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推免形势分析到低年级规划建议

2024-09-29 09:44 博雅数据库 评论

又到了一年一度928,又有一批学生将要去到自己心仪的高校,恭喜大家,也祝福大家前路璀璨。

差不多有两年没有在网络上就保研形势与政策发声了,但不论工作和生活怎么忙碌,我依旧在默默关注保研这个行业从未远离。这两年关于高考志愿填报、大学职业规划和保研的形势可谓瞬息万变,在默默关注的过程中也做了很多深度思考,今年,应邀请再和大家讲讲推免,同时结合这两年的变化做一些关于未来的分析,就当是一场久别重逢的闲聊,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当下穿透周期,做好生涯规划。

这篇文章分为3个大部分,分别是2024年推免形势的分析,未来低年级推免的准备建议和一些可能影响到选择与规划碎碎念。
          
1.2024年推免形势分析
a)推免名额增加了吗?增加了多少?在哪里增加?
推免名额增加这个事实基本上毋庸置疑,从2021年的12万,到2023年的15万,在全国研究生工作会议后这个趋势是大踏步的增长。和一些关注行业消息的好友讨论,我个人预计今年推免名额总数应在18.5万以内,明年可能会达到20万大关。在政策和形势大背景的要求下,若干年内,推免名额肯定还会持续增加,至于什么时间是个拐点,我个人预计是推免名额占当年招生总数的25%~30%时,会逐渐达到平稳。
近年来推免名额的增加主要呈现两个特点:1. 传统老牌名校绝对值增加,双非学校比例上升。这可能是由于一些学校新建校区扩招,同时名校获得很多专项进而获得了定向推免名额,双非学校乘着政策东风,名额适当上升,但由于基数少,导致了保研率上升明显。2. 普通推免名额基本不变,类目繁多的专项推免名额增加明显。在很多时候,如何平衡本校推免生的留校率是一个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关键保障,因此没有任何限制的普通推免名额对大部分学校是很不利的,学校需要一些正当渠道将学生留下来;同时,因为学校的保研率在本科招生端又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指标,学校通过一些专项增加定向保研名额,这样可以很好的实现学校的两方面需求。    
          
b)推荐端和招生端的变化分别有哪些?
对于推荐端来说,总体来说推荐方案是越来越公平(当然不排除个别学校连续多年大改推荐方案,事出反常必有妖),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和科研基础(能力),相对的,竞赛方面的重要程度是有所下降的,很多高校做出了比较明确的限制或取消。更进一步的,越来越多的高校取消了科创保研等教师直接推荐的制度,从制度上尝试避免不公平的状况发生。
对于招生端来说,结合人才培养的趋势,和近年来学生履约能力与诚信度的变化,高校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更多的夏令营回到了学术交流与校园开放日这个“本心“,这就导致了高校在夏令营期间更执着掐尖,而预推免过程中释放出了更多的机会(虽然很多机会已经在无形中被确定),高校在招生过程中相对更加从容,也通过“放鸽子”重新抓住了招生博弈的主动权。因此,这个局面要求学生提前搭建自己的意向或者决策模型,以便在自己的实力已经满足基本竞争条件的前提下,就所获得的offer快速进行决策并通过综合实力,避免成为招生博弈过程中的牺牲品。    
          
c)考研报名时间调整,释放出什么信号?
这个事情没有释放任何信号。客观上来说,学生从报考到考试的时间是更加紧凑了,但鉴于很多学生的备考周期已经突破了9-12个月,这个节点的调整实际上无关痛痒,学生做好学习计划并动态调整即可。
至于为什么会调整,个人猜测是和新增硕博点有关,公布的时间比较晚,需要给部分新专业统筹师资编制招生计划并报批,这个流程有可能在9月底前才能结束,及时公布就比较难了。
          
d)最近关于清华、兰大的新闻,以及新增硕博点的一些观点。
清华近年研究生入学近1万人,兰大入学研究生超过本科生,这两个新闻最近登上热搜,很多自媒体纷纷大吵“学历贬值”蹭热度。这个问题引得众多官媒下场评论,就我个人看来,从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角度来说,高校的分类与分工是必然趋势,具有更加高质量科研资源的高校需要在时代大背景下位国家人才战略提供必要支持,以进行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为工作重点是不意外的事情。这些研究生里面,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好的基础知识,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是较好的“即战力”,而同一个学校的本科生,已经通过高考检验过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不需要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专业知识的系统构建才是培养的重点,具备能接受这样培养高度的学生本就不是多数,因此出现名校本研“倒挂”实在不意外。在这个阶段,成绩和分数虽然是不可避免的考核指标,但“唯分数论”在长期看来,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毕业后本行业的职业发展都是有不良影响的。    
对于国家近年来多次增设硕博点,我个人认为还是学校的分工不同,普通本科增加硕博点,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经历硕博培养的过程,在学校里面就进行项目执行和项目管理来说,对更好的去衔接就业是好事,同时能锻炼学生长时间跟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初心,同时兼顾培养一批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这个动作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在执行和落实的时候,能不能达到实效,还需要时间对培养单位的工作进行检验。
          
e)推免形势对高考志愿的影响
第一,实验班、基地班等班型的分数会更高。通过高考和志愿报考直接锚定未来七年甚至十年的路径,在目前的社会大背景下会更受青睐。
第二,欠发达地区具有保研资格的高校会更受青睐。为了在保研竞争过程中产生所谓的降维打击,会有考生在高考中牺牲地域换取更轻松的竞争环境,加之这些高校的保研名额逐年提升,因此对部分考生会有更强的吸引力。
第三,志愿填报时,专业影响力会更大。未来的人口趋势下,升学不再是唯一路径,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跃入人海,因此,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且“进可攻,退可守”的专业,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国内外局势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等政策,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能源等相关专业会成为热点,同时,社科专业也会有一定热度。    
          
2.未来低年级推免准备建议
a)从招生端老师角度,未来保研生最看重的素质有哪些
其一,基本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这是能否通过简历筛选的敲门砖,也是能否胜任研究生学习与生活的基本素养,没有这样能力的学生,老师们一般不会给自己找麻烦。
其二,对研究方向的热情。很多高校在科研方向的任务已经从“创新”向“自主创新”改变,需要有重要的成果和发现。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研究人员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坦诚的说,很多高校老师都没有超强的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如果研究生具有这样的潜力,或者是对研究方向及领域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热情,那在参加目标高校推免面试的时候,会具有巨大的优势。同时,如果学生有读博的打算,这样的心态和能力也会让学生走的更远。
其三,靠谱的人品。很多老师其实比较担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不反馈,不沟通,这样的情况不仅在毕业阶段给老师增添了不少麻烦,严重的同学可能还会遇到心理问题。因此,具有有效沟通能力的学生更受青睐,这样老师和学生的配合会更加默契,也会让彼此相互成就。
          
b)低年级学业规划的一些建议
在保研名额大幅度增加的背景下,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有保研这条途径,但关于如何保,如何做好准备还是不那么明确,这部分我希望从所谓的“指标”(成绩、英语、科研、竞赛等)之外的角度为同学们准备保研和进行本研衔接的准备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要做好目标管理与落实,同时做好时间管理。保研是一场综合实力的竞赛,在某些高校已经从大三头部学生竞争的局面演变成大一开始全员内卷的局面,因此在拉锯战中,合理进行时间规划与目标管理,在“知己知彼”之后,对自己的前途和预期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保证落实,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这个阶段的工作要分解到每个月甚至每一天,看似步步紧逼,实则这是一个功不唐捐的过程。我从不建议学生在大学四年过程高中那样,在最容易掌控自己生活,去探索世界和试错的阶段将时间浪费实属荒唐。因此,规划好自己每天的时间,坚持早起,合理安排上课、作业和其他的事情,养成高效投入的好习惯,让自己逐步高效并从容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才能有足够的协调能力和任务管理能力,去面对保研时候的各种突发事件并顺利过渡到研究生阶段。
其次,要有兴趣,更要有求知欲。现在研究生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了“成绩优异”这四个字,为什么?因为在保研竞争的学生,成绩都很不错,自主学习能力已经通过高考成绩和本科期间的成绩单得到了证明,因此,在现阶段以及未来更加高阶的竞争,应该是对研究方向、专业甚至整个领域的视角与观点。曾经交流过的很多高校老师,面对众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却提不起什么兴趣,原因便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或者是意向研究方向并没有表达出足够的兴趣,老师们虽不要求提出天马行空的科研灵感,但问到相关领域的观点或者见解的时候并不能感到学生的眼睛是发光的,于是,一些老师可以推断出这个学生对相关领域的了解并不深入或并不够广泛,对研究生生活是准备不充分的。因此在大学低年级的时候,不能过度局限在自己课本的知识或者是自己的项目里,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整个专业的研究方向,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样的兴趣和见解是产生求知欲的基础,也是未来能有所成果的基础。    
最后,要有格局,也要会沟通。18岁以后,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如何经历一场精彩的人生旅途,责任更多的压在了学生本人身上。现在有一个状况是:有些学生为了保研,关注的焦点只关注是否对自己“有利”,社交圈子只专注于自己身边的几个人,很难从手机与社交软件中逃离出来。坦诚地说,这样的生活方式其实短期是有效的,能达成一些成就,但长期来讲,其实是对个人发展不利的。举两个场景的例子:1. 保研面试与套磁的过程中,如何得体的交流与回应,是影响老师印象分的关键因素,这绝不仅仅是某些机构两封信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长期的习惯和认知所产生根本影响的;2. 研究生入学之后,在现在研究生课题组的大情况下,如何能和导师进行有效交流,充分获得导师指导,这种竞争本质上是一种资源的竞争,而竞争的底层能力是和社交能力是相关的。因此,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我个人建议还是需要有一段社会性经历,哪怕是学生工作,或者是实习经历,适当去去书生气,对学生个人成长,面对复杂局面时候的冷静分析判断与情绪稳定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3.一些需要尽早知道的事情,不仅学生,过来人更要复习并接受
a)时代与个人的关系    
与其说“知识改变命运”,不如说“时代的浪潮改变了一代人”。这句话相信很多过来人都深有感触,不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依旧回到了“知识改变命运”那套说辞上。本意是教导孩子好好学习没错,但许多“孩子”,尤其是一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知识没有办法颠覆命运,甚至会向不如家长这代人的方向“回归”,于是产生了迷茫进而变得“堕落”,甚至有“学习无用”的错觉。
必须承认,我们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的任务除了获得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开拓眼界与获得学习的能力。具有学习的能力,保持一定的精力,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扛住生活的挑战与找到舒适的姿势,平安度过时代带给个人一次又一次的浪潮,抓住一次或两次机会踩到浪尖,就很幸运了。
至于学习在时代里面的作用,或许不断追赶父辈的成就,又或许是保持父辈为自己达成的成就,都已经不易。
          
b)从我个人的经验,20岁的年轻人,应该经历什么?
除了经历,还是经历。客观来说,现在大部分的20岁的青年人,在人生前20年的经历远不如他们的前辈丰富。虽然,这些青年人前20年的在物质生活水平和信息丰富度达到了历史高点,但其中许多人被过度呵护的童年,被补习班裹挟的周末与假期,被升学压抑的青春期,让他们经历的人生变化远没有前辈们那么丰富,自己独立进行分析判断与决策的经历更是要少很多。而这些变化、分析与决策,其实是一个人成长非常关键的因素。    
在20多岁的年龄,青年人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补上或者是拥抱“经历”这一课,可以独立去进行决策,亲身去体验生活,也可以从书本中学习历史和人物的经历,为自己未来生活所遇到的场面进行储备。进而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感知生活的节奏与脉搏,为自己独立拥抱生活做好准备。实现这些成就,唯有不断经历。
          
c)国家人才战略和教育改革的风向,说明了什么?
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普职分流等词汇频频登上热搜,保就业等词汇成为长期热点。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浅谈个人的一点拙见。
拔尖创新人才,虽然是选拔制,但本质上不是努力就可以达成的。从高校与中学频频合作,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和贯通培养等动作可以看出来,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更是通过“因材施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教育公平”。以前的教育公平,更多的是说提升教育落后达到平均水平,而这个过程中,对天资本突出的学生没有配套的政策去匹配能力,反倒在头部产生了教育不公平。拔尖创新人才便是解决这个问题,为国家输送超高质量人才,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一种手段。
现在在教育领域的焦虑,本质上还是因为周围人的比较以及能看到的就业市场上待遇不公平的一种传导影响。在未来社会,会逐步实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除了劳务市场供需关系之外,某种程度上也是反映出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会收获更多的劳动报酬。人和人之间本质的区别其实不大,主要是擅长的技能点点在了哪里,能否合理利用优势进行转化,进而在长时间背景下放大差异。因此,基于对未来的预测,职高与职业大学的专业化培养,实现不同的社会分工进行不同模式的培养,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在教育领域产生的焦虑。    
          
d)从一个平庸的普通人角度,如何穿透时代,走出一条还不错的人生路,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人生,走过的每一步路都算数。
走路,不仅要看好脚下的每一步,也要看到远方的方向。
每个人,我们不能脱离时代,因此,关注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从现在的蓝海去思考未来5-7年的发展方向,进而参考这个发展方向结合个人的兴趣点进行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对想踩好第一步的年轻人,是很有价值的。
多看书,多学习,多交流,保持空杯心态,丰富自己的阅历,保持思考、学习与复盘的能力,学会面对陌生问题的时候独立解决,大部分时候不会太差。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