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广东省正式回归广东卷命题的第一年。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物理专家团队认为:本次考试的物理学科和八省联考难度齐平,重点突出四大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要求考生能清晰、系统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能正确解释生活现象。强调了高考评价体系“四层、四翼、一核”的要求,突出了基础性和应用性。经过研究分析,可发现今年的试题基础题偏多,如第1、2、3、4、5、8题,强化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意识;同时卷子具有很好的区分度,不乏情境化的题目,如第7、10、13题,要求学生面对真实情境,能系统地理解物理规律。
试卷模块占比


与八省联考对比发现,分数分布基本持平,由于选择题的题量增加,故容易出现相同考点,但我们从整体方向发现这次分数分布依旧偏重电磁场,学生可着重复习该内容。
二
2021年考点统计


三
试卷各部分分析—回归基础 重视概念
选择题
选择题分值占了46%,十道题目整体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强调基础性和应用性。
题量的增多伴随考点的多样性,整体虽然定量运算题目为主,但计算量偏低,符合广东卷特点,强化基础性。
如第1题的电磁感应原理;第2题的核反应方程的计算;第3题的动态电容的分析;第4题交流电与变压器的应用;第8题的楞次定律的判断。
同时也不乏区分度的题目。情境化的题目考查了学生建模能力与空间的想象能力,利用三视图转换后,学生可更好地理解其几何关系,要与其他考生拉开差距,这类题目都是必争之题。
如第7题的直杆道闸本质是圆周运动,考查角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第10题篮球传球本质是抛体运动,看似斜抛运动,实际上是利用逆思维转化为平抛运动,强化思维与模型的综合应用。
02
实验题
第11题: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重在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基本原理、步骤的理解,比较基础;
第12题: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类似八省联考物理卷的电学实验考点,主要考查欧姆挡的使用操作,以及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
03
解答题
第13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本题的关键是构建运动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并可以通过v-t图在草稿纸上巧妙计算,但还是要注意基本公式的罗列与答题规范,避免失分。
第14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情境和2019年市调研考几乎相同,但广一模的难度对比调研考有所升华。先通过匀速直线运动推出受力平衡推出场强大小,再加入磁场,利用洛伦兹力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配合几何关系进行求解。本题的难点是“隐藏的分类讨论”,学生较难想到第二种运动情况,导致失分。
04
选做题
第15题:
(1)考查基础知识——分子速率分布曲线的简单识别,温度越高,曲线越往右且分布越均匀(也就是越扁平)。再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简单应用即可轻松拿下。
(2)情境十分清晰,考生可以轻松识别出是单气缸的等温变化,应用玻意耳定律即可求出封闭气体末状态时的压强;再根据平衡关系可以求出弹簧弹力(注意力的方向),最后利用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第16题:
(1)考查共振曲线的分析,直接读图即可获取信息,考生能轻松得分;
(2)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应用,涉及平面几何的应用,模型与解题方法都比较常见,难度一般。
四
给学生的备考建议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物理专家团队认为,2021届广州一模将给未来备战高考带来以下启示:
For 高三学生:
①广东卷的考法相较全国卷更偏向基础,同时强调基本概念的直接应用,建议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考生们可回归基础概念,强化基础概念的理解与背诵,加强每一个模块的理解与掌握;
②加强对生活情境的建模能力,培养物理思维,提升对物理模型的理解;
③回归课本,打磨细节,熟练掌握基础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能利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达;
④近两次高考模拟中的压轴题都是以分类讨论进行展开,建议加强对物理模型的理解,提升对数字的敏感度,配合分值分布特点,挖掘隐藏的分类讨论,建议最后的复习中多训练分类讨论题目,培养题感。
For 高一、高二学生:
强化基础,把握细节,所以做好基础概念理解,建议学生们除了内化知识之外,还学会利用已学知识表达出清晰系统的物理观念,同时建议各位学子要联系生活,多发现书本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让物理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