高考直通车
全方位高考备战平台
App打开

苏炳添晋升为211高校教授

2022-01-04 15:08 TOP大学来了 评论
在东京奥运会上刷新男子百米亚洲纪录的苏炳添,现年32岁的他,日前接受采访时自信地表示,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他透露,教练看了他的训练数据后,说他“更像个20来岁的小伙”

 

苏炳添表示,明年还有不少比赛等着他,自己将以2022年美国田径世锦赛、杭州亚运会,以及2023年广州世界接力赛为目标,重新开始投入训练中。“我觉得,自己还能为祖国争光!”


12月27日,暨南大学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揭牌,苏炳添担任中心主任。仪式上,他再次比出了那个经典手势——“每天进步一点点”

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

GKZTC
9月份,苏炳添便在全运会赛后新闻发布会上首次透露,将成立暨南大学苏炳添短跑实验室。对此,网友纷纷表示非常期待。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10月份,苏炳添的职称仍然是暨南大学副教授。不过,最新的新闻稿显示,苏炳添已是暨南大学教授。

图片
图源:暨南大学体育学院






据暨南大学新闻网消息,12月27日,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揭牌仪式在暨南大学举行。暨南大学教授苏炳添介绍该中心时表示,将继续延续和发展“广东速度”,努力将训练中心建成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短跑训练基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会带着我对于短跑事业的理解与执着,全速奔跑,每天进步一点点。”苏炳添说。

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由中国田径协会指导,广东省体育局和暨南大学共建由竞技表现分析与训练中心、速度能力与机能评定实验室、现代智能化短跑训练基地等三个部分组成。

该研究中心以田径(短、跨、跳)训练的前沿技术探索为主攻方向,以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服务大湾区建设,参与国家队备战奥运会、亚运会训练监控相关的科技服务和后备人才选拔及培养。

以竞技体育促全民健康,以体育精神内涵发展体育教育事业。争取未来实现覆盖运动训练全周期的训、练、测、评、防、治的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并结合暨南大学在基础研究和多学科融合方面的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短跑人才培养和中国田径队训练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和助力。

图片
图源:暨南大学

苏炳添也希望中心在未来发展中,可以得到社会各界同仁的帮助与支持。

他表示,将继续延续和发展“广东速度”,努力将其建成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短跑训练基地,推动运动科学化的理念,坚持以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相结合的根本任务,为我国和我省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服务,为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此前,苏炳添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下一个目标,希望能跑一年是一年,尽可能把自己高水平的竞技状态维持长久点。针对“退役之后的生活”他想到中层或者基层传播、传承所学的短跑技术和理念,希望从青少年和大学传播下去,“在中国最有百米天赋、最有运动员天赋的绝对不是苏炳添。”






最近,苏炳添参与到了新华社“年终提问”的活动中,给年轻人写了一封信:

年纪大了,在职场上还有竞争力吗?前路漫漫,我们如何坚持突破自己?田径运动员苏炳添真诚地分享了他的故事。


苏炳添曾偷偷打退役报告,却因一次失败而重燃斗志!他说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可打破的年龄「魔咒」。「人的生命不可能一直处在高峰,经历低谷时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爬上来。」


图片

图源:新华社


朋友们:


收到你们的留言与提问,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和我同龄的朋友,在担心自己人生「赛道」上的竞争与淘汰。


想一想上一次写信还是念书那会儿,为了追求我太太。此刻我正在珠海隔离的第十三天,给素未谋面的你们,写下第一封的长信。这种年龄带来的焦虑和紧迫感,也是最近几年我不得不面对的事。


几个月前我刚过了 32 岁生日。这两年每次参加比赛拿到长长的运动员名单,看到上面只有我一个 80 后,其它都是 97、98 年甚至 00 后,我心里就在想,「哇,真的是老了」。因为身体机能、伤病等方面的原因,通常短跑运动员到 27、28 岁就会考虑退役了,很少有过了 30 岁还在继续跑,并且还能出成绩的。我也受到这种说法影响,一度相信, 28 岁就是该退场的年纪


2015 年,我 26 岁,第一次跑进了 10 秒,创造了 9 秒 99 的亚洲纪录。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我一直处于状态不好和伤病的挣扎中,再没有接近过这个成绩,我也不再相信自己还能跑得更快。


2017 年全运会到来之前,我偷偷为自己打了一份退役报告,我想等拿到这块全运会百米金牌后,以国内最高的领奖台为终点,像我的前辈们那样,在 28 岁这个年纪,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


但没有想到的是,在全运会的决赛前,我意外拉伤了右大腿后肌,本计划用金牌完美谢幕,我却与金牌失之交臂。


今天回头再看看,也许我反而应该感谢那次失败,因为正是那份巨大的遗憾,重新点燃了我的斗志。


输掉比赛后,我不甘心地问自己:苏炳添,你甘心就这样离开吗?你是真的跑不动了吗?


当时我跟太太刚刚举行完婚礼,她正热切地盼望着我回归到家庭生活中来,我跟她说了我的想法以后,她没有多讲一个字,取消了我们包括蜜月在内的所有私人计划,全力支持我回到训练场上。同时,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幸运地遇到了我后来的主管教练——兰迪·亨廷顿。


兰迪和他的团队不仅在技术上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包括通过针对性训练改善了我肌群力量和脚踝刚性不足的问题;调整我的起跑姿势不合理、起步步长偏小、扒地技术不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等情况;更从心态上帮助我建立了强大的信念:我有进入奥运会百米「飞人」决赛的潜能


「奥运百米飞人大战」是全世界最激动人心的比赛,也是每一个短跑运动员的梦想。随着训练和比赛的推进,我开始相信兰迪并不是在忽悠我,而是我——一个接近 30 岁的黄种人,真的有可能站到奥运百米决赛的起跑线上。


突破比想象中来得更大。


2018 年 6 月 23 日,我就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马德里站中,跑出了 9 秒 91 的新历史纪录,并在几天后的巴黎站上,再次稳住了 9 秒 91。


28 岁时看似走到了尽头的职业生涯,在 29 岁时又迎来了新的突破。更开心的是,和新纪录一同来到我生命中的,还有我刚刚降生的儿子天天。


作为一名父亲,我想就算是为了做给他看,也要继续跑下去。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他,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可打破的年龄「魔咒」。


2019 年开始,我信心满满,正准备大干一场时,我的腰部在一次训练中严重受伤了。


失望?难过?放弃?这种感觉只有自己知道。


在一个周日,我独自走到运动场,站在跑道前,问自己是不是真的跑不动了?我的内心很快就告诉我答案——我还能跑,只要克服伤病,苏炳添依然可以「飞」起来。


人的生命不可能一直处在「高峰」,经历低谷时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爬上来。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东京奥运会推迟,让我这个「老」运动员倍感压力,长时间无法参加国际比赛,也让我有些担忧,好在队里把集训和国内比赛的保障做到了极致,我要做的,就是为东京奥运会充满电、蓄足力。


2021 年 4 月,在广东的一次比赛中,我逆风跑出了 9 秒 98,这是我时隔两年八个月后,再次破 10 秒大关。


那个风一样的苏炳添,终于回来了!


我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当你干一行干得足够久了,当你已经足够了解你所做的事当中的每一个细节,你就会产生一种「职业预感」。对于我来说,这种预感就是,当你每一次站到起跑线上,你就知道自己今天的状态如何,能不能跑出一个好成绩。


2021 年 8 月 1 日的那个夜晚,我站到了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的起跑线前,准备冲击百米决赛的资格。一种熟悉的预感浮上心头,这种预感在2018 年的马德里出现过一次,那场比赛我跑出了个人最佳的 9 秒 91。「这场比赛有了!」我在心中默念。发令枪响,风驰电掣间,我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


不到一分钟后,我在大屏幕上看到了自己的最新成绩:9 秒 83!


我赢了,赢了对手,赢了时间,赢了自己。


回过头来看,把年龄当作问题,就是自己给自己设限。当运动员到达一定水平时,这项运动就不再只是身体上的竞技,老运动员更成熟的技术和常年在赛场上积累下来的经验,有时会比年轻的身体更有优势。这一点,我想不管是运动场上,还是职场上,大概都是相通的。


东京奥运会结束以后,很多人问我:「 9 秒 83 后,32 岁的苏炳添还有可能突破极限吗?」我想说,极限都是别人讲的,我不突破极限,我突破自己。


我没有离开跑道,因为我看到了继续突破的可能。虽然这很艰难,但我想继续坚持。


正在被年龄困扰的朋友们,千万不要因为一个数字,就过早地放弃去探索自己潜能的可能性。到底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有多少空间,都是要靠自己亲身尝试后才能知道。


2022 年,不如我们一起,去试试自己的无限可能。


朋友们,不管是 28 岁还是 35 岁,你依然可以「飞」起来。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

App内打开

APP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