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广东高校,你首先会想到哪些高校?中大华工、暨大华师,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答案,2个985和2个211高校,甚至是广东高校四大天王,而现在广东高校格局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竞争面临不进则退的新局面,不能在墨守成规,抱残守缺,不然就会每况愈下。
关于高校的排名,市面上都是五花八门,都有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这次文章直接根据高考的录取分数和位次来看广东高校新格局。
首先我们来看广东整个高校的基本盘,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孔军在今日接受采访中提到,广东普通高校161所,其中本科院校68所,高职高专93所,8所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外合作、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高校5所。
本科院校68所,又可以细分为公办本科38所,民办本科25所,中外、内地港澳合作办学高校5所。民办本科之外的43所本科院校按照广东省“冲补强”计划可以划分为三个阵营,这些都是来自官方文件:
在冲补强的名单中,出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两个985的校区,而这两个校区并没有包括在68所本科院校中。
按照“冲补强”计划的指导方向,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的26所大学,是要代表广东冲击全国双一流,在全国高校中拿名次的,这其中已经有8所双一流大学。粤东粤西粤北的8所公办本科的振兴计划,13所强特色的本科院校,形成一个梯队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和区域发展。
按照这个思路,本科高校定位分为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这个似乎也很难界定,可以按照上面“冲补强”标准来,还可以简单按照高校硕士点,博士点来划分,38所公办本科院校中,19所拥有博士点,29所拥有硕士点,还有9所硕士点都没有,拥有博士点才能算研究型大学。
了解完广东整个本科高校的格局之后,再来看家长考生的选择,你填报志愿的选择,和千万考生的选择,最后形成了高考录取分数和位次,这种用自己前途来做的选择真实有效,样本足够大,结果也十分透明真实。
我们首先来看前十,或者说头部,在广东一定提到的是中大华工暨大华师,也就是2所985的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2所211的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
而现在还有2个985的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其中前者录取的分数和位次甚至超过了哈尔滨的本部校区。
和985分数相当的还有南方科技大学,这所用10年时间完成了晋升双一流的记录,只在综合评价招生,入围分数也达到630分,妥妥的985分数。
还有两所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的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注意这不是两所香港籍大学的分校区,而是两所独立法人的新大学,前者只在综合评价招生,分数也是985的分数,后者今年第一次招收本科生,只在提前批次招生,按照港科大全球排名在港中文之上,录取分数肯定也是985的分数。
这样985分数的高校就7所了,哈工深、北师珠、港中深、港科广、中大、华工、南科大。其中广州3所,深圳3所,珠海1所。
我们还可以展望一下未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这所民办的独立学院,母体的北京理工大学正在努力,仿效当年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的改制,变成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从一个民办独立学校改制为985高校校区;而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继续深化,香港城市大学落子东莞,香港大学落子深圳。
如果这些学校从筹备到正式开学招生,那么广东本土录取分数985的高校就会达到10所,这样连211的暨大华师都排不进前10。
5pys5paH5p2l5rqQ6auY6ICD55u06YCa6L2m那现在还能进入前十的,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你没有看错,就是这个顺序,深圳大学的录取分数已经全面碾压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40年发展没有一个官方头衔,只有一个民间的双非之王,因为地域和就业加分,录取分数一直居高。
如果你了解一点广东高校的常识和历史,你就会发现传统老牌重点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居然进入不了前10了,当然新晋的双一流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新晋的重点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也没有进入前十。
以上这8所大学,加上深圳新贵深圳技术大学,再加上2所合办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学院,组成了第二梯队的11所大学。
第三梯队是四所高校,广东财经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医科大学,这四所高校有点意思,广东财经大学一直觉得自己是重点大学,去年没有进入选调生资格的高校名单,加上财经类去年遇冷,录取分数和位次下降比较厉害;而中间两者因为东莞、佛山双双跻身万亿GDP城市,两所地方高校的录取分数和位次也是水涨船高,而且学院升格为大学甚嚣尘上,未来还会更进一步;最后一所广东医科大学因为是医学高校,录取分数偏高,加上东莞校区地域,未来分数会逐年上升。
后面的高校基本都是特控线以下的高校,按照以往的叫法,前面的是985、211、双一流、重点本科、一本,那么后面的就叫做二本院校,又分公办二本和民办二本。
公办二本中比较靠前的是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广东警官学院,简称广海广二师广师大广金广警。
公办二本靠后的是广州的广州航海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然后是各地市的惠州学院、肇庆学院、五邑大学、韩山师范、嘉应学院、韶关学院、岭南师范、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最后加一个中外合作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公办二本一共是15所,加上1所中外合作大学,这是第四梯队,后面第五梯队就是25所民办本科,其中北师大珠海学院变身为北师大珠海校区停止了招生,招生的是24所民办本科,是第五梯队。
最后总结一下:
1、广东头部的院校持续加码,不再是中大华工唱对手戏,会涌入众多985分数的高校,会多达10所。
2、随着头部竞争加剧,中间层次院校靠后,特别是老牌重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汕头大学下降明显,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和深圳技术大学进步明显。
3、原来二本院校晋升一本院校,东莞理工学院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进步明显,北师大浸会学院,深北莫大学也参与这个梯队的竞争。
4、二本院校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基本各司其职,各自在自己的特色领域和地域扮演重要角色,是本科院校的基层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