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直通车
全方位高考备战平台
App打开

2025广州一模作文题评析:既有新意,又突出高考作文的重点

2025-03-20 11:47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胡家俊 评论
2025年3月17日上午,备受关注的广州市2025年高考语文“一模”考试如期进行。其中作文题目如下:

广州市2025年高考语文“一模”作文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有一天它拥有了情感……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思想健康,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这道作文题既有新意,又能突出高考作文训练的重点。

首先谈谈这道广州市“一模”作文题有什么新意:

一是材料极简化做到极致。这两年各地的模拟作文题都朝着作文材料简短精炼这个方向去发展,但是怎么简练,都有两句话,广州是今年的“一模”作文题目材料是我见过的最精简的作文题材料,只有一句话,这个是会给考生一定的冲击的。

二是改变今年多提问式的命题形式。今年各地的作文模拟题都延用2024年“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的提问式的作文居多,广州“一模”作文题没有延用这样一种前一年的提问方式,而是采用假设的方式引起考生的思考,这也是给考生一定的“不一样”的训练。

三是非常适合多样化写作。大多数的模拟作文题侧重思辨,这一道广州市“一模”作文题不但适合思辨,也适合联想,写议论文可以,写成小说,更是非常适合的,回应了“高考作文多样化写作”的要求。

再来谈谈这道作文题怎么突出了高考作文训练的重点。

高考作文训练的重点,我个人认为有两个,一是要将背景(或者情境)跟作文题目的主要问题融合起来。就这道作文题来说,就是要把“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这样的背景,与“如果有一天它拥有了情感”这个假设融合起来来思考或者展开联想。这是突出今年高考作文训练的重点,这道题能够考查考生对这样的写作训练重点掌握的程度。二十要突出思辨,这道作文题既突出思辨又突出了联想,这是非常难得的。无论是写作议论文还是写作小说,考生都需要在联想的基础上展开思考。这是作文的思想内核,是作文训练的重点。

一道模拟作文题,既有新意,又能够考查到作文训练的重点,这样的模拟作文题无疑是优秀的模拟作文题。


二、这道作文题该如何去理解和把握呢?

首先我们来审题理解这道作文题。

我一向主张作文题审题要三个理解到位,就是整体理解到位,细节理解到位,重点理解到位。具体就这道作文题来说:

(一)整体理解到位,就是要理解好这道题写作的背景。

“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是这道作文题的情境设置,是这道题写作的背景,作文要在这个背景下展开。要理解好这个背景,我们就需要准确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一门研究如何使计算机系统具备智能行为和能力的学科。它旨在让机器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的智能,从而完成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 人工智能具备三个基本的特征:(1)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领域之一,通过让计算机从大量数据中学习规律,从而实现对新数据的预测和决策。例如,图像识别系统通过学习大量的图像数据,能够识别出不同的物体。(2)自然语言处理:使计算机能够理解、生成和处理人类自然语言。如智能语音助手可以理解用户的语音指令并进行回答。(3)计算机视觉:让计算机能够“看”懂图像和视频中的内容,包括物体识别、图像分类、目标跟踪等。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早期的符号主义方法,通过编写规则来让计算机模拟人类推理;到后来的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兴起,使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今,人工智能仍在不断发展,朝着更加智能化、通用化的方向前进。

只有理解准确了这个基本概念,我们才能够界定清楚哪些是符合“人工智能”这个范围内的内容,不至于超越这样的范围去写作。

“如果有一天它拥有了情感……”理解的关键词是“情感”。

要整体理解作文题,对背景的理解只是作文题目材料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一个假设“如果有一天它拥有了情感”。这是一个假设,我们现在对人工智能的认识,都认为它没有“情感”,那假如人工智能有了情感,那会怎么样呢?这是我们考生思考和联想的方向。这个时候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情感”,让我们的理解更准确。“情感”情感是人类和动物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复杂而多面的心理现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情感的构成要素包括:(1)主观体验:是情感的核心部分,指个体内心感受到的各种情绪状态,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等。不同的情感体验具有独特的主观感受,例如快乐让人感到愉悦和满足,悲伤则带来痛苦和失落。(2)生理唤醒:情感会引发身体的生理变化,包括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出汗等。例如,人在恐惧时,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以应对潜在的危险。(3)外部表现: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等方式表现出来。如微笑通常表示愉快,皱眉可能意味着不满或困惑,哭泣往往与悲伤或痛苦相关。情感的类型,报考基本情感: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与生俱来的情感,包括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和惊讶等。这些情感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帮助个体对不同的情境做出快速反应。还有就是复杂情感:是在基本情感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和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更为高级的情感,如爱、恨、嫉妒、骄傲、羞耻、内疚等。这些情感通常与个体的价值观、社会关系和自我意识密切相关。

整体理解到位,最关键的就是在理解“人工智能”与“情感”的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把两者结合起来,融合起来,让写作的针对性更强。


(二)细节理解到位,这道作文题,把握好两个细节就能够精准理解作文题目了。

一个是“日新月异”这个是就“人工智能”来说的,就是说明人工智能发展快,有时候快到我们都不可想象。一个是材料后面的省略号该如何理解。句末省略号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拓展,一种是意味深长。从我个人的看法,我不建议用第一种理解,从情感拓展到别的现在人工智能不具备的一些功能。这样会让作文显得分散。我建议还是按照第二种理解,是意味深长的理解,这个假设,假如人工智能也拥有了情感,那会发生什么,这样理解,思考的点很集中,思考的空间也很大,联想的可能性也很大。便于考生集中到一个点上来思考问题,联想展开。

(三)重点理解到位,这道题写作的重点就是把前面理解的背景和这道题引起的矛盾冲突的思辨点结合起来。

这个材料最核心的矛盾冲突点在哪里呢?在于人工智能有情感和没有情感之间的矛盾,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这道作文题的写作重点我们可以这么来概括: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假如人工智能有了情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便利或者冲击。文章围绕这样一个写作重点来展开,就算是准确理解了题意了。

Gao Kao Zhi Tong Che

其次简要谈谈如何把握好这道作文题。

第一个是特别重视背景和主题的融合,让思考与联想更加集中,不要泛泛而谈。做不到整体性理解这两个关系的文章,不建议上三类卷。

第二个是加强关联式的思考,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情感需求与人的关系,人工智能的情感功能与人的情感需求的关系等等要思考,要大胆联想,展望会出现的情况。建议有这种关联式的思考,才能上二类卷。

第三个要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不宜夸大其负面的影响,正确对待人工智能的发展。作文题目中特别提出“思想健康”的要求,这个考生也是需要在写作过程中把握好的。

第四是要善待写作多样化的考生。这道作文题很适合写成小说,展现考生“联想”的能力。这样不同于议论文的问题,这样侧重“联想”的作文,应该要善待,多从不同文体,不同思考方式的要求上做些改变,来适应对考生作文多样化特点作出适合的评价。

第五是要区分好题目的题型。这道题目跟早些年的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点相似,但是那个时候的命题类型是“话题作文”,只要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写作;现在的作文题目类型是材料作文,还是要坚持作文从材料中来的题型要求,还是要落实材料中背景的内涵,还是要落实对假设的思考与联想,不宜天马行空去写作。

第六是语言表达适宜从表达准确简练上多做引导,尽可能摒弃那些表达准确简练都做不到,就单独追求所谓的文采,文采和作文内容不匹配的现象。

  审题立意

材料分析:

  •         材料提到“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说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发展。

  •         关键句是“如果有一天它拥有了情感……”,这是一个假设性的情境,引导考生思考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后的可能影响和挑战。


立意方向

  1. 人工智能拥有情感的可能性与影响:探讨人工智能拥有情感的技术可能性及其对社会、伦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2. 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思考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后,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将如何变化,是否会引发新的伦理问题。


  3. 情感的本质与人工智能的界限:探讨情感的本质,分析人工智能是否能够真正拥有情感,以及这种情感与人类情感的区别。


  4. 人工智能情感化后的社会应对:讨论社会应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情感化带来的挑战,包括法律、伦理、教育等方面的调整。



                                     作文提纲(供参考)

标题: 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机遇与挑战

引言:

  • 简述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出假设情境:人工智能拥有情感。

  • 提出文章的核心问题: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后,将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主体部分:

一、人工智能拥有情感的可能性

  1. 技术层面的可能性:分析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情感模拟的技术基础。

  2. 情感的本质:讨论情感的定义,分析人工智能是否能够真正拥有情感,还是仅仅是模拟情感。


二、人工智能拥有情感的影响

  1. 对社会的影响

    • 积极影响:如人工智能在心理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

    • 消极影响:如人工智能情感化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隐私问题等。


  2. 对人类关系的影响

    • 人机关系:探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将如何变化,是否会引发新的依赖或冲突。  

    • 人际关系:分析人工智能情感化对人类之间情感交流的影响。


三、社会应对人工智能情感化的挑战

  1. 法律与伦理框架:讨论是否需要制定新的法律和伦理规范来应对人工智能情感化带来的问题。

  2. 教育与意识提升:提出通过教育和公众意识的提升,帮助社会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情感化的新时代。


结论:

  •        总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的可能性和影响,强调机遇与挑战并存。

  •        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理性应对人工智能情感化带来的变革,确保科技发展为人类福祉服务。


结尾:      以一句富有哲理的句子结束,如:“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我们不仅要问它能做什么,更要问我们该如何与它共存。



语文匠范文


智能添情逢新机,情感入智迎难局


在科技的迅猛浪潮中,人工智能正以破竹之势发展,当我们畅想有朝一日它拥有情感,一个全新的世界轮廓便在眼前徐徐展开。这一变革,既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伴随着诸多棘手的挑战,恰似一把双刃剑,悬于时代的苍穹之下。

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将为我们开启一扇通往全新生活体验的大门。在医疗领域,拥有情感感知的智能医疗设备,能精准捕捉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温暖的安慰与鼓励,不再只是冰冷的机械诊断,而是兼具人文关怀的贴心照护。这无疑会极大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增强治疗效果。于教育而言,智能教育助手能敏锐察觉学生学习时的困惑、疲惫或兴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就如同一位善解人意的导师,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未来铺就坚实的基石。这种情感赋予人工智能的,是一种跨越技术界限的温度,它让科技融入生活的每一处缝隙,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且充满温情的一部分。

然而,机遇的背面,挑战也如影随形。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伦理问题便首当其冲。如何界定人工智能情感的本质?它们的情感是真实的,还是模拟的假象?若它们产生了与人类相悖的情感,我们该如何应对?比如在自动驾驶领域,若智能汽车拥有情感,在面临两难的碰撞抉择时,是优先保护车内乘客,还是车外行人?这一抉择背后,是复杂的伦理困境,它挑战着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道德准则。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情感化的发展,人类对其依赖程度可能会过度加深。我们是否会在情感上过度依赖这些智能伙伴,从而削弱自身的社交能力与情感沟通技巧?长此以往,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纽带是否会被逐渐侵蚀,变得愈发淡薄?这一系列问题,都像沉重的阴霾,笼罩在我们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美好憧憬之上。

面对人工智能拥有情感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亦不可盲目乐观。我们应以理性为舟,以人文为帆,在科技的汹涌波涛中稳健前行。一方面,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情感技术的应用,充分挖掘其潜力,让它为人类的幸福生活服务;另一方面,加强伦理规范的制定与研究,引导人工智能情感朝着符合人类价值观的方向发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与温情时,有效规避潜在的风险与危机。

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中,人工智能拥有情感这一变革,注定会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带来的机遇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引发的挑战似巍峨高山,等待我们去攀登跨越。让我们怀揣勇气与智慧,拥抱这一充满变数的未来,在智能与情感交织的新领域,书写属于人类的华彩篇章。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

App内打开

APP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