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直通车
关于医学类专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读了医学真的后悔了……”“学医的就业还是很可观的,毕竟社会对医护人员的需求一直都比较大”“学医的回报率不低哦”。实际上学医到底如何呢?真的会后悔吗?万能的小车邀请了一位正就读于广东省某知名医科大学的学姐,请她以轻身经历为大家来讲讲,医科专业的那些事~
本次采访内容仅代表学姐个人观点,各专业有不同还请大家多多了解!!
请问你是在哪里就读?什么专业?
我在南方医科大学就读预防医学专业,目前是大四。
ps:大部分医学专业都是要读五年的,所以学姐明年六月才能毕业。
Q:
临床专业和非临床。但是学的基础课程都大部分相同,只不过临床专业会更加严苛,需要三段考;非临床除了学习共同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再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
Q:
上课,背书,复习,上课,吃饭,上课,睡觉(只有解剖课或者机能课才会接触解剖动物和大体老师)
小科普:“大体老师”,即遗体捐献者,是医学界对于这类人士的尊称。
Q:
考试要考的东西全部都在课本里(就是不难的意思),但是要记住太多了(就是复习周像高考的意思)。考试难度不高主要是考记性和思维方式,需要用文科的学习方法再配合理科的思维方式。
Q:
复习月的时候,朋友圈各种求神拜佛的表情包吧。
学医和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也确实会遇到一些有点好笑的事情。比如,某个学期我们要学皮肤学,中间有段时间我正巧过敏了,我就去我们学校的医院看病。结果看病的医生恰好又是第二天皮肤学课的老师,于是乎上课的时候,我就被抓去当案例了。
Q:
不推荐。以前以为学医年年高三是玩梗,学了才知道比高三还恐怖。高三是有目标有冲劲的,大学没有,很容易迷失方向,而且我本身是属于典型理科生(就是为了逃避背书选理科,我个人更注重思维逻辑,但在学医过程中有的时候你也不知道为啥要背这些,书上不会给你答案,这个时候你会更迷茫)
学医最痛苦的就是背书,虽然其他理科专业也要背书,把背书比做起地基的话,学医的地基起码比其他专业再起多200年;但是如果你自己本身信念坚定,或者对自己规划清晰,学医还是很不错的选择。毕竟它属于技能,学会了可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在社会角色上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Q:
不管未来科技社会怎么发展,医学专业都还是相对稳定的,大多数医学专业的相关工作都是“铁饭碗”,待遇薪资方面相对高,而且体制内不用去纠结自己要干什么,基本上一条大道走到底。
ps:据学姐后来补充,除了这个点之外,还有个可能就是家里长辈从事医疗行业相关的工作。比如说学姐本人的母亲就是在广州市内某医院某科室的护士长。可能有些友友会选择报读,也是受到了家庭氛围的影响;而学姐本人的解释是,因为母亲是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医学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更像是她的舒适圈,她更愿意在舒适圈里呆着。
Q:
目前的困境的是,本人属于非临床专业,在纠结是考研还是考公……
Q:
学医回报率很高,但是前期投入也很大,混日子基本上不太可能,没有特别坚定的决心真的只会增加自己的痛苦。
2020年1月,国内疫情刚集中爆发的时期,广东省很多医院、医学院的医生护士以及医学生都请求支援武汉,抗击疫情。学姐跟小车分享说,她的母亲也曾在那个时候想要请求支援,最后因为各种原因作罢。或许每个想要学医或者从事医学相关工作的人,心里多少都有作为医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吧!
在采访最后,学姐坦言学医并不容易,尽管学什么专业都有困难之处,但学医的情况可能要更复杂些——回报率确实高,但从开始学习到能有高回报可谓“道阻且长”,很多人也不一定能坚持到收获“高回报”的那天。所以无论如何,想要报考医学类相关的专业,真的要做好心理准备。
想了解更多医药类专业及院校可以在APP里的“院校库”查询哦~
各位想要报考医药类专业的宝子们可以在评论区里留下自己的梦中情校,在读或者已经毕了业的学长学姐也可以在评论区里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南方医科大学校园里“遵守防疫措施”的扁鹊
以及
学长学姐在考试月给扁鹊的“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