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报了某所院校,没录取我,而这所院校却还要征集志愿?”
“为什么我达到了某所院校投档线,服从专业调剂也没有被录取,这所院校却还征集志愿?”
原因在于,不是学校投档时没投满,而是退档产生了差额。


如果院校通过第一轮志愿录取就完成了招生计划,就不会再进行志愿征集了。
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总是如此。有的院校第一轮志愿生源不足,也就是说,填报该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考生(以下简称线上考生)比招生计划少。
遇到此类情况的院校就需要将未完成的计划进行志愿征集,比如👇
某院校第一轮志愿生源是充足的,线上考生已超出了该校招生计划数。
但是在院校分专业录取过程中,部分考生填报专业“扎堆儿”了,都盯着热门专业。而每个专业的招生计划又是有限的,达不到其录取要求的考生就只能调剂到其他专业了。
有些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不服从专业调剂”,因此,只能被退档。
还有些考生虽然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但是,能供调剂的专业恰好对身体条件有要求或者对单科成绩有要求或者对外语口试有要求等等,而考生却无法满足该专业录取要求,也只能退档。
这样一来,院校就没能完成招生计划,只能进行志愿征集。
院校通过第一轮志愿录取完成了招生计划。
但录取结束后,又向省招办申请追加了招生计划。这些计划需要通过向社会公布进行志愿征集。
了解了上述三种情况,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志愿征集以及征集计划的构成。
为什么填报了该校未被录取,而它还要征集志愿呢?没录取分两种情况:
有的考生填报了某所院校,但位次靠后,压根儿就没投档,自然就不会被录取。
有的考生虽然位次靠前,投档至某院校,但在分专业录取过程中,未能达到所报专业的成绩要求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只能被退档。
还有的考生虽然也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但是,能供调剂的专业恰好对身体条件有要求或者对单科成绩有要求或者对外语口试有要求等等,而考生却无法满足该专业录取要求,也只能退档。
第一轮志愿生源不足或者虽然投档时生源充足但部分考生被退档,这两类情况的院校都无法通过第一轮志愿录取完成招生计划,还有的院校在第一轮志愿录取后又在新增计划,这些院校都会进行志愿征集。
如果你心仪的院校进行志愿征集,而此时你尚未被录取,仍然可以填报。
不过,要特别注意,所发布征集志愿的专业是否有单科成绩、身体条件、外语口试等要求以及自己是否符合条件。
A大学招生计划是10个。甲同学高考成绩500分,乙同学高考成绩501分,两个人都报考了A大学,乙同学刚好是最后1个被投档的,也就是第10名,学校的最低投档分数就是乙同学的分数501分,乙同学被成功投档,而甲同学因1分之差没有被投档。
投档完成后,在学校分配专业过程中,由于乙同学体检等方面的原因不符合要求,而被退档。
甲同学虽然也报考了A大学,但高考成绩稍低,在首次投档中,学校已完成了投档,因而不能再给甲同学投档。也就是此时甲同学出现了“滑档”情况,可以参加下一批次志愿或征集志愿的填报。
这时候学校就空缺1个名额,就要通过征集志愿来完成招生计划。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征集志愿并不局限于本省的学校。当某一批次的统招录取没有招满时,相关学校会发布征集志愿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考生进行填报。这些学校可以是本省内的,也可以是外省的。因此,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兴趣,广泛选择填报对象,不必局限于地域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