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已经有不少高校发布过“放弃入学资格”的新生,从新生放弃的学校名单来看,不乏“双一流”、重点本科高校,也涉及不少热门专业。
对此,有的网友认为那些学生放弃的入学机会,却是别人梦寐以求的👇
本文来源高考直通车也有网友认为“学校和学生是双向选择,也许人家有更好的机会,当然就不读了”👇
大学生退学/新生未报到可以报名高考吗?
以广东为例,已被注销入学资格的新生是可以直接参加高考报名的。
如果是在读的大学生或者仍被学校保留学籍的新生,是不能报名高考的。但如果已经从大学退学,或者在高考正式报名前,能够顺利退学的话,就可以报名参加2024年高考。
需要注意的是,在读的大学生若打算重新高考,那必须先在大学办理退学手续。手续一般较为复杂,需要多层人员签名确定,告知家长,注销电子档案等多道程序,且因各高校要求不同,具体可咨询院校教务处或学校招生办。11月的高考报名如果来不及,也可以在留意一下高考补报名安排,预计会在2024年2月进行。
此外,这几种考试类型的考生无法进行高考补报名👇
为何考生会放弃入读大学?
1.录取的院校不理想
对于部分考生来说,考上“双一流”,也可能是高考发挥失常的结果,这部分考生便有可能放弃入学,选择复读等路径。也有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以“冲、稳、保”的策略来选择院校,最终录取到不够心仪的院校,选择放弃。
2.对录取的专业不满意
从各校放弃入学的新生的录取专业来看,出现了近几年报考热度相对较低的管理类专业、语言类专业,但也出现了一些热门专业的身影,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类、师范类等热门专业。
广东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表示,新高考下,高校招生录取实行“院校专业组”投档方式已有三年,考生在大学的专业选择上越来越慎重。但实际录取中,考生有可能因为志愿填报不合理、调剂等原因,最终录取到不感兴趣或者相对冷门的专业,考虑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和专业的就业前景等因素,一些考生便会选择放弃入学。
3.学费难以负担
不少放弃入学的考生,录取到的是国际班、中外合作办学这类专业。这些专业每年的学费较高。对于家庭经济一般的学生来说,负担较重。
放弃入读大学会有什么影响?
若考生选择复读,后续再次参加高考,在录取方面可能会有所限制👇
其中,报考农村和脱贫地区专项计划时可能会受限。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从2023年招生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同时,报考部分院校或专业可能会受限。有一些院校明确只招应届生,如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在2023年招生章程中明确,招生对象一般为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国防科技大学2023年无军籍本科学员招生中,要求考生须为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指南》就明确提出,按所报志愿录取后不报到,既浪费宝贵的招生计划,浪费高校的教育资源,客观上也占用了他人的升学机会。
河南省提出,对本年度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等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下一年报名参加高考,仍将根据河南省志愿设置情况适度限制其填报志愿的数量。考生履行志愿约定情况将如实记入其电子档案。
也有人认为,高考招生录取是考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结果。考生也有选择权,若勉强入读不感兴趣的专业或冷门专业,对个人成长和就业都不利,选择放弃入学也可理解。
各方均有自己的考虑。需要注意的是,教育部门和院校需多渠道向考生传达招考信息,打破信息壁垒。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需细致了解填报规则、院校和专业情况,综合考虑,更理智地填报志愿,减少试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