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那些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大学的学生后悔了吗?高校对于强基学子培养模式有何不同?基础学科就业前景如何?
不止考生、家长好奇,桃兮老师也非常好奇,特地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清华、北大、南开、北师大、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强基学子的分享,一起来围观他们的大学生活!

图源 © 清华大学官网
根据清华大学公布的2021年新生大数据,2021年强基计划五大书院共计录取约960人,对比2020年,录取增加约21人。
书院制、双学位培养是清华大学强基培养的一大特色。
胡文瀚就读的行健书院为理+工衔接培养,“大家的理科部分都是力学,但是工程学科部分会有所区别,有车辆工程、航天航空、能源与动力工程、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在被录取之后,还会进行一次工科的分流。就是我们自己选择工科志愿并排序,然后根据大家的强基综合分排名来录取。这个分流在暑假期间完成,分流确定之后,班级、培养方案就基本确定了。”
此外,“书院制”即书院会为每位同学配备学业导师,这位导师不完全是传统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导师,“我们可以和导师讨论各种事情,包括学术方面的和生活方面的。书院还会定期举办微沙龙,我们有机会和优秀的老师面对面交流。还有就是,书院会提供比较多的科研方面资源,比如这学期开设了科研导引课。”
“不同书院差异还是挺明显的,不同人也不一样。”胡文瀚感觉学业压力还是挺大的,可支配时间也非常有限。上个学期,他基本没有出校逛过,每周能把各门课程的任务完成就算很不错了,毕竟有时候还会有学业外的班团活动、社工任务要去做,所以时间管理是对他来说是一大考验。
图源 © 招省事
2020年,北大古文字专业招收强基考生共28人,方文是其中一位。以下为方文的自述:
大一如何度过?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一是一个尝试与体验的窗口期,在这个时间段内专业必修课的压力较小,学校给了我们更多机会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也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去参加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古文字方向如何培养?
现阶段内,我们还没有接触到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强基计划的培养也以激发兴趣为主,相关课程内容大多以讲座形式进行。
古文字专业和中文系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等专业一样,有单独的培养方案。但是在必修课设置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古文字方向以文字学相关基础课程为主,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则以文学理论相关课程为主。
古文字专业≠冷板凳
据她自述,强基计划并不像一些考生和家长顾虑的那样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形成限制,而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接触原来知之甚少的基础学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学术研究的大门。
真正接触古文字相关的讲座课程之后,我发现其实甲骨文并不像我以前想象的那样艰深晦涩。大多数甲骨文都很生动形象,让我们看了就会会心一笑,去研究考证一个字从古至今的演变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当然,在学习专业必修课以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各个院系开设的通选课与公选课,甚至想学物理、化学也没问题。(只要你能抢到……)
图源 © net
湖南耒阳的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的好成绩,获得湖南省文科第4名,通过强基计划被录取至北京大学考古系。
关于北大考古学,网友们吵疯了...
事实如何?
在大学特别是顶尖大学学习,并不只是学会一个“专业”,而更是全面的培养。以北大更“冷门”的专业——“古生物学”——为例,8年只毕业了6人,但出路都不错,其中也包括转读更“热门”专业博士生的。事实上,如果他们愿意去从事“赚更多的钱”的工作,也并非什么难事。
正如钟芳蓉所言,"我个人特别喜欢历史,我觉得喜欢就够了呀!我觉得我自己不需要很多钱,我父母有工作也不需要我挣很多钱回来给他们,所以对金钱看得比较淡。”既然是北大考古系,既然基本生活保障没有问题,为什么不选自己喜欢的专业,勉强自己去学不喜欢的专业?
@知乎匿名用户
关于报不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希望自己的理想不被磨灭。建议没有投身基础学科志向的同学慎报,看钱途的话,基础学科不占优势,而且生化优势<数理优势。
关于录取
分数其实也没有什么优惠,不过感觉资源是比大类还是有一定优势。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进入的班级为伯苓强基班。
关于课程
大一基本都是基础课程,有些课还得和伯苓班(校内二次选拔)一起上,不过后面课程会有区别了。
这学期课是真的多,还没选e类课就差0.5学分到选课上限。据班导师说,强基班砍掉了部分课程,可以作为选修,将会加入了药学和医学的课,目标是培养医药方向的人才。至于出国交流,学校本来一直都有在做,不过伯苓班能得到更多补贴→_→。
关于考核
实行动态进出机制,硬性要求学分绩不能低于80,不然就转入普通班。大一下班级前十名自动留下,其余人与想进来的人争取剩下的名额,最后不出意外是全员直博,maybe。学习适度卷,进了强基计划不是一劳永逸的。
@知乎匿名用户
我不后悔报名强基,甚至幸运参加了强基!以下为学生自述:
情况简述
先说说自己的情况,来自西北五省之中的某竞赛弱省。但是,热爱数学,哪怕知道学习竞赛无果,也每个假期去其他省报名参加竞赛培训。
强基报名时模考成绩可以在本省考南京大学,最差同济。但是因为只有清北和本校在我省招收数学强基,所以报了本校。
近况介绍
至于近况,一个字,忙!
小班授课,三十多个人。讲课老师阵容是真的强!真的是各个班中的最好配置了。老师们都很负责,很耐心!
当然,一周六天早八,要命!每五晚上还有高代习题课,周六一上午的数分习题课和讨论班。
此外,寒假上了一个沉浸式英语冬令营,全外教,免费。
图源 ©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招生
“作为民大第一届的强基人,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那我一定会说,我是既有荣誉感又有使命感的。”朱安妮如是说。
培养模式:文史哲打通培养
进入民大强基班后,我们接受的是文史哲打通培养。分不开家的文史哲,在我们的学习下将融会贯通,能互验互证。这样的学习模式有利于我们打下坚实强大的文科基础,提高文科学习的素养,收获更加广博的知识,开拓多学科视野,以及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培养模式:导师制
最让我感到幸运的是,强基班实行的是导师制,即每位同学在大一入校后都会有自己的导师。导师会带领我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给予我们学习思路、学习方向上的重要指导。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一步一步成长,他们则像是家人一样陪伴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很快便感受到了归属感。
当然,也有强基学子直呼:“已经很后悔了”“快跑!不要来!”“报考可以,擦亮眼睛”等等众说纷纭。
对于2022年想要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及家长来说,4月简章出炉前需要做的功课绝非仅仅是分数、备考、提分。关于入校后如何高校培养学生?强基VS高考统招有何优劣?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择校、选专业、备考之际考量清楚,绝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