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最后的一场大考【广东二模】已经全部出分,据悉,来自东莞、茂名、汕头、肇庆、清远、汕尾,梅州等地的考生都有参加此次联考。由于同期还有大湾区联考、揭阳“二模”、惠州二调、潮州“二模”等考试,因此本次二模没有一模那么多的地市划线,目前仅公布了东莞一地的市划线:
与全省划线相比,东莞地区的历史类的211线高出全省划线19分,物理类更是超出28分!特控线/优投线/本科线跟省线都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是专科线也高达300分以上。
附广东二模全省划线及广东一模(东莞)分数线:
由于中高分段考生云集,东莞地区211线特别高、历史类分数线基本比物理类高已经是常态,可见合适的选科策略更是要基于本地考生的情况和教学水平再做调整。更多关于本次考试的信息,一起跟小车看看吧↓
本次二模分数线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本科线上涨,其他分档的分数线全线下降,下降幅度为2~17分不等。这其实是高考复习到后期的正常趋势。
首先,复习进入到冲刺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已经打好。该得的分都能够拿到,这保障了一定量的基础分,因此中分段的学生人数激增,最后导致本科线水涨船高。
其次,二模不完全就是“信心考”,之前小车已经分析过:一模考基础,二模考怪题,三模信心卷。先看看本次考试的平均分和最高分。
两次考试对比,英语平均分明显上涨,物理/历史有一定程度上涨;语文数学的平均分基本持平,但最高分都不及一模高,一模甚至有满分数学卷出现。反观本次二模,不少考生拿到数学的第一瞬间就觉得“不对劲”,至于数学是不是真的那么难,大家可以自行查看一下题目(高考直通车APP试题库已收录全部试题答案,原卷试题+答题卡现正热卖中)
*广东二模数学第22题
一模的时候,A等级赋分的人数只有16.1%左右,而二模则上涨到19.5%;同理B等级赋分也从33.7%上涨到35.9%。高分段的人数增多,对应的原始分区间范围也上涨了3~7分不等。
从四小科的平均分和最高分来看,物理生和历史生的原始平均分差距“有点大”,除了政治这种比较特殊的科目,像生物和化学这种理科科目的平均分相差最高17.6分!整体来看地理和化学的原始平均分最低,但化学最高分有满分,而地理最高分只有85分。因此昨天有同学留言说“地理赋分怎么那么猛?”,大概还是因为题目有一定难度。具体的赋分表如下:
广东二模结束后,广东地区所有二模基本告一段落,那么各地区的分数线差异大吗?
物理类选科中,本科划线最高的是大湾区二模(432分),和2022年高考对比差了13分;最低的是佛山二模(391分),和2022年高考对比差了54分。
历史类选科中,本科划线最高的是深圳二模(434分),和2022年高考对比差了3分;最低的是肇庆二模(367分),和2022年高考对比差了70分。
同样是广东的考试,为何大湾区二模和深圳二模的分数线比较接近高考分数线,而佛山二模和肇庆二模分数线则相差较远呢?
深圳二模作为广东地区最热门的高质量考卷之一,题型新颖且重视创新。例如,化学第17题的“黄金雨”就很有科普意义,难度与去年高考差不多,反应原理涉及压力平衡常数计算也和去年高考一致,整体难度适中,比较接近高考,故分数线和高考相差不大,同学们可以重点参考其分数和排位。
今年的佛山二模跟广州二模同天开考,其数学试题和广州二模也比较相似,创新成分明显增加,降低了难度并减少了计算量。例如:数学解答题第18题的具体解题过程与广州二模相似,计算量也相差不多;第21题的后半段范围问题有创新。对比来看,佛山二模更能暴露考生的复习漏洞,故分差也会比较大。
各地二模的平均分和高考分数线相差较大,生源水平肯定是绕不开的因素。广深的生源质量不言而喻,而大湾区联考(珠海、中山)等地的生源也不错,分数线接近高考分数线再正常不过,如果只看分数,大家可以多多参考这些地区的分数线。
除了生源水平,各地的改卷标准、统计方式也有出入。因此不能说分数线和高考分数线差距大的地区教育就一定落后。因为有些地区会故意改得严格一些,虽然分数线乍一看很低,但其实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毕竟高考得高分才是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