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高考季,“省内还是省外上大学”这道题,怕是要难倒一批准大学生和老父亲老母亲。
其实哪有什么“必须选”的答案?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省内省外的优势到底在哪?或许看完你会发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01 在本省上大学 1 回家方便 省内大学,通勤成本几乎为零。周末坐半小时公交就能回家蹭饭,换季衣服忘带?妈妈骑电动车10分钟送到校门口。更现实的是,本地物价、气候都熟悉,不用花时间适应“南方湿冷没暖气”“北方澡堂没隔间”的冲击。对想兼顾学业和实习的同学来说,本地企业校招跑场方便,甚至能“住家实习”省房租,试错成本低到感人。 @董坑坑 大一的时候,基本上一个星期回去一次,后来我妈为了防止我回家,偷偷换了门锁··· @宸学生 家到学校步行五分钟。 先说说好处吧: 可以不用住在没有独立卫浴、没有空调、没有衣柜、六人上下铺的宿舍里了。因为我比较内向,所以也避免了和室友长期生活可能带来的小摩擦,一个人不需要考虑作息的冲突,非常的自由,甚至可以在家里练琴啦~自己的房间和六人间差不多大,有自己的书桌、书柜、衣柜、储物箱,房间里有电视(考虑入一台主机),有空调(不用担心夏季学期炎热的折磨),生活品质有了很大改善,每天不用跑很远去洗澡,洗漱也不用带着小包去公共区了,对于我这种喜欢安静的人来说,这样的生活方式更加舒适。 再说说坏处: 因为经常住在家里,没有办法体验宿舍生活,平时也缺少学术交流的氛围,有时候思路卡住了就只能自己憋着(憋久了真的很生气。也不能和室友互相监督了,自己容易偷懒(在家咸鱼一整天),考验自控力。所以没事儿也会回宿舍住几天,两种生活方式互补比较好吧。 2 在本地就业有优势 在本地上大学的人很多也会选择在本地就业,而你在大学结交的同学朋友都可能成为你在未来就业时的人脉资源。在外地念大学的同学如果选择回到本地发展,更多的只能靠自己的学历与能力。 同时,除了某些“大牛”院校,省内外同等水平的院校,永远是省内的院校知名度更高,本地企业对本地大学的认可度也会更高,这些都会成为你就业时的优势。 3 熟人多,便于人际关系发展 @匿名用户 你会发现大学的本地同学或多或少都和自己有联系。或者是你的高中同学,初中同学,小学同学,或者是你小学同学的初中同学,是你初中同学的高中同学,是你高中同学的小学同学…… 省内读书也意味着你周围校友遍地,一旦你在本地就业,你会有很大的几率接触到自己的校友。 4 心理安全感拉满 刚上大学的迷茫期,能随时见到家人、吃到熟悉的味道,真的能治愈很多焦虑。去年带表妹报到,她在本地大学的宿舍里挂了一墙高中合照,说“推开窗就能看到母校的操场,突然就不慌了”。这种“根”的归属感,对性格偏内向、需要过渡期的孩子来说,可能比“远方”更重要。 5 父母的束缚 这一点严格意义上不算是在省内上大学的劣势,但是依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矛盾。孩子在父母的教养下羽翼渐丰,渴望独立、厌恶束缚,然而在本省读书却很难做到完全离开父母。因此父母的关爱也可能会成为孩子独立的束缚,成为在本省读书的劣势。 6 某种程度上丧失了看世界的机会 很多外地同学在羡慕本地同学小长假回家时,其实本地同学也在羡慕外地同学有这样一个出来看看的机会。 @Azul 我觉得,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去看看不同的世界,体验一下不同的人情。北方人到南方看看,体验一下这里的气候,这里的人,反观一下自己的故土。北京人就应该去上海读读大学,上海人到北京读大学。人总是在对比中成长,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对于年轻人,就应该去看看。或许有的人会说,旅游也可以看。旅游不免走马观花,难以看到深层次的东西,比如一个地区的精神状态或思想意识。再说,年轻人离家远点,是对自己的考验,也是成长的必须。大学毕业后你还有很多选择回家乡的机会,何必大学都在家乡呢? 02 在外省上大学 1 扩大眼界,提升格局 如果不想填报本省的大学,全国各地还有数量更多的大学和专业可供大家选择,选择面会更广阔。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在外省上大学就可以体验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接触到平时接触不到的人和事,从而扩大眼界,提升格局。 眼界格局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格局是看待问题时的多种角度;有人说格局是看待问题的广度与深度;有人说格局是换位思考的能力;有人说格局是看到表象背后的具有普适性的一般规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种人后,可能你会对自己有更好的了解,你会放过那些不值得费心的小事,你会懂得宽容那些不同的声音,你会对问题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2 提升独立能力,增加社会阅历 省外读书,意味着要自己办电话卡、修洗衣机、和宿管阿姨“斗智斗勇”。去年刷到一个热搜#00后大学生跨省开学带18箱行李#,评论区笑成一片,但背后是:第一次自己规划行李清单,第一次和快递点沟通,第一次处理突发状况——这些“被迫成长”的瞬间,会让你在毕业时比同龄人多一份“遇事不慌”的底气。 @匿名用户 我一直是个很恋家的人。大学之前没有住过校,刚上大学那一周经常熄灯以后躲在被子里哭,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想不开跑这么远来北京上大学。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大一大二时我放寒暑假一定要买最早的一班火车回家,每次和爸妈道别独自坐火车回学校的时候都在强忍泪水。 但现在大四了,在恋家这件事上我可以很欣慰地说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外省念书。虽然刚上学那段时间想家十分难熬,但我终究用这四年慢慢战胜了自己,我发现自己学会了独立处理很多事情,我发现大学里有很多值得留恋的人和事,我发现自己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其实不说具体锻炼了什么能力吧,我觉得战胜自己的一个弱点已经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3 可以更好地感受大学生活 本地的室友一到周末甚至每天上完课就回家了,这样的大学生活基本上就只剩下大学的课程了。 其实大学生活应该是很丰富的。外地学生拥有更多待在学校的时间,就有了更多机会与精力参与校内活动:在图书馆安静地看一天书,找老师认真聊聊生涯规划聊聊学术问题,参加社团的各种活动,……大学四年会过得更“值”。 当然,本地学生如果喜欢留在学校的话,这些也都是可以好好体验一番的。只是家里离学校只有半个小时路程的话,真的很难不回家。 4 就业选择更“灵活” 如果目标是一线城市,去当地上大学可能是“先手棋”。比如想去深圳,在广东读大学,实习时能高频次跑腾讯、华为的校招;想留在上海,本地高校的校友资源在长三角企业里认可度更高。哪怕最后回家乡,“见过世面”的标签,也会让你在求职时多一份竞争力。 5 方便旅游 去省外上学期间,就可以在省外就近旅游,是不是很方便呢? 6 可能水土不服 @苏望津 说说生活习惯。我,一个吃着东北大米饭和老家河南的奶奶蒸的大馒头长大的人,南方的米根本接受不了,学校里都没有卖白馒头的,生气.jpg。大一刚来的时候天天吃面条因为觉得只有面条能吃。而且江西人超!级!能!吃!辣!去打菜简直几乎没有不见辣椒的……不吃辣党心里苦。 接着气候。南昌一下雨下一个月我实在接受不能啊……被子潮的能挤出水,衣服永远晾不干……而且我的南方室友居然还能盖着比我被子还潮的被子跟我说她觉得不咋潮???黑人问号.jpg(这是南方人的特殊技能吗???) 还有口音问题。大一国庆奢侈的买了机票要回家,差点狗带在去机场的路上……问路?问了啊,我听不懂我也很绝望啊!问了街边阿姨阿姨:叽里呱啦叽里呱啦……我:?????然后阿姨就走了……走了……留我一个在街上风中凌乱…… 6 交通费不菲 @苏望津 黑龙江人,大学在江西南昌,拿张中国地图瞅瞅就知道有多远了。放假旺季机票贵的时候都1300+甚至两千多。南昌到哈尔滨不通高铁,一天只有一趟绿皮直达火车,票还难抢。所以每个学期刚开始就要约好小伙伴琢磨怎么回家这个问题。直达火车要坐二十四个多小时,去年寒假回家没买到卧铺坐回去的,下了车差点不会走。 7 就业时比较容易纠结 在实习和就业的时候可能会比较纠结,需要根据各种因素考虑在本省还是在大学所在的省份就业。 所以总结一下 在本省和外省上学各自的优势就是~ 0 1 本省上大学的优势 ●可能分数的“性价比”更高 ●回家方便,路费支出不大,也不会水土不服 ●在本地就业有优势 ●便于人际关系发展,有更多机会陪伴家人 0 2 外省上大学的优势 ●选择面更广,能扩大眼界,提升格局 ●提升独立能力,增加社会阅历,减少依赖 ●可以更好感受大学生活,生活也更加自由 ●方便旅游 你觉得这些优势哪点最能打动你?今年高考的同学们是在本省还是外省上大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