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学医都被视为理科生的“专属赛道”,特别是新高考实施后,想学医必须选物理+化学,这让选历史的文科生几乎无法报考医学专业。
2025年,多所高校释放信号:文科生,又能学医了!
云南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明确,2025年中医学类(含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对文科生开放选科要求,部分专业甚至取消物理/化学必选限制👇
从新高考改革开始,医学类专业的选科规则一直“卡死”文科生学医的路径——无论是临床医学还是中医学,报考要求几乎清一色标注“物理+化学/生物”,文科生只能望而却步。
如今,教育部启动新一轮选科调整,从各地公布的《2027年及以后普通高校招生各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中可以看到,2027年起,全国近百所高校将全面开放中医学类文科生招生,覆盖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康复学等5个核心专业。护理学、公共卫生管理等非临床专业同步放宽,但临床医学仍限理科生。
摘自2027年起拟在广东省招生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表示,中医典籍研读、医患沟通需要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能力,文科生更易掌握,而且如今还有政策红利,基层医疗、康养产业都在扩招,非临床专业的文科生可以往健康管理、文化传播等新兴领域发展。 以后想穿“白大褂”,但分数够不上中医学,别急!不妨重点关注一下这几个相关专业(需注意部分专业如护理学、康复治疗学无法考取医师资格证,职业路径以技术岗为主)👇 中西医临床医学虽然名称中带有“临床”二字,但与纯粹的临床医学有所不同。它融合了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课程设置更侧重中医方向。 对于文科生来说,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专业学习不仅需要理解中医典籍的哲学思想,还要掌握基础医学知识,而文科生在文献阅读、理论理解和记忆方面通常更有优势。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毕业生既可以在各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就业,也能在科研、教学等领域发展,为文科生实现医学梦想提供了路径。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院校招生时仍限物理或化学科目,报考前务必查阅招生简章。 该专业毕业三年内学生在各省市的平均薪酬指数: 注:数据来源于学职平台职业调查。该专业学生在某省市的薪酬指数=该专业学生在该省市的平均薪资/该专业学生在全国的平均薪资。 针灸推拿学专注于学习针疗、艾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技法,用于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随着中医养生理念日益普及,这一专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毕业生前景广阔,既能在各级中医院、科研院所和综合医院的针灸科室从事临床诊疗与科研工作,也能在医学院校担任教学工作,传承这门古老的医术。 该专业毕业三年内学生在各省市的平均薪酬指数: 注:数据来源于学职平台职业调查。该专业学生在某省市的薪酬指数=该专业学生在该省市的平均薪资/该专业学生在全国的平均薪资。 护理学常被等同于护士职业,但其发展远不止于此,路径非常多元。毕业生可以在康复中心帮助患者恢复,在养老院服务长者安享晚年,或提供私人家庭护理服务。这个专业适合细心、耐心的人,随着社会对健康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推荐阅读:含金量暴增!中国大学最缺人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近100% 该专业毕业三年内学生在各省市的平均薪酬指数: 注:数据来源于学职平台职业调查。该专业学生在某省市的薪酬指数=该专业学生在该省市的平均薪资/该专业学生在全国的平均薪资。 1.先查“底细”再填报 别只看专业名称就做决定,不同学校的具体要求差异很大。比如都叫“中医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部分专业可能要求物理或化学,而河南中医药大学则可能完全放开。报考前务必仔细查阅目标院校该专业的招生要求。 2.提前恶补理科 暑假期间最好找网课自学一下高中生物必修内容,尤其是细胞代谢和遗传规律这些关键知识点。大学课程进度快,老师通常不会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教。 3.想清楚“熬不熬得住” 学医之路漫长,需要认真考虑自己能否坚持。中医学本科就要读5年,想进好医院(比如三甲医院)通常还需要读研深造,这意味着30岁之前你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学习。家里经济条件有限的同学,更要慎重权衡这份投入。 4.给自己备好“退路” 如果你坚定想当医生,优先选择能考取医师资格证的专业,如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但如果入学后发现学医确实吃力,也别硬撑,尽早考虑转向中医文化传播、医药编辑等交叉领域。如果担心就业困难,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岗位需求大,不过需要能接受夜班和一定的体力工作。 5.注意身体条件限制 色盲或近视度数超过800度的同学,报考临床类专业(如中医学)可能会受限,务必提前了解清楚体检要求。 6.结合自己的高考分数理性选择院校 分数高的同学,当然可以冲刺顶尖院校的本硕连读医学专业。分数中上的同学,建议优先考虑本省拥有三甲附属医院的高校,比如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这对实习和未来发展有利。分数中等的同学,则可以瞄准一些有特色的地方院校,用专业优势来弥补学校综合排名的不足。 最后要明白,政策放开是好事,但医学终究是门“硬功夫”。 文科生想走这条路,光有情怀不够,要善于发挥自己在文化底蕴(比如解读中医典籍、医患沟通)上的优势,同时必须正视理科方面的短板,提前补课并持续学习。 正如云南中医药大学校长所说:“中医的根在文化,但枝叶要伸向现代科学。”选择中医学、护理学等方向,既能实现医学梦想,也能在人口老龄化和中医药国际化的趋势中找到自己独特的、难以替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