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午第一场语文考试结束,高考重头戏语文题已经出炉了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怎么审题更确切?
此次为大家请来了两位语文名师坐镇指点!
浙江卷不仅仅关注“人”,还引导更深的思考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陈欢
浙江卷关注“人”,总是亲切地站在考生的立场,让他们思考一些和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2019年如此,2020年亦如此。
浙江卷又不仅仅是狭隘地关注“人”,它总是引导考生在更大的视野和空间里去审视自我,思考自我和他人、家庭乃至社会的适应调和、共生发展问题。
也许,这个作文题可以看作浙江卷2019年作文题的姊妹篇。
去年问的是: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声音”还是“不为读者所左右”?
今年问的是:当你个人的人生规划和家庭的预期、社会赋予的角色不符时,你如何应对?
去年的回答是三选一:多倾听读者的声音;不为读者所左右;既聆听内心的声音,也倾听读者的声音。
今年的回答也是三选一: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规划;顺应家庭的预期或社会的安排;在个人与家庭、社会间寻求平衡。
归根结底,去年和今年的试题指向的都是自我和他人、家庭乃至社会的适应调和、共生发展问题。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就是今年是去年追问的延续。
如果把两个作文题从意义层面连贯一下,大致是这样的:
当你书写你的生活时,你会怎么对待读者(他人、家庭、社会)的呼声?当你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面前,发现你的“书写”和家庭、社会之间已然产生了落差或错位时,你又该怎么办?
显然,今年凸显了现实中必然会存在的“落差和错位”,这是谈“我”如何选择的大前提。如果考生只谈“坚持做自己”或是“扮演好社会赋予我们的角色”是不够切题的。
不管“我”做出何种回应,展开文章时,显然要给出做出该选择的理由,如果考生不仅能考虑“我”的主观设想,还能从我和家庭或社会之间的关系来阐述选择的理由,那显然比只从自我角度做出的判断要深刻得多。
题目和人生都不设限,初心与适变需要思辩
杭州高级中学副校长,语文高级教师高利
题目出得很有现实意义,也给足了思辩层次。
现实意义是指,一方面,可能大多数考生在这个话题上已经与家庭和社会“交锋”过,获得了或感性或理性的体验与思考,题目切近生活而可感;同时,这个话题今后还将在很多的具体人生场景中反复出现,值得让每个考生去思考、体验和选择。另一方面,这个话题实则是引导大家来思辩和定位“人与社会”“人与他人”这个人生母题的。
在人生的思考、体验和选择中,碰到了落差或错位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又因为每个人追求内容、学识涵养、心态与应变调适能力等各方面情况的不同,每个人围绕自己的情况展开思辩并作出选择的方式也会不同。因此,这样的多样性也给足了这道选择题丰富的思辩层次性。只要观点明确,重点突出,逻辑畅达,这道题目和人生本身都没有设限,都是精彩的。
比如心直口快、内心光风霁月的同学可以做最简单的解题:
基于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定位(坐标),虽百折而不悔,坚守初心,始终不渝,以不变应万变;也可在落差和错位中积极调适自我和社会和家人的关系,在小我的美好中兼顾大我的担当和责任,或者降低自己人生的焦虑(期待),以变应变——这当然都可以。
比如思维较为缜密、逻辑严谨的同学可以想得复杂一点:
所谓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可能囿于年龄或人生阶段的限制,没有考虑成熟,随着年龄和识见的增长,发现了“美好期望”还有更美好的版本,或逐渐理解并认可家庭与社会期待的合理性,于是融入家庭、他人的建议,融入家国情怀和对社会的责任,对“美好期待”做出调整,但始终对标自己的人生坐标(初心),在“变与不变”中完成坚守……这当然也都可以。
总之,题目和人生都没有严格设限,初心与适变的思辨性也可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这次作文还是没有为难考生的。
查看完整试题
登录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阅读数:2.2 k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