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基础提能力
——2019高考广州市一模分析 化学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化学团队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化学团队认为本次的广州一模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全国卷的影子,试卷的结构和题型,都与全国卷非常相似,也能找到很多与近三年全国卷相似的题目。同时试卷也有许多创新点,如反应原理中对刚性容器的理解、压强与固定压强的关系分析;有机合成中的双烯复分解……攻克这些创新点,也是学生拿高分的关键。并且卷子中有大部分题目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如选择题第1题考查利用易拉罐制备明矾;大题27题中利用废旧锂电池回收钴等等。总体来说,作为一模试卷,能够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现阶段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今年高考做出初步预估。
1. 试卷各板块占比
2. 2019一模试卷考点分析
从各板块分析可得,元素化学与实验探究模块占比基本不变,有机模块占比减少,反应原理占比增大,试卷结构与往年高考基本一致。在题目设置上注重双基,考题形式与2018年全国I卷大体一致,贴合高考,并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尤其是考查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大家就和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化学团队一起,探寻2019广州一模理综化学试题的方法和技巧。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化学团队认为试卷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7题考查化学与化学工艺,考查形式与2018年全国I卷中第7题类似,题中利用易拉罐中的铝制备明矾,体现出了化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第12题考查原电池原理,考查学生运用原电池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27题中考查废旧电池内有用物质的回收利用,将化学与生活相联系。
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多联系生活、多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点加强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3题考查在滴定过程中pH值与离子浓度的关系,更注重读图能力与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26题实验探究题考查知识迁移与综合运用能力,气体的发生装置为18年全国I卷选择题中涉及到的启普发生器。
第27题考查回收锂电池中钴的化工流程,流程中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电化学中电解原理的应用、离子交换膜的使用以及反应原理的计算,综合考查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和问题的分析能力。
在此提醒广大考生,注重搭建知识体系,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28题考查盖斯定律与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融合了物质分压变化与固定压强的关系,其中出现了新颖装置——刚性容器,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与计算能力。
第35题结构与性质考题的形式与以往没有太大区别,但更多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变形,例如激发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通过对黑磷的单层结构利用空间想象能力解决相关问题,整体难度较大,变形较多,需要学生跳出题海,回归知识本质。
在此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打牢基础,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以不变应万变。
1、注重知识的积累,绝大多数考点都是平时能接触到的,注重积累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注重知识的迁移,基础知识会用非课本内容进行包装,锻炼好信息读取能力与整合能力,才能在考试中无往不利。
3、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化学团队认为调整考试心态,注意做题的顺序,我们应该从简单的题目下手,比如选修五的有机综合,然后再去啃那些难啃的骨头,尽可能把该拿的分拿到手,所以考试中要放平心态,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考试。
4、加强对化学中实验流程模型和反应原理模型的积累,尤其注意这两大模块与有机化学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1. 通过平时的考试与检测,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找出薄弱点并进行重点突破。
2. 规划自己的答题时间,提高答题速度,多进行限时训练;锻炼自己的应试能力及调整好自己的考试心态。
3. 分析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差别,不断提高答题的规范性。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实验题中实验方法(鉴别、检验、沉淀洗涤等)的描述是否完整,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单位等。
4. 对高中化学教材上经典的模型认知及证据推理上要多下功夫,尤其是工业模型和实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