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告诉我们:这些高考知识点要考了

2025-03-10 10:52 高考直通车 评论

近期,2025年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作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这次两会向我们传达了哪些信息呢?这些信息在高中学习中会以怎样的形式出现?


车车根据两会中出现的关键点汇总了高中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9科都有!建议点开右上角点点收藏,你会需要用到!


语文
图片



两会热点话题一:中国成就


报告原文摘录:过去一年,我国发展历程很不平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我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极大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一年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心和信心。


名言素材: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


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陀思妥耶夫斯基


典型事例:中国深度求索公司于2025年1月发布开源大语言模型DeepSeek-R1,以560万美元低成本实现与GPT-4性能匹敌,引发全球科技界震动,英伟达单日市值暴跌17%。



两会热点话题二:深化改革


报告原文摘录: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规定做法,制定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的措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拓展外贸新增长点,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大。


名言素材: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事物没有因缘不会产生,没有变革发展则不会大成。在变革中求发展,自古至今,个人如此,国家亦然。当事物的发展遇到阻滞,善于打破不合时宜的老规矩,灵活变通,才能寻找到发展的新出路。】——扬雄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如果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刘安《淮南子》


典型事例:1978年,面对“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响亮回答,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40多年来,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凭票购买”到“买遍全球”,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让这个曾经“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40多年来,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我们依靠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来”,让这个近代以来矢志伟大复兴的民族,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两会热点话题三:扩大开放


报告原文摘录: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更高水平上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名言素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则徐


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习近平


典型事例:单霁翔是我国的文保工作者、前故宫博物院院长。他曾经在《国家宝藏》的序言中说过:“若想让文物在历史、文化、精神上获得尊严,就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单霁翔坚持开放故宫,不单是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也是希望借此呼吁大家保护文物,认识历史。只有当人们深刻地理解这些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才会自觉地守护它们。在单霁翔的不懈努力之下,故宫如今已经开放了80%左右。他想要将故宫背后蕴含的中华文化以自信、开放的态度传承下来,更好地、全面地展现给世界。



两会热点话题四:生态保护


报告原文摘录: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名言素材: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


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联合国环境方案》


典型事例:日本核废水排放


数学
图片



两会知识点:排列组合


报告原文摘录:


image.png


考点梳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英语
图片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新词热词


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gazelle companies and unicorn companies


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benchmark system


“好房子”:quality homes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macro-policy orientation consistency evaluation


经典产业:classic industries


具身智能:embodied AI


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interprovincial grain production-sales compensation


零基预算:zero-based budgeting


免费学前教育:free preschool education


耐心资本:patient capital


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rural anti-poverty mechanism


“人工智能+”行动:"AI+" initiative


“投资于人”:use funds and resources to serve the people


无还本续贷:non-repayment loan renewal


新型离岸贸易:new offshore trade models


银发经济:silver economy


育儿补贴:childcare subsidies


职普融通:vocational-gener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物理
图片



两会知识点:光电效应


报告原文摘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考点梳理:


1.光电效应: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2.光电子: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


3.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 存在截止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填“能”或“不”)发生光电效应;


  • 存在饱和电流:在光的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


  • 存在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0的反向电压Uc,且满足21mevc2=eUc;


  • 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发生的。


4.光电效应经典解释


  • 不应存在截止频率;


  • 遏止电压Uc应该与光的强弱有关;


  • 电子获得逸出表面所需的能量需要的时间远远大于实验中产生光电流的时间;


5.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


(1)光子: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hν,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这些能量子后来称为光子。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 表达式:hν=Ek+W0或Ek=hν-W0,


  • 物理意义:金属中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ν,在这些能量中,一部分大小为W0的能量被电子用来脱离金属,剩下的是逸出后电子的初动能Ek。


  • Uc与ν、W0的关系


①表达式:Uc=ehν-eW0

②图像:Uc-ν图像是一条斜率为eh的直线。


化学
图片



环境保护


报告原文摘录: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更趋活跃。


考点梳理:


1.空气质量考察内容:


二氧化硫(SO₂)、二氧化氮(NO₂)、可吸入颗粒。


2.大气污染及来源:


(1)酸雨:pH<5.6,与SO₂、NO₂有关,与CO₂无关,绝大部分是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其中二氧化硫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氧化氮来源于汽车尾气。


改善措施:钙基固硫法


  • CaCO₃=CaO+CO₂  

  • CaO+SO₂=CaSO₃ 

  •  2CaSO₃+O₂=2CaSO₄


(2)温室效应:主要来源于二氧化碳与甲烷,其中二氧化碳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碳中和、碳达烽、低碳、节能减排均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


雾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燃烧秸杆、化石燃料都会产生不完全燃烧的固体颗粒或硫、氮氧化物,能加剧雾霾天气的发生。可用静电除尘处理。


(3)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


汽车尾气处理方法:2NO+2CO=N₂+2CO₂


3.水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N、P(来源于洗衣粉、化肥)元素过剩,出现赤潮(海)、水华(淡水)。


(2)重金属污染:铜、汞、铅、铬、镉、钡等。


污水处理常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a.中和法:适合于处理酸性污水


b.氧化还原法:适合处理油类、氰化物、硫化物等(空气、臭氧、氯气)是常见氧化剂。


c.沉淀法:适合于处理含重金属离子污水(如加入适量的碱控制废水的pH值)


4.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源头上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两会知识点二:与能源相关


报告原文摘录: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更趋活跃。


考点梳理:


1.从使用程度分


(1)常规能源: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矿物燃料)、水力。


(2)新型能源:利用先进技术所获得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等。


2.从能源再生性分


(1)可再生能源:在短时间内可连续再生利用的一次能源。例如:水能、风能。


(2)不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3.从能源的原有形态是否改变分


(1)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中能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例如:天然气、煤、石油、水能、太阳能、风能。


(2)二次能源: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也就是一次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例如:电能、煤气、沼气等。


4.从对环境的影响分


(1)绿色能源: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化学污染的能源。如氢能、潮汐能、太阳能。


(2)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小的能源,如核能、天然气。


(3)不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大的能源,如煤直接燃烧。


生物
图片



两会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报告原文摘录: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考点梳理: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


3.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


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但菟丝子等不是生产者。


消费者: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助于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主要是动物,但秃鹫、蚯蚓等属于分解者。


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    


图片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纽带。


3、生态系统的结构——营养结构


(1)食物链(捕食链)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起点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终点是最高营养级。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


③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


(2)食物网


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③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某一个营养级也会有不同的消费者。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4)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输入—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散失—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过程:自身呼吸作用


2.能量流动的过程:


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图片


消费者的能量流动


图片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因为捕食关系不能逆转,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一部分通过呼吸散失,另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只有少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


(3)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源源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4.生态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主要分析能量。


生物量金字塔:分析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


数量金字塔:分析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是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3)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政治
图片



两会知识点一:人工智能


报告原文摘录: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考点梳理: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加紧出台规划和政策。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但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例题: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我国重视发展人工智能,是因为:


①人工智能将左右未来一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产业格局


②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型制造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④发展人工智能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和主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答案:C



两会知识点二:低空经济


报告原文摘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考点梳理:


内涵: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飞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涉及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两大场景。


作用:


1.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发展低空经济,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丰富、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特点,呈现出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发展空间极为广阔,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低空经济,可有效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有利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能够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新手段。发展低空经济,可有效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3.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低空经济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和立体性特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有助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促进协调发展。


例题:


无人机穿行在高楼大厦间送外卖,“空中的士”成为出行新选择,农业无人机春耕显身手……当前,“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促进“低空经济”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推动中游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以降低中游企业生产成本


②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优化“低空经济”服务


③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创新提升价值链


④推广“低空+”应用场景,进而在上游占领“低空经济”产业链高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历史
图片



两会知识点一: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粮食安全


报告原文摘录: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挖掘油料扩产潜力。推动棉糖胶等稳产提质。


考点梳理: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学习聚焦: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1.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1)  原因: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2)产生和发展


①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②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


③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


④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现代农业有哪些特征?


(1)主要生产经营模式:大型农场、养殖场。


(2)科学化:由顺应自然变为自觉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凭借传统经验变为依靠科学。


(3)集约化: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


(4)产业化: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制造、运输、储藏、销售和餐饮服务为中心,横贯第一、二、三产业。


(5)商品化:打破了传统农业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状态,促使农业与工业、商业结合越来越紧密。


 2.农业机械化   


(1)条件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2)主要农业机械应用:


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各国机械: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也不相同。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


(4)农业生产自动化:


21世纪初,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重要认知:科学技术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性推动力量


(1)工业革命: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开展后,出现了与蒸汽机有关的蒸汽犁、履带式蒸汽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农业生产从传统农业阶段进入机械化阶段。


(2)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发明后,内燃拖拉机及其他机电动力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动力;石油化工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化肥、农药、薄膜等,为农业大面积增产提供了可能。


(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精确农业、智能化农业机械、农业机器人等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应运而生。



两会知识点二: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报告原文摘录: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考点梳理: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战后)


现代科技的一系列成果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


1.概况


(1)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


(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这些尖端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3)意义: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2.代表性成就:


(1)电子计算机:


①目的:为满足弹道计算的需求。


②出现:1946年,美国军方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③影响: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2)计算机网络


①产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把几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建立起军用网络。


②发展:后来,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演化为互联网,并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目前已遍布全球。


③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阔步发展,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等方面逐步扩展,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走入家庭。


(3)人工智能技术


①概念: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


②内容:自从20世纪50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人工智能已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③应用:


A.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


B.近年来,“无人仓库”“无人码头”“无人车间”乃至“无人工厂”也纷纷出现,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


④影响:


A.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鼓励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创新,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B.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地理
图片



两会知识点一:城镇化


报告原文摘录: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7%。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防灾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


考点梳理:


含义: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标志:


(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4)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动力:


(1)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2)城镇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3)城镇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世界城镇化进程:


(1)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的城镇发展极为缓慢。


(2)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比重迅速攀升。


(3)目前,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出现了一些大都市带。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1)伴随着工业化进行。


(2)城镇化水平高,大多在75%以上。


(3)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4)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得到普遍的重视。


(5)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1)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比较低,上升迅速。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3)出现“虚假城镇化”和“滞后城镇化”现象。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功能日益增强,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的中心。


不利:对地理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导致人居环境质量普遍下降;引发环境污染、交通阻塞、房价居高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问题。


今后方向: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



两会知识点二:区域协调发展


报告原文摘录: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考点梳理:


一、内涵与目标区域


协调发展旨在促进区域间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共:进,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繁荣。目标包括优化区域分工、加强区域合作、共享发展成果等。


二、我国区域发展现状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结构优化;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农业基础雄厚,工业有一定规模;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面临产业转型与升级压力。


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一)四大板块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青藏铁路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如“三北”防护林;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如新疆棉花产业。


东北振兴:传统工业基地改造升级,如鞍钢技术革新;发展现代农业,如黑龙江商品粮基地;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如大庆发展石油深加工及新兴产业。


中部崛起:加强交通枢纽建设,如郑州铁路枢纽;承接产业转移,如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如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东部率先发展:科技创新引领,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如长三角、珠三角参与全球经济分工。


(二)区域重大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如雄安新区建设;交通一体化,如京津冀城际铁路网;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如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


长江经济带发展:生态优先,如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绿色发展,如沿江化工企业整治与产业升级;依托黄金水道,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如重庆、武汉等港口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合作,如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如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促进区域融合发展,如港澳与内地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如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产业协同发展,如汽车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如异地就医结算。


(三)主体功能区战略


优化开发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等,注重提升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有一定发展基础,如中西部部分地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聚。


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如东北平原粮食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环境,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等,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四、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通过区域合作与产业转移扩大市场和资源配置范围;推动社会公平和谐,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差距,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依据区域功能定位实施差别化生态保护策略,实现整体生态优化。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