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不仅是高中生的学习三年,也是家长们的“高中三年”。
学生们需要面对学业上的压力,而家长也要做好高三生的“支持工作”。齐心,才能为孩子做好“支持”工作,给予他们考场外的信心。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陪伴孩子一起走过高中这三年呢?小车下面就和各位家长唠嗑唠嗑这个话题。
高一阶段在整个高中阶段是很重要的一年。高一的课程是高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而且高一阶段所形成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将贯穿整个高中,影响其最后的成败。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高一新生,入学之后由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又不知道该如何获取帮助,在跨越新的学习阶段时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直接影响到学习。
所以,如何让孩子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转型,完成青春期的过渡是我们家庭这一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孩子进入高中,难免有很多不适应。
由于学习环境、目的、方法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导致在初中时学得蛮不错,学习成绩很好的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出现听不懂、学不会和成绩不及格的现象。
在此阶段,孩子心理上必然会产生某种影响,可能会产生挫败感,厌学等。
小车咨询了从教多年的班主任,在他看来,能考上好大学的孩子,不在于上了多少补习班,归根结底在于两个基本特质。
一个是意志力,另一个是学习习惯。经过他多年的观察,这2个特质比较好的孩子,一般都会有个很不错的出路。
高中现阶段就要督促孩子在这两个方面下狠功夫。还有就是做好规划,帮孩子规划时间、规划大学专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做得怎么样,及时评价及时更正及时肯定。慢慢孩子就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那么他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初中,教育的本质是义务教育,不追求区分度,且中考是水平性考试,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进入高中阶段,从普惠性的义务教育转为具有选拔性的教育,知识的总量有了质的飞跃。
高中三年的知识量是初中三年的两倍不止,而且其难度和深度都大大增加,考试题目也变得灵活多变不易把控。
再者,高中考试追求区分学生的能力,考试目的不同,进一步导致试卷难度的增加,所以得分就变得异常艰难。
一些同学上高中后有些跟不上课程,连一些初中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到了高中却在及格线上挣扎,甚至不能及格,成绩大幅度的下滑就变成了常态。
对于这种情况,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不能慌乱。
家长要多鼓励,多理解,多支持,多分析,提供有效建议和想法,切不可一味地盯着分数不放。
进入高一,孩子选科是重点。无论是文理分科的省份还是实施新的高考政策,对于孩子来说,选科都是影响今后高考及人生发展的大事件。
部分家长工作较忙,也不了解新高考政策,对孩子的选科没有做好预先准备工作,就盲目跟风。
新高考改革后,脱离了文科分科的模式,加大了学生的选择权、让孩子能学到自己想学科目,并且可以提早找到比较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职业方向的专业。
新高考选科,等级考试,选考对应专业,专业+院校录取,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的。没有职业规划,就无法做职业定位,从而就无法知道哪些专业适合您孩子,也就无法合理的做出选科,所以请家长在选科之前,为孩子做好如下交流:
根据职业方向找到适合专业类范围→专业范围找出限考的科目,锁定选考科目→根据选考科目以及孩子学习的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高二处于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却也是最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在高二阶段成绩明显退步。
再难再累,家长也要陪孩子度过学生生涯这个“二”槛儿。只有孩子战胜这个“二”,才可以致胜高考!
此阶段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
根据调查数据结果: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
对于学生的早恋,总是让很多家长头痛。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对此,我们可以注重跟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它将给早恋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其次,早恋问题源自于性,那么我们就从源头开始引导。很多家长认为性是难以启齿的东西,回避或很少和孩子谈论有关性知识。
我们要大方教给学生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性知识,使他们对性有科学的认识,不再对它有一种神秘和好奇的心理。对已经早恋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将他们“恋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肯定,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对于学习中等水平和较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避免过高的期望,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肯定他们所拥有的发展潜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时刻问一下,孩子是哪里有问题,哪里不足,可以及时进行相关的辅导。
高二,是比较关键的一年,很多孩子和家长懒散习惯了,孩子都不知道有压力,从现在开始,你和孩子就应该慢慢给自己一些压力了。
现在开始,孩子应该给自己制定周计划了,按照周计划进行学习,才能得到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周一晚上,十点到十点半,做物理直线运动相关的习题,十点三十到十点四十,背单词。十点四十到早上六点,睡觉,早上六点到六点二十,背昨天晚上的单词,并进行相关的单词训练!把每件很小的事情,都写下来,最后写一下自己的完成情况。周报后面,可以让父母签字,起到监督作用。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一定要写笔记,并且记忆相关的笔记。家长要定时检查孩子的笔记,每天对新学习的知识进行检查。这样孩子的学习内容才不能落下,才能获取很好的学习结果。
错题本,是学习必备的武器。每次把错误记录下来,进行复盘记录,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提升。一定要重视错题的整理,只有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才能得到进步、成长。
高考,不仅影响孩子一生,也将会是家族命运的一个转折点。我们都渴望孩子变得优秀,然而,90%的父母都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度过高三。
高三学生处于表少年向表年过渡的完成阶段,身体发育、思维发展处于迅速成长时期,学生逐步意识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身高、体重、脑容量、骨骼等各种内部器官的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脑和神经系统基本成熟。
第一,高三学生的社会意识已接近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现实总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们更多的开始考虑个人前途的问题,这一特点使高三学生做事的盲目性减少,计划性增强,特别是表现在学习上。此时,他们的学;习带有更强的目的性,为了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其它与学习无关的活动都可以不参加。
第二,随着备考时间的减少,高三学生会有越来越强烈的升学愿望,学生的思想压力和心理上的波动都会比较突出,紧张、焦虑会成为困扰学生情绪的主要问题。一些学生为了提高成绩,常常急于求成,当现实和理想产生矛盾时,便产生焦虑、浮躁的心理情绪,随之带来的是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一次考试的失败可能会让学生意志消沉,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自我意识增强,心理和思维上都具有更强的独立性。他们认为学习应该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很好地处理。他们不愿意家长和老师太多过问自己的学习,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保守的心态,学习竞争激烈,恐怕别人超过自己,不回答别人的疑问,不向别人提供自己学习方法,而且有了疑问也不问别人。这样的心态使同学之间缺少合作,缺乏学习激情,影响学习效率。
家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要刻意制造一个一切为了学生的高考紧张沉闷压抑的氛围,少谈高考反而有利于高考。
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平常心、平静心、理解心、爱抚心、激励心、信任心;高考快乐,快乐高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复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应对策略。
家长要降低期望值,宁愿低些也不要太高,压力宁愿小些也不要过大。过高的期望会造成家长心态的失衡,会给学生施加不当压力。
怒其不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退缩逃避;
责怪埋怨,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逆反;
高分要求,可能会使学生望而生畏;
学习施压,可能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特别提醒家长,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学生现实表现和现有能力,合理施教:变怒其不争为激励促进;变责怪埋怨为冷静劝导;变高分要求为适当指标;变学习施压为放松调节。
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但是来自亲人的暗示,常常会有夸大和期望的成分,所以,不要轻易地给孩子下定义。
当孩子确实在某一阶段,某些方面做的不够出色或遭遇挫折时,家长不妨说:“我相信你下次会做的更好”“你一直是最棒的”等。
高考备考是一场持久战,身体是很重要的,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好后勤工作。
但是要记住,后勤工作要做,要适度的做!
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方面看,很多时候家长的关心未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正在那冥思苦想,爸爸走来好心相问:“复习得怎样了?”学生刚进入连续思考状态,妈妈端来一杯热汤:“先喝了再复习”。此时,学生不得不切断思路。
有些家长,临到考试时就怕学生吃不好,影响了考试,于是就努力改善伙食。结果大鱼大肉,使学生生理失调,学习精力不济,甚至影响了身体健康。
更有一些家长,给学生买各种营养品、补脑液一类,希望创造以吃促学的奇迹。从曾经这样“吃”的同学反映的实效性看,往往是白花钱,不顶事。
因此,家长的心理关心要细致,物质关心要科学。
高考复习是一种自主性极强的活动。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随着考试的临近而适当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给他们以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学校尚且如此,家庭更需提倡。
建议不要给学生乱补课,外边的补课班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教学效益不高,师生不熟悉,沟通比较困难。事实上,在外边打旗号的教师很少有丰富教学经验、对高考有深入研究的人,因为补课班太多了。
每一位家长都要找时间和孩子沟通,但不要唠叨。特别是住校生,家长更要和学生多沟通,最好晚自习结束后利用电话聊几句,要让孩子感觉到并不孤单,这样的交流能给学生在艰苦的高三带来无比的温暖和强大的动力。
师生、家校的配合非常重要,家校配合、师生团结能够迸发出无尽的力量,是获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什么情况,家长应随时观察孩子情况,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正常的沟通,确保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高三一年,各类高招信息陆续密集发布,而高三生正进行紧张的复习,花大量时间关注招生政策不太现实,这项重任就落在了家长的身上。具体包括:
①资料准备
上一年高考的大致情况、所在中学的高考情况、所在中学在区和市的情况、中学及区的排名与区及市排名的对应关系,这些资料一般从网上都能找到。
帮助孩子整理各科的资料,试卷归类,错题整理,这样可以节省孩子宝贵的时间。但不要擅自帮孩子整理,因为孩子有孩子的习惯。
在孩子的指导下,根据各阶段的侧重点,帮助孩子购买相关的资料和书籍。
②知识准备
家长要了解一些主要学校或孩子感兴趣的学校及专业的基本情况,未来走势,发展方向,培养目标,就业读研出国的前景。热门学科、长线专业,以及各个专业主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运用。
家长要为孩子分担一些有关高考高招录取方面知识。主要包括:批次,级差、各种号码、各种成绩及自主招加分、提档线,顺序志愿、平等志愿等等。
家长还要熟悉招生录取流程及相关录取规则,能读懂招生章程,做到孩子有问必答,有答必准。
③定位准备
每次模考,家长要归纳孩子各次各科的考试成绩表,准备一份表格,记录孩子各次各科的考试成绩及排名。
家长要积极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孩子制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这样有利于高考时的学校和专业的选择。特别是孩子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
要帮助孩子做好各项定位,包括各类学校的定位,孩子目标学校的定位,孩子目标专业的定位,以及学校和专业的要求。
关注孩子的学科优劣势,以及身体状况。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所有的专业。有很多专业对部分学科成绩或身体状况有明确的要求。
④特招准备
高考升学路径不止一种,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收集强基计划、综合评价、专项计划等特殊招生政策信息,努力获取名校升学降分优惠,助力孩子冲刺更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