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广东实施新高考后自主命题的第三年,采用了新题型+新教材的模式。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指出本次地理考试既能紧扣教材主干内容,立足地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又能结合热点命题进行考查,充分体现了教育部高考评价体系的内涵和精髓。在题型结构、呈现形式与风格等方面,都与去年的广东卷比较贴近,但是经历了多次的小幅创新后,和第一年广一模相比有较大区别,体现了持续迭代考查体系的决心。本次考试难度适中,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能力。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更为详细分析:
一、试卷概况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地理团队】为大家带来2023广州市一模【地理】学科概况。

本次试题的题型结构、命题特点等均与去年广东卷风格一致。均是在紧密结合学科主干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可以彰显地理学科特色、体现时代精神以及反映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素材与情景,针对情景从地理学科逻辑上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设问进行深入挖掘。将家国情怀、人地协调观、正确的价值观等德育目标渗透到试题当中。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要求依然处在较高水平。另外在题型上有重大变化,2023年广州一模正式取消了沿用多年的选做题,所有题目均改为必做题,这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好各个模块的知识点。
二、试卷考查概况
通过对上述统计图的分析,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地理团队认为,与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考试相比,2023广州一模地理各模块分值中,自然地理、读图材料的比重明显上升,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可持续发展比重略有下降。另外,和2021年广一模比较的话,读图材料比例已经是连续三年增长,在考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三、试卷内容特点
1
紧跟时事,关注本土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地理团队发现今年的试题依然关注本土地理和时事热点,十分注重搭载各种具有地理特色或彰显时代背景的素材进行考查。例如第9-11题关注的土耳其大地震,第15-16题广州新工业发展,第18题关注的广州城发展与码头位置协同发展关系等,都是生活化且有非常具有“广东特色”的设问。
2
图文信息提取能力要求更高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地理团队发现今年的试题各种具有地理特色融合新概念的图表考查和去年相比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如统计图、区域地图、流域图等,审题难度进一步加大。全卷整体对考生的图文信息提取与转化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3
知识覆盖面更广、综合性更强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地理团队发现今年的题目考查的知识面同比更广,许多往年相对“冷门”的知识点也进行了考查,对学生基础能力要求较高。例如:选择题的时差计算、简答题中的交通对聚落发展的影响等。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地理团队还发现今年的题目通过多维度设问,更深层次考查了学生各个地理核心素养。如选择题中的高技能人才迁移、逆温现象、地表形态塑造等材料,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考查;第17题,通过分析洞里萨湖表层水温的影响因素,体现了对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的考查;第19题,通过对“微塑料”污染传播途径的分析,体现了对学生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考查。
整体难易程度
四、备考建议
1.关注主干知识点,不断完善知识框架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命题主要着眼于地理的主干知识(如:大气、水、地表形态的塑造、农业、工业等知识模块);除此以外,回归广东卷以后考生们也需要不断完善知识框架,不放过任何一个“冷门”的知识点(如时差计算、交通相关知识点等)。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地理专家团队提醒考生在现阶段学习当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法”、“框架重构法”或“图表总结法”等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强化图文转换能力,培养综合思维
地图和各种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识图能力训练,提升图文转换和信息提取能力非常有必要。高考对知识的考查一般都搭载在一定的区域背景上,因此同学们除了要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还需要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差异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从而形成因地制宜的区域可持续开发观念。
3.关注时事热点,注意理论和实际融会贯通
近几年的地理试题多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地理现象为中心,注重考查考生在真实区域、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功能。因此,在高三地理的复习过程中,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地理专家团队提醒考生要密切关注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尝试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这些问题和现象,将书本理论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