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7年第一轮双一流高校的评选,已经有三年的时间。双一流大学2021年将会重新评选,对于非“双一流”高校来说,入选双一流不但意味着各种经费大大增加,且学校的保研率会提高,同时对于其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来讲都会有非常明显的提升,所以很多的“四非”高校都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希望能够抢占一席之地。
近日,双一流建设评价工作如火如荼展开中,首批双一流高校的期末成绩单如何?广东谁有望进一步升级?双非院校中最有潜力晋升的是哪些院校?随广东中学生一起来看看吧!
双一流大学建设,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是国家层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亦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
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41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9所,所有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都有一流学科建设,可以说前42所整体实力强于后99所。
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双一流“是一个动态的,流动性的工程,而”985,211“是相对”固定的“。也就是说,公布的双一流名单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每隔几年就会对高校进行一轮大洗牌,会将一些建设成效不明显,不符合双一流规定的大学从双一流工程名单中剔除,而对于一些符合双一流遴选的大学,会重新纳入到双一流建设的名单中。
“双一流”院校到底是如何评价出来的?近日,教育部学位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撰写的《“双一流”建设的上行式评估》一文中,就透露了一些“双一流”的评审标准:
![]()
截至目前,已有众多“双一流”高校陆续进行了“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评议,并获得评议专家的高度肯定。根据最新“双一流”高校2016-2020建设周期专家评议的消息,目前部分高校评价进度如下(软科整理):
![]()
![]()
![]()
![]()
图源:软科
此外,“双非”院校中的强劲黑马们也是影响下轮“双一流”格局的重要因素。如何判断哪些学校最有潜力冲进“双一流”?举个例子↓↓↓
在国内未有官方院校排名的前提下,学科评价始终是最具权威、最具价值的学科实力参考,目前第五轮学科评价刚刚启动,第四轮评估中部分“双非”院校就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成绩,甚至超过了一些“双一流”院校,成为了冲击下轮“双一流”的潜力军。
![]()
“双非”院校如果能上榜国际大学学科评价榜单,也是对其实力的极大肯定,目前较权威的四大榜单分别是Q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ARWU上海软科世界大学排名,“双非”院校在相关榜单中的优异表现如下:
![]()
除此之外的评价标准还有杰出研究贡献、区域特色、民族特色与新学科等。软科曾依据相关标准评出30所最强“双非”院校,具体排名如下↓↓↓
![]()
图源:软科
从过去三年国内外综合排名、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国家科技三大奖等因素综合来看,下面这些学校是入围热门。第一类:综合型高校(代表院校:山西大学、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湘潭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从第一轮“双一流”新增的25所非211大学属性来看,行业特色院校占据着绝大多数,仅有河南大学和宁波大学两所综合性较强,所以预测下一轮仍然会有综合型高校入选,但数量同样不会太多。第二类:理工类高校(代表院校: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理工科高校历来在高校圈颇为吃香,在上一轮中,就有南邮、南信、成都理工、天工大等多所入围。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是全国仅有的3所有A+学科的高校之一,而且代表的是一个方面,入围希望大。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则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四非”理工类高校,综合实力突出,备受高考生青睐。第三类:农医类高校(代表院校: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医药类和农林类高校是第一轮“双一流”遴选中的“最大赢家”,扶持做强更多行业特色院校,也是“双一流”的主要倡导方向之一。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都有ESI世界千分之一学科;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第一军医大学,学科实力不俗;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的王牌学科属行业顶尖水平;华南农业大学则是农林类高校中的佼佼者。第四类:其它高校(代表院校:西南政法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第四类高校并没有太明显的归类,它们的高考录取分数早已经达到了“双一流”大学水平,都是各自领域有代表性“四非”高校。其中,西南政法大学在政法圈有很高的口碑和认知度;北京语言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四非”大学,“小而精”的典型高校;东北财经大学是财经类“四非”院校中当之无愧的一哥,唯一的遗憾的地理位置受限;受益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大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近年来进步神速。
2019年下半年,几大国际排名纷纷公布了2020年世界大学排行榜。在世界前1000名的高校中,能够看到不少非“双一流”中国高校的身影。其中,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大学在国际排名中表现出色,THE世界大学排名最高分别排至国内第9和第18名。而广州大学在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也排在82名。2019年自科基金申请中,共有21所非“双一流”高校闯进获批项目数量前百强。其中,深圳大学更是以获批356项的成绩闯进前20,位列全国高校第16位。![]()
图源:青塔
获得国际公认的几大排名大多重视人均指标,而非总量。规模不大但在各方面都始终保持着一流水准的南科大,科研质量高、人才密度大的优势特点就在这里得到了充分显现。目前,南科大已拥有院士27人(全职院士10人),国际会士35人,国家特聘专家72人,国家特聘专家(青年) 85人,教育部特聘专家24人,“国家特支计划”专家10人、杰青26人、优青10人。高层次人才总数和密度,已经超过大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深圳大学2020各省分数线:
![]()
在2019年7月份公布的国家奖初评结果中,有24所非“双一流”高校有至少1个项目以第一完成单位通过国家奖初评。其中,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更是分别有望“喜提”2项国家科技奖。
![]()
图源:青塔
南方医科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10个广东省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2019年12个专业获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医学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在全国独立医科院校中排名第二。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华南农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斩获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8年,刘耀光院士、吴珍芳教授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又分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数位列广东省第一,全国农业高校第三。植物学与动物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入选“双一流”的标准十分严格,想成为“双一流”并不容易,那在考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广东哪所高校最有可能成为冲击下一轮“双一流”的黑马呢?小车发现,华农和广工的呼声最高:
华农派:
![]()
gaokaozhitong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