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的《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提出,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等多种办学模式,同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各地政府合作举办公办性质的中小学校。
《意见》一出,广州落地有声。
昨日上午,广州首批市属教育集团广雅教育集团、执信中学教育集团、广州二中教育集团、广州实验教育集团成立。4个教育集团分别与9区签订框架协议,推进集团化办学,输出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校园文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简称“教研院”)参与办学的广州实验教育集团横空出世,将在6区办幼儿园、小学、中学,打造广州的实验教育体系。“新时代彰显新价值。广州市教研院努力实现职能拓展和转型蜕变,是广州市教育治理创新驱动的集中体现。”广州市教研院院长方晓波表示。
具体讲怎么做?我们给你划重点~
广州首批4所市属教育集团成立
据介绍,广州成立市属教育集团,主要是为了推进教育优质均衡,解决优质学位总量不足以及学校之间办学差异和师资不均等问题。 为此,将以广雅、执信、二中、六中、广大附中、铁一等6所学校和市属教研院,作为核心学校(单位)先行推进集团化办学,将这些优质学校的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校园文化输出到外围城区,目的是推进全市教育资源的合理再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世界前列、全国一流、广州特色、示范引领的现代化教育。
市教研院将在六区办学
在首批4所市属教育集团当中,依托广州市教研院举办的“广州实验教育集团”最为亮眼。 据广州市教研院院长方晓波介绍,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是教研机构,此前更多的是举办培优补差的班级,但是在国民教育系统当中办学还是首次。
今天,广州实验教育集团就与白云、黄埔、番禺、花都、南沙、从化区教育局和广州市启聪学校签约办学,未来市教研院将在上述六区设立教研分院或实验学校,并与区教研力量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教研体制的改革创新。
与之签约的各区教育部门均有实体项目落地。具体来说,广州实验教育集团将在南沙区、番禺区各新建一所幼儿园。
南沙实验幼儿园是一所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视野、彰显广州特色的国际化幼儿园,据南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幼儿园初步定名为南沙公元幼儿园,将成为广州幼教的教研基地,规模为18个班,计划在明年9月开园。
番禺实验幼儿园将突出课程优势,将开展“文溪雅荷”系列游戏课程的研发、应用及推广,唱响广州幼教品牌。
广州实验教育集团花都实验学校将办成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成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阶段的研究成果孵化与实验基地,老师们既是教研员,又是教师。花都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预计在2018年9月开学,选址在花城街,规模为60个班。
而位于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的广州实验中学,是“广实”教育集团的旗舰。 在未来,“广实”将成为一个含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综合体。作为一所“实验学校”,广实也将在市教研院的指导下进行课程改革和课程创,争取2019年开始招生。
在白云区,将与启聪学校合办广州实验教育集团融合实验学校(白云区),打造全国首个融合教育学校。
在从化温泉镇6所区属公办小学和2所区属公办初中学校将成为“温泉实验教育集群”,建立市、区、校三位一体的学科教学平台,同时遴选数所市区优质学校,成为“6+2+N”项目学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使项目学校支持实现三个同步:同步课堂、同步练习、同步测试,从而推进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外围城区辐射延伸。将从化温泉镇的“6+2”校以及市区参与的学校打造成广州、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智慧校园标杆学校。
与此同时,广州教研院将首次开设分院,花都设广州教研院北部分院,白云设广州教研院白云分院。
广雅、执信对口各区组团
除此以外,广雅、执信和二中三所名校也分别成立了教育集团。今日,广雅教育集团与荔湾区教育局签约;执信中学教育集团与海珠、天河、从化区教育局签约;广州二中教育集团与黄埔、南沙区教育局签约,从而把各自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辐射到外围城区。
市教育局局长樊群为广州实验教育集团颁发证书。
据悉,目前广雅中学教育集团包括广雅中学与西关广雅实验学校、广雅实验学校、白云广雅实验学校、广雅中学花都实验学校、阳东广雅学校等多所学校。
广雅中学校长叶丽琳表示,现阶段教育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课程构成、质量保证等方面,广雅中学教育集团建成后,将在课程建设和教师发展方面,推动集团内部的校际联动,以核心校带动成员校共同发展。她表示,广雅中学本部身处荔湾,荔湾区目前正在进行校园微改造、打造精品学校,广雅也会在未来与荔湾区在这一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合作。而在与花都的合作方面,目前广雅已经直接在花都开办了分校,将会在教育信息化、办学示范、老师柔性流动等方面探索另外一种合作方式。
执信中学在与有关区域签约之后,已成为地跨越秀、天河、海珠等城区的庞大教育集团。执信中学党委副书记彭斌介绍,执信中学教育集团目前已涵盖了有三种教育组团方式:比如执信中学天河校区属于直接建校,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是属于委托管理,执信中学从化实验学校(即从化六中)则属于帮扶。
市教育局局长樊群为广州执信教育集团颁发证书。
二中天元学校落户南沙
二中校长张先龙介绍,如今二中教育集团包括二中和应元、苏元、会元、开元、天元五所学校。除了已经在办的应元、苏元、会元学校外,二中开元学校选址黄埔区。二中天元学校选址南沙自贸区,是一所完全中学。南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预计2019年9月开学,总规划为60个班。校长和师资由二中派出和招聘,教学、教研都采用二中模式。
市教育局局长樊群为广州二中教育集团颁发证书。
记者从广州市教育局了解到,下一步,广大附中、广铁一中也将推进集团化办学。通过成立市属教育集团,将优质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校园文化输出到外围城区,通过直接建校、委托管理、合作帮扶等多种组团方式,推进全市教育资源的合理再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广州融合教育学校乃国内首创
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广州市教研院联合广州启聪学校、白云区教育局共建“广州实验教育集团融合实验学校”。据悉,这是国内首创的小学。作为广州实验教育集团的首位校长,广州启聪校长马丽表示,融合小学位于白云区黄石路附近,目前正在建设施工,它将依托启聪学校进行独立培育,体现融合教育理念。“我们学校里面既有普通的孩子,也有特殊的孩子,定位为小班化教学一个班,每班25人左右。
在这所学校里,普通孩子和听障孩子的比例为7:3。 对听障孩子来说,学校在环境设计方面会非常特别,比如学校墙壁是凹凸不平的,有利于佩戴助听器的孩子听得更清楚,此外还将有20多人组成的随班就读指导中心专业团队随时辅助特殊学生。而对于普通孩子来说,他们将在一个体现国际融合教育理念的学校中上课,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此外,学校给每一个孩子都会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让他们的特长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广州市教研院院长方晓波表示,融合教育小学是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的尝试,而教研机构能够将特殊教育纳入办学体系中,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首创。“普通孩子可以在校园体验世界上另一种个体,他们将会有不同的成长体验。”
据悉,学校将在2019年开始招生,普通学生招收白云区户籍生,不限制地段,听障学生面向全市招生。
院长说:打造南方教育高地质量新标杆
广州市教研院院长方晓波是2017年广州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首批高层次人才之一,属于广州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百万安家费补贴对象之一。原任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湖北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负责人的他有着26年教研员的从业经历。
培育广州教育“试验田”,方晓波认为责任在肩。“教研院积极参与集团化办学,拓展自身职能,培育优质品牌,是更好地回应‘有质量的教育’的诉求。” 方晓波介绍说,广州市教研院办学充分体现“三个结合”:办学与办院相结合,教学与教研相结合,基础教学研究与应用教学相结合。
广州实验教育集团将开展先锋式和实验性的课程与教学探索和改革,包括教育理念实验、课程设置实验、课堂教学实验、教育教学评价实验。集团将努力成为优质均衡的教育办学新示范和南方教育高地的质量新标杆。“新示范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办学效果,新标杆体现在教育整体质量、课程实施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几方面。” 方晓波说。
而番禺实验幼儿园即将打造的“文溪雅荷”广州幼教品牌的品牌名称里也蕴含着方晓波和教研院的匠心。广州市教研院地处中山四路,昔日雅荷塘边,方晓波希望广州实验教育集团传承广州文脉,提出广州方案,发出广州声音,打造广州品牌。
那么,教育集团的成立对中学招生会有什么影响呢?
集团化办学能否缓解择校热?
一定程度上能缓解
广州也有部分区和学校正在探索集团化办学。比如,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华师附中、广东实验中学等校正在探索集团化办学,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先后成立了15个区属教育集团,有些教育集团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正探索跨区域办学模式。有教育界人士认为,这些探索对广州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择校热”。
名校优质资源是否会稀释?
优质学位的总量将扩大
有中心城区市民问,名校资源向外围城区辐射,那么这些名校的优质资源是否会稀释呢?
在回答“集团化办学对学校本身有什么益处”这一问题时,广州二中校长张先龙表示,教育集团化办学对学校来说是“没有利,只有益”的选择,从二中本身的发展来说,对教育集团化办学并没有诉求,包括经济上和名誉上都没有诉求,但是对于社会来说,二中需要尽社会责任,把优质资源向外辐射。
“集团办学本来是一种担当,这样才能显示学校的大气,做到资源的共享。”广雅中学校长叶丽琳表示,“我作为校长,很看重我们名师对外围区域的指导,因为教学相长,这些名师在帮扶和交流当中也会获得学习和提升。”
不少校长认为,广州已有很多中小学合并或者开办分校的先例,尽管盘子大了管理起来有难度,但是通过干部轮训、师资流动、招聘新老师等方式,可以扩大优质学位的总量,也能提升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
说的有点复杂?那我们说人话......
如果市属学校的招生模式依然是通过中考分数线录取,那么对于中考家长和学生而言,可能会发生这几种变化:
01、市属学位增多,各校生源结构重组
对于市属学校而言,每年的生源都来自全市各区,虽然主要是中心城区的生源,但也会存在一定比例的外围城区生源。通过市属学校直建新校、委托管理以及帮扶的相关举措,优质学位必定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属学校的中考招生竞争也可能得到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而也正因此,学生的选择增多,外围城区生源考取市属优质学位,也不再一定要到中心城区,而可以选择距离自己家庭比较近的分校、分校区或者其他由市属学校帮扶的高中。
所以,长远发展可能会出现。各市属学校的生源结构重组,中心城区的市属学校校区,生源可能会以中心城区生源为主,外围城区生源一定程度上减少。而在外围城区新开的各类学校,则可能会有大量的外围城区优质生源。
02、区属高中更难录到尖子生
对于很多广州外围城区(像从化、增城、花都等)的学生而言,可能因为学校与家的距离较远,对广州中心城区的学校了解往往不多,接触市属学校的机会也不多。
所以在填写志愿时,只有少部分的学生选择填报中心城区的市属学校,更多尖子生因为地域问题和其他原因而选择报考所在区的区属示范性高中。对他们而言,学校与家庭的距离不会太远,交通相对方便;而且,这些高中已经是他们所在区最好的高中了。
而一旦像广雅花都校区、以及铁一白云校区这些学校建好并开始招生,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学生倾向于选择报考这些由市属名校学校,而放弃那些原来在本区最好的区属高中。
因而,一旦优质生源都往这些新建学校涌,那么区属高中就会越来越难录取到中考尖子生。换句话说,市属优质资源多了,可能更多尖子生会选择去市属,而放弃区属。区属想要录到尖子生,也只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以吸引尖子生啦~
03、各校“子弟兵兵团”的越发庞大
其实这个现象,在现在很多高中都非常明显。不说什么,直接从每年的中考录取和高一生源构成就能看到:
1)、广雅每年有大量生源来自荔湾广雅、白云广雅两所初中。以的2014年生源情况为例,荔雅和白雅为广雅高中贡献了311名学生生源,根据当年的招生计划832,两民办初中考上广雅高中的学生占了30%。
广雅2014年高一生源情况
2)、二中每年近一半生源来自二中初中部、二中应元和二中苏元;以2015年与2016年为例,2015年三校区共385人考到二中高中部,2016年共354人考到二中高中部。综合招生计划832人计算,2015年超过46%学生来自“二中系”初中,2016年超过42.5%学生来自“二中系”初中。
二中2015/2016年高一生源情况
3)、广附每年生源,主要生源广附初中部、黄埔广附、金沙洲广附、花都广附等初中部。其实直接看广附每年高中的直升课改班、奥班都已经很明显了。因为课改班都是从广附初中系升上来的,采用4+2形式;而奥班,主要生源源自广附系的子弟兵初中培养,所以到了高中大部分奥班的学生也都是来自广附的。另外,广附本身也会对子弟兵进行敛尖,所以保守预估,每年广附高中有一半以上生源来自子弟兵。
4)、六中每年生源,大部分源自六中珠江生源。以2017年的数据来看,从六中珠江中选择并最终考上六中的学生共228人,综合招生计划计算,六中2017年约29%高一学生来自六中珠江。
六中2017年主要生源构成(部分)
5)、执信生源主要有一部分来自执信初中部,每年的占比都不少。但是毕竟执信只有初中部只有一所公办,生源占比还是比不上二中、广雅、广附和六中。以2015年为例,约14%学生来自执信初中部。
执信2013至2015年主要生源(部分)
但是现在的教育集团成立,集团内学校之间的升读招生模式可能会发生改革。而同时,随着各集团下新学校的建成和招生,每年各市属学校的子弟兵占比可能会越来越大。
招生方式如何改变?
暂按现行招生政策
对于教育集团化办学,市民最关心的是,心仪学校的招生方式是否会发生改变。
此前,有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按照初期的设想,教育集团化办学,将打破区域间发展和合作壁垒,按照理念共享、特色共建的原则,探索集团内学校自主、对口招生,以便缩短学生升入高一阶段学习时的适应期,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更好地发展。此外,高中阶段学校或会考虑自主招生,优先考虑集团内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升初时尽力对口升学,以电脑派位方式分配指标时优先考虑集团内学校。
不过,广雅、执信、二中等首批教育集团学校负责人昨日在受访时均表示,目前谈论招生还为时过早,现在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还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校园文化方面进行输出,今后才考虑在招生上进行探索。目前,这些名校的初中招生政策仍然按照各区的小升初政策执行;在中考改革方案公布之前,高中招生仍沿用目前广州普通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政策进行。
虽然目前不会改,但我们要注意一句话“高中阶段学校或会考虑自主招生,优先考虑集团内学校”,里面有两个重点:
01、自主招生
或会考虑自主招生,综合目前自主招生的模式。有几种可能性:
1)、效仿华附、省实自招
可能会像华附、省实的自主招生模式一样,报名提交资料、审核打印准考证、统一参加测试然后公布录取名单(不参考中考成绩)
2)、根据华附、省实自招,进行改进
跟以上形式类似,但最终公布的为拟录取名单,也会对中考成绩和录取志愿有所限制。
3)、效仿上海自招:
具体形式可以参考下面这张上海中考的自主招生官方流程。
02、优先考虑集团内学校
既然有“优先考虑集团内学校”的说法,那就说明集团内学校参加自主招生可能会有一定的优势。换句话说, 那就是中考的竞争,从小升初就开始了…
如果高中想考二中,那么最好小升初就选二中集团下的初中;高考想考广雅,那么最好小升初就选广雅集团下的初中;如此类推…
但是具体会有什么优势?
1)、自招名额分集团内与集团外
可能在自主招生中拿出部分名额给集团内去竞争,就像广州中考目前的“指标到校”一样,名额就那么多,在集团学校中产生,大家一起竞争。而另外再拿一部分给非集团内的学生来进行竞争。
2)、集团内学校的学生适当加分政策
自主招生名额全市进行公布,但集团内学校的学生有适当的“加分”。具体怎么加,加多少,也将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