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智慧迎新系统进行网上报到操作流程
手机等移动终端访问方式:关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官方公众号(二维码见本手册封底),进入公众号后点击“旅院助手”—单击“综合服务平台”进入平台找到“智慧迎新系统”后点击即可访问。
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1.首次使用需要绑定学生身份。请务必使用自己的微信号绑定身份。
2.进入智慧迎新系统阅读通知公告后,需要填写及查看七个信息,分别是:标准照上传、身份证正面及背面照片上传(仅用于农行卡开卡业务)、选择宿舍标准、填写家庭情况、选择生活用品、个人保险、绿色通道及到校登记。
温馨提示:所有内容在未提交前可反复修改,一旦提交,所有信息不能修改。具体填写规范可参看系统内的通知公告。
3.网上报到成功后可查看到自己的报到单,里面包含有自己的报到信息及交费功能。网上报到成功的新生应按规定报到注册时间到校并到所属二级学院报到注册点完成所有手续。
4.所有新生需要在智慧迎新系统内自行选择好宿舍,宿舍选择好后,请及时交纳住宿费,超过30分钟不交费的,原选择自动失效,需要重新选择。
5.所有新生必须在智慧迎新系统内完成网上报到,未在系统内进行报到的,到校进行现场报到时仍需在系统内完成网上报到,方可办理正常的现场报到手续。
6.系统开放时间:2019年8月18日中午12:00—8月28日20:00。
7.智慧迎新系统操作咨询电话:0888—5127606。
二、现场报到
1.报到当天,学校在大门口设立新生报到引导点,负责引导新生到所属二级学院报到注册点。
2.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准考证、身份证到所属二级学院报到点进行验证,按程序办理报到手续。
一、交费方式
1.农行卡代扣:从银行通过学校发放的农行卡中代扣学费(不含住宿费和杂费)。
2.网上自助交费:同学可通过智慧迎新系统自行完成交费(含学费、住宿费、杂费等)。
3.现场交费:报到时到指定收费点刷卡交费(含学费、住宿费、杂费)(不收取现金,现场交费需排队等待)。
二、交费时间
1.农行卡代扣:2019年8月20日到8月23日(共4天)。
2.网上自助交费:自2019年8月18日开始(与迎新系统同步)。
3.现场交费:2019年8月27日到8月28日。
三、交费项目及标准
1.学费项目及标准:
2.住宿费标准:
四人间:1200元/学年
六人间:800元/学年
3.代收杂费:
预收教材费:500元/生(多退少补)
军训服装费:125元/生
体检费:50元/生
4.自主选择购买:床上用品费420元/套;生活用品费199元/套;商业保险费200元/生(四年)。
四、农行卡使用说明
1.学校发放的农行卡为学费代扣及奖学金、助学金、一卡通转账等专用卡片。
2.首次使用农行卡须到全国任何农行营业网点激活卡片,同时请务必修改银行卡密码(初始密码为“111111”)。
3.如收到的农行卡是Ⅱ类账户,须到全国任何农行营业网点升级为Ⅰ类账户后银行方可代扣学费。
五、关于选择农行卡代扣学费的说明
1. 一旦新生将学费于8月21日前足额存入农行卡(Ⅰ类账户),将视同你已授权同意采用“银行卡自动扣交”方式交纳学费。
2.因农行将收取10元储蓄卡年费,请同学多存10元到卡中,确保代扣成功。
3.选择农行卡代扣方式交费的同学,在本人农行卡扣款成功24小时后,可登录学校微信公众号智慧迎新系统查询交费信息。
六、绿色通道
1.已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同学,在智慧迎新系统开放期间录入贷款信息。
已成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同学,报到时请携贷款合同或回执单到交费点(绿色通道点)办理回执录入手续。
2.学费缓交办理:请符合缓交条件的同学到所属二级学院报到点领取并填写①《学费缓交审批表》原件,②“家庭贫困证明”复印件,③“缓交申请书”原件等资料提交财务。
3.申请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相关事宜: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向当地县级教育部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咨询具体申请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相关事宜,具体可查询:
①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官方网站:
http://www.csls.cdb.com.cn(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
②福建省、江西省、四川省、黑龙江省等地方其他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参照各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规定实施。
③因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事项各地存在差异,部分省市需学校提供相关账户信息,该信息在绿色通道办理点(或财务处)可咨询。
七、特别提示
1.通过网上自助交费或者批扣方式交纳的学费、住宿费收据,财务处将在新生报到后统一发放,并请妥善保存。
2.请勿选择多渠道同时交费,以免重复交费。
3.为避免报到时交费现场拥堵,请尽量选择农行卡代扣、网上自助交费等方式交纳学费住宿费及杂费。
4.通知书中的银行卡务必先到全国任何农行网点激活并更改密码。
5.学校财务处电话:0888-5119820、0888-5135619。
一、实现“一卡(码)在手,走遍校园”
1、一卡通消费功能:在学校内,涉及到支付业务消费网点,大多数可以通过一卡通刷卡或扫码支付。可在食堂就餐消费、超市消费、公共浴室消费、复印消费、医务室收费、学校相关补贴发放等场景使用。
2、一卡通身份识别功能:可用一卡通取代各类证卡,在特定终端上刷卡即可显示持卡人姓名、班级、学号和照片等个人信息,实现图书馆、校门门禁等的身份识别。
二、一卡通个人管理
进入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使用一卡通管理平台,可使用微信充值与扫码服务、银行充值服务、个人校内信息服务,掌上校园服务,可实现查询消费记录、转账、挂失等功能。
1、初始密码与密码修改:一卡通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号码后6位。
修改密码可在校内设置的自助设备自助修改。
2、一卡通的挂失与解挂:一卡通如果丢失请立即挂失,可通过登录微信“一卡通微平台”或通过校内自助设备自行挂失或解挂。
3、一卡通的补卡:一卡通丢失或损坏后,可到学校一卡通卡务中心申请补办新卡或通过校内自助设备进行补办。
4、一卡通充值有三种方式:微信充值、银行卡转账充值、翼支付充值。
三、服务支持
1、可拨打一卡通卡务中心咨询电话:0888-5130680。
2、可在学院微信公众号中输入“一卡通”获得帮助信息。
一、奖助学金项目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现有各类奖助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云南省政府奖学金、云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丽江市政府助学金、学校奖学金、学校励志奖学金、学校退役复学学生奖学金、学校国防励志奖学金、二级学院奖助学金等10多项奖助学金,具体评审办法请查询学校网站。
二、助学贷款的办理
(一)办理流程(以下流程为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办理流程,其他地方性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流程请及时与生源地所在县级学生资助中心申请办理):
1.进入学生在线服务系统
(http://www.csls.cdb.com.cn),注册用户。
2.注册成功后,登录系统,在“贷款申请”中点击“新增”,填写申请信息。
3.提交申请信息后,可以导出贷款申请表,签字确认,并到相关部门(生源地居委会或乡镇街道的民政部门,新生进行过高中预申请的还可到高中毕业学校)进行资格审查和盖章。
4.携带申请材料(已列出详细清单),与共同借款人(参加首贷的学生必须与共同借款人一同前往办理)到本县(区)资助中心(或相关教育部门)办理贷款申请并签订合同,领取贷款受理证明。
5.签订合同时借款学生与共同借款人可相互之间签订授权委托书,以备再次申请贷款时使用。
6.学生入学报到后,在10月10日前,携带合同及贷款受理证明到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服务中心办理贷款回执单,由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服务中心将相关信息录入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系统完成贷款回执录入手续,学校财务部门根据贷款到账情况及时抵扣相应贷款,并及时通知相关学生到账情况,其他地方性银行应根据地方银行的相关要求提供回执单,由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服务中心或学校根据地方要求加盖公章,并在新生报到30日内或以当地资助中心要求为准由贷款学生本人将贷款回执邮寄回本县(区)资助中心,完成贷款高校回执手续。
7.正式签订合同后3-5天,登录支付宝账户,修改密码,激活账户(具体操作查询《支付宝使用说明》)。
(二)需提供的材料:
1.学生和共同借款人身份证(原件和2份复印件);
2.录取通知书原件(新生)或学生证原件(在校生);
3.户口簿原件(如果学生及共同借款人不在一本户口上,则需双方户口簿原件)。
4.《申请表》。
(三)办理地址:户口所在地的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乡镇办理点。
三、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主要是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的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促进个人成长。我校有较为完善的勤工助学体系,提供较多的学生事务助理岗位和其他勤工助学岗位,欲申请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同学,请向班级辅导员咨询。
四、学费补助
我校学生征兵入伍的可申请征兵入伍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最高可申请3.2万元,我校学生毕业后到云南省边疆就业的可申请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最高可申请3.2万元。
五、辅助措施
我校对发生临时困难的学生发放特殊困难补助。
六、温馨提示
随录取通知书附有一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便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资助。为简化程序方便贷款学生,今年起,不需要有关部门在表格上盖章,改为个人承诺并签字。盖章可以省,诚信不能丢。填报虚假信息,一经发现,将被取消受助资格,并留下个人诚信不良记录。
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可将相关证明材料带到学校,方便入学后申请资助。
七、安全敬告
2019级的各位新生:
报到注册期间,是诈骗分子最活跃的时段,他们会通过给你们发短信、打电话等各种手段骗取钱财。希望你们提高警惕、抵住诱惑。有疑问或困惑,请询问老师,也可以咨询当地教育局资助中心。了解更多学生资助内容,请关注“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和致电我校学生资助管理服务中心,电话:0888-511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