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晚政治高考考点(万象回春)

2022-01-31 21:49 网络 评论

一、命题设计


在商朝,中原地区的气候已经开始发生变化,黄河流域的冬季气温已经不足以支撑象、犀牛等畏寒生物的生存。到了战国时期,《韩非子》里写到“人希见生象也”,说明在当时的中原地区,野象或许并未彻底绝迹,但已经十分罕见。人口和农业的发展也导致大量栖息地被开垦,中国的象群逐渐消退到淮河一带。


在泰国这种相对拥有大量野生亚洲象的国家,至今依然可以轻松地买到象牙制品,这是因为各国国内的贸易几乎不受CITES的管控。除此之外,许多国家还在持续地、大量地从野外捕获小象加以驯服,通过棍棒、钩子、饥饿使它们屈服,从而用来表演或役使。


近日,一个由野生亚洲象组成的大象“旅行团”从“老家”西双版纳出发,迁移近500公里,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憨态可掬的它们在看世界的同时,也被世界看见,成为了全民偶“象”。伴随大象的脚步,世界看到了中国政府细致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听到了中华民族善良友好、热爱自然的真挚心声。美欧多家主流媒体注意到,为了应对看似可爱、实则有一定危险性的野生象群北迁,保证人象安全,中国政府调集应急团队,动用无人机和红外摄像机跟踪象群动向,及时疏散居民。为了引导象群远离城区,工作人员预备了充足食物用于吸引大象,提前用车辆封锁道路。美联社报道指出,在中国,大象受到最高级别的保护,近年来数量稳步增长。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最有效的措施。我国在1956年建设国内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建设2750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47万平方公里。这使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经济生活》知识,你认为如何保护野生象?

(2)我们对待亚洲象“旅行团”体现了什么哲理?

(3)中国政府对待亚洲象体现了《政治生活》什么知识?

(4)学校共青团要求每个班级围绕“人与大象”和谐相处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班级让你策划,你认为应从哪几个方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最终完成。人们不去消费象牙制品,就不会有象牙的生产,从而保护野生象。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保护野生象,反对消费与野象相关的消费,促进人与大象和谐共生。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亚洲象“旅行团”北上有其固有的规律,我们应该尊重其固有的规律,按规律办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了引导象群远离城区,工作人员预备了充足食物用于吸引大象,提前用车辆封锁道路。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为了保证人民的安全,中国政府调集应急团队,动用无人机和红外摄像机跟踪象群动向,及时疏散居民。


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伴随大象的脚步,世界看到了中国政府细致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4)第一:云南大象旅行的原因,其生存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及其内在的规律;第二:人与大象如何和谐相处,尊重其内在的规律;第三,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象生存的环境的保护。


二、典型例题


(2020江苏高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长江曾经是一条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生态河流,中华鲟、白鳍豚、白鲟等都曾在这里畅游。而如今,中华鲟岌岌可危,白鳍豚、白鲟相继灭绝,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长江渔业的天然捕捞量也从1954年的42.7万吨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万吨,渔民陷入了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


长江禁渔势在必行。2019年1月,在“长江大保护”的总体战略下,国家决定“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全面禁渔,从2020年1月1日起,为期十年。禁捕范围涉及14省市,纵贯长江上中下游。11万条渔船,约30万渔民,将告别长江。


“长江禁渔十年”政策出台后,解决基层执法中存在的“有案不送”“以罚代刑”问题和合理保障渔民生计、引导渔民退捕转产成为政策落实的当务之急。更需引起重视的是,长江江河岸线长、非法捕捞成本低,渔业资源一旦恢复增长对退捕渔民的利益诱惑更大,管理难度会随之增大。维护长江生态安全,推动长江大保护,任重而道远。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长江禁渔势在必行的原因。(6分)


(2)有观点认为,长江禁渔获得成功要靠政府依法行政。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6分)


(3)围绕长江禁渔,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题撰写一篇哲学小论文。


要求:①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

②紧扣主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合乎逻辑。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6分)


【答案】【小题1】(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社会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长江禁渔是解决过度捕捞造成长江渔业资源衰退的客观要求。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长江禁渔是政府要运用多种手段加以调控的必然要求。长江禁渔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


【小题2】(2)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长江禁渔要获得成功需要政府依法行政。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具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长江禁渔要获得成功需要政府充分履行职能合理保障渔民生计,引导渔民退捕转产。要取得长江禁渔的成功还需要渔民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小题3】(3)内容要点:

任何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保护和开发是对立统一的,长江大保护要正确处理好大保护和大开发的关系,长江禁渔十年是创造性地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必然要求。矛盾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强调了“大保护”的重要性,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大保护”并不等于不发展,“长江禁渔十年”的大保护是为了实现长江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促进今后更好地发展。


【解析】(1)本题要求学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长江禁渔势在必行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分析试题。材料中,“长江渔业的天然捕捞量也从1954年的42.7万吨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万吨,渔民陷入了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故可以从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过度捕捞造成长江渔业资源衰退的客观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在'长江大保护'的总体战略下,国家决定'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全面禁渔”,故可以从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以及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角度进行分析。


(2)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长江禁渔获得成功要靠政府依法行政”观点加以评析,属于评析类主观分析试题。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并要结合材料说明正确的做法;即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角度,分析说明长江禁渔要获得成功需要政府依法行政,并指出政府应该依法履行其相关职能,合理保障渔民生计,引导渔民退捕转产;另一方面,还需要说明该观点的片面性,即该观点只看到了政府的作用,没有看到渔民的作用,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坚持的原则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围绕长江禁渔,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题撰写一篇哲学小论文。解答本题需要考生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材料中,国家对长江的保护和开发是有机统一的,故可以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角度进行阐述;材料中,国家决定“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但这不等于不发展,故可以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角度进行阐述即可。


(1)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2)解答评析类材料题贯彻辨析题的解题方法。第一步,首先立足设问,评析观点,对于观点依据核心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确立回答问题的角度。第二步,依据材料,明确主干信息,依据主干信息,调动相关知识。第三步,依据主干指向,对应设问观点,找出相应的理论依据,明确态度,确立正确的做法。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探究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