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文:2021高考语文命题几点感想

2021-06-07 17:19 陈志文观察 评论

今天,作为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到教育部考试中心与记者交流时,谈了自己对语文命题的感受。以下是发言内容整理


我谈五点感受,前三点是对整体语文命题的感受,后两点主要谈一下作文命题。


ABOUT

整体语文命题


1、“立德树人”贯穿所有试题,紧扣时代脉搏。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紧扣时代主题,将立德树人贯穿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考查。

阅读上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有所体现,比如新疆棉花,网络空间,比如毛主席关于体育的论述;作文更是如此,结合建党100周年,强调青年的时代责任与担当。
 
2、越来越强调思辨能力与逻辑。

逻辑是一项基本的能力要求,思辨是一个更高要求,也是语文学科需要解决的基本能力。在近年语文命题中,越来越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实用文与论述文阅读中这一导向越来越明显,写作几乎都更强调思辨、论述。比如全国乙卷中关于粮食问题的阅读,用了三个图表,在读懂的基础上,推动你去思考。

这一点我想强调一下,学习能力最基本的体现就是阅读写作,换句话说,能读明白,能表达清楚。从写作上简单说,就是你有什么观点,依据是什么,列出123等等。基本的逻辑与思辨能力,也是目前语文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即过度强化文学,缺少了基本的逻辑与说理,高考命题在这个问题上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举个例子,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国外一开始最不适应的就是写paper,本质不是英语的问题,是语文没有学好,是不会说理的问题,缺乏基本的逻辑训练。目前,我们面临严峻的“妖魔化中国”的问题,需要打一场反妖魔化的全民舆论战,学会说理也有积极意义。懂得说理,而不能仅仅是从结论到结论。

3、强调语文能力,很好地落实了教育评价总体改革方案的要求:“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整个语文试题其实只有三道题: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与写作,而题材的选择又紧扣时代脉搏,往往是新鲜的,最近一年,甚至最近半年才出现的,总体上绝不是靠刷题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有基本的能力,长期的积累。

ABOUT

作文命题


4、强调青年的时代责任与担当,对全国考生结合自身发展,来了一次有意义的“建党100周年”的教育。

今年的作文题几乎都可以归到这一点上,思考自己的时代责任,自己的发展。

全国甲卷以建党100周年的材料为背景,明确命题“可为与有为”,让考生交出自己的答卷。北京卷作文题“论生逢其时”,也是不约而同地让考生回答这个问题。

全国乙卷则以扬雄论射箭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系列作文题背后都是一样的:让考生写出自己的人生思考,在思考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思考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这一点实际也是在配合新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让孩子们有的可写。新高考在高一就搞走班选课,让孩子思考自己的发展与人生,即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从事什么?

5、作文题目继续全面强化思辨能力。

无论是全国甲卷,针对建党100周年的“可为与有为”的思考,还是全国乙卷结合“扬雄论射箭”思考自己的发展,新高考一卷中关于体育的强弱转化,新高考二卷的写人与做人等,全部都在强化思辨能力,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

如果没有思辨能力,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优秀作文,高分作文的。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陈志文)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