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专门调查了一部分年轻学生的求学数据,发现现在的学生在择校的时候,非常在意大学宿舍的好坏问题。
太差的学校宿舍,真的会给人较低的印象分,从而导致学生在报考的时候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可见大学的宿舍环境也的确应该与时俱进、改善一下了。
那么,为什么有的大学宿舍条件会如此恶劣,小车这就给大家好好分析分析。
在分析原因之前,小车先给大家盘点一些国内比较寒碜的大学宿舍。
最出名的便是西三教学楼,住在这,你能真正体验到上世纪80年代式的“危楼”,6人间,无独立卫生间,走道两侧是集厕所、冲凉房和洗衣间三合一多功能的卫生间,直到2019年,学校对该校区进行改善,公共卫生间设施才较为完善。
本部共有10栋宿舍,4-10人间都有,由学校统一分配,上下床,一间宿舍仅1-2张公用长桌子,即使是10人间的宿舍,也仅有一个卫生间。
空间有点小,没有空调,炎炎夏日,即使有风扇也很难抵挡热气。每人有一张位于床边的桌子,很像是课桌,仅有一个柜子,收纳空间严重不足。
校园里有药圃,校名中的氛围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元里校区宿舍楼能让人充分感受到80年代的气息,所幸是装了空调,可谓一大进步了。
艰难的熬过了高中的宿舍生涯,来到了这里,又开始了新的一段高中宿舍生涯~
官渡校区宿舍一般6到8人,空间有点小,住的人多了,就容易乱。
鼎湖校区宿舍6和8人间,环境还行就是水泥地,没有空调,宿舍独立卫生间。
端州校区8和12人间,环境较差。十二人间,无空调有两台吊扇,有桌子、储物柜,空间较挤。
因为学院的历史原因,地段属于老城区,交通相对来说不会很发达,而且原来属于中技院校,学校面积不会很大,但是学风淳朴,周围物价没有大城市那么恐怖。
学校的公寓住宿条件是不错的,但是三级宿舍比较老旧,好处是在中心地带,吃饭寄快递等等非常方便,也是6人间偏多,但没空调,有热水器。
@H:衣服只能晒在楼道里,让本来就昏暗的宿舍更暗了,据同学反映,具体是八人间住四人,公共厕所、大澡堂,夏天楼道蟑螂十分常见。
@夏夏:砖墙设计,穿越六十年时空带你领略真正的复古风情。厕所也是复古款,甚至没有遮挡!
@晴天:绝对想象不到它位于繁华的浦东新区,但这个宿舍的墙皮……这卷曲程度,已经突破天际了!要不来一个深层去角质?
@却道天凉好个秋:宿舍八人寝,有大寝和小寝,如果不幸被分到小寝,那就很挤很挤。水泥地,没有独卫,宿舍楼里没有热水房,有冷水房,冷水房里有一个洗衣机(但是洗衣机基本上没有好的时间)。
不过,学校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也有的寝室是比较豪华的。
@梨花落晚风:相当简陋,活动空间小。躺在这里的每一晚,都带着“命悬一线”的刺激感。
@芋豆:非常的磨炼意志。八人间,上床下床,宿舍很小,东西很多,没有柜子,桌子是每个人一个课桌。没有洗漱池,只有一间浴室一间厕所,大家都是蹲着刷牙。阳台很小,晒衣服的区域有限。一整栋楼都闹老鼠,最近宿舍鼠灾严重。
虽然但是系列,听说学校已经努力改进了,至少空调现在装上了。
@最爱吃樱桃:四人间宿舍,但是三张上下床,门窗都在掉皮……上面的兄弟去角质面膜分我一张!
其实以上部分院校已经着手改善,同学们还是要以最新的为准。
此前,在南京大学,就有这样一批博士生十分烦恼,因为他们分到的学校宿舍环境太差劲了,跟招生宣传中的完全不一样。
而且最离谱的是,大家都是博士生,交的住宿费也都是一样的,为啥有人的宿舍很豪华,但是有人的宿舍就非常简陋呢?用文化人的话形容来说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住宿费相同”。
一位博士生在网上描述了不同宿舍的巨大差距,自己所在的宿舍美其名曰是三人间,实际上就是普通上下铺的本科生九人间。
高 考 直 通 车这个宿舍里的三个人没有独立卫生间,需要和另外两个宿舍的人,也就是九个人共用一个卫生间。
大家能够想象博士生每天要承担着那么大的科研压力,最后回到寝室还要排队上厕所洗漱,这样很多人心态崩了。
可是,如果博士生的宿舍都是这样,大家估计还能好受一点,最迷惑的是,另一部分博士生却住上了“豪华双人间”宿舍。
博士生宿舍的收费价格都是1500元,但是条件差的那部分博士生住的其实是本科生宿舍,宿舍费只要1200元。
学校对此没有任何的事先通知,在学校宣传的时候也并没有告知学生,大家被分到哪一个宿舍,全凭运气,毫无公平性可言。
其实,学校的宿舍问题五花八门,全国上下很多所大学的学生都苦于类似问题已久,南京大学发生的事情也不过是其中一例而已。
上海海事大学的700多名研究生就被强行搬到老宿舍,为新生腾出新宿舍。
北京化工大学也是让部分专硕的女生搬到了较远的校区宿舍里,导致生活很不便,但是学硕的男生和部分专硕男生却可以住在交通更便利的东校区。
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宿舍紧急告急,结果导致了部分学生没有分配到宿舍,学校还明确不再会给学生安排宿舍了,需要自行解决,这实在是让人心累。
在郑州大学,179名研究生写了一封信,希望学校能够改善宿舍条件,据说学校的宿舍闷热拥挤,学生无法正常休息和工作。
学校的公共设施更是急需要更换,三台热水器中,只有一台可以正常使用,四台洗衣机中也是有一台损坏而且无人修理。
洗澡淋浴设施只有四个,安装在便池上方,卫生条件无法形容的差,而且都有损坏。
大学校园存在设施老化、损坏问题的绝对也不止郑州大学一个,只是还有更多的我们都不知道而已。
高校的宿舍政策为何那么“拖沓”?这一问题,不知困惑了多少届学生。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的是,宿舍条件肯定会不断改善,空调总会有,但令人愤懑的是:“为什么我等不到”。
国内的大学想提升宿舍质量,其实面临着两个共通的难题——学生多,与资金难。
2018年,高等教育在读人数达到了3833万人,绝大多数高校的宿舍都是近于饱和运转。
这导致很难对既有校舍进行大整修,因为腾不出时间与空间。
不少高校又是建校于市区,近二十年内逐渐被高楼大厦团团围住,扩地艰难。
这就出现了两个选择,一是购买其他建筑改造成校舍,二是在郊区选址建新的。
前者考虑到宿舍规划、消防安全与改造成本等问题,不少高校会选择购买一些停办学校的校舍。
但问题是,废弃校舍少有新建的,它可能诞生于上个世纪,角落里长着与你作伴的蘑菇。
via @江知鱼
至于各高校在郊区建的新校舍,倒是大多设备齐全、装修新颖,能提供较为舒适的宿舍环境。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郊区。
汕头大学新宿舍内自带洗衣房、健身房、厨房、空中花园等设施,羡煞旁人。
宿舍外有超大阳台,可你也能从介绍图里看出,阳台外是人迹稀少的“崇山峻岭”。
中国政法大学的昌平校区,倘若学生想逛逛什刹海三里屯,又或是看看故宫圆明园,得先坐一个小时起步的地铁。
老校舍设备简单,但临近闹市;新校舍更为舒适,但地处远郊。到底哪边更好,或许学生们自己也说不准。
而另一个问题“资金难”,或许比大多数人想象中要复杂许多。
2011年,审计署披露全国1164所地方所属高校的总负债达到2634.98亿元。
2000年前后,吉林大学因前后合并五所高校背负了日后达30亿的债务,直到2015年末才全部清偿。
江苏省高校在2005年共有100多亿元的负债,13所高校通过置换土地换得24.7亿元,江苏省政府拿出30-40亿元填补,最后高校通过一些资金运作、凑集30-40亿元。
浙江大学在合并其他学校时也曾陷入巨额负债,后选择将靠近湖滨校区的地皮置换得24.6亿元,省政府拿出40亿元为浙江负债高校进行贴息。
不仅是资金紧张,高校的资金运转、管理问题也尤为复杂。
资金紧张的前提下,要申请扩建资金,也得是在现有宿舍趋于饱和或设施到了必须更换的程度。
多方因素的合力影响之下,高校宿舍政策自然难以做到立竿见影。
于是,被宿舍条件冲击、义愤填膺地抱怨、久而久之慢慢习惯、心态平衡地享受生活,成了许多大学生的必经心路历程。
期间还夹杂着“听说要改了”,和苦等不至的空欢喜。
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大家都需要更方便的住宿环境,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不应该放任宿舍设施损坏不管,让学生们集体失声。
你经历过住宿环境太差这种事吗?你觉得学校应该解决住宿问题吗?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