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河南高考作文怎么写?省实验、郑外、郑一中等名师为你解读

2020-07-07 16:42 河南教育厅 评论
今天上午的语文考试结束啦!
作文题目引发大家的讨论
那么
今年的题目

考生应该如何立意?

怎样树立作文框架?

该作文考察的主旨是什么?

又有哪些亮点?

下面请看看我省资深语文老师的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稳字当头 日常呈现


赵长春,理论宣讲工作者,高、中招热点作家,阅读推广人。20余篇作品入选多地高考、中招现代文阅读理解试题。倡导“我写作”,出版有《我的袁店河》《我的袁店河传奇》《我的袁店河故事》《我的望窗季节》《我的花花诗界》等。新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供职于河南科技学院。


意料之外,意料之中。


这就是高考。


这就是语文高考的作文命题。


意料之外,命题者再次避开所谓的预测热点、时政话题,运用具体人、事材料,引出宏大话题,并没有出离“紧盯核心素养,关注时事热点,厚植家国情怀,导向主流价值”的考核要求。


意料之中,依然是“材料+任务驱动型”的综合方式,运用“管鲍之交”的历史故事设置情境、提供材料,让考生基于自身人生感悟、生活阅历、有关思考等,以“在班级读书会上发言稿”的应用形式,通过考场这一特定环境下完成作文。


“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是有关作文评分等级、区别考生作文优劣的重要标准,就是说审题时要正确解读寓意,抓住命题人的意图。


“管鲍之交”的历史典故,大家基本上较为熟悉,同时要全面把握和理解所给定的材料,特别是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等的关键词语和语句,理清显性寓意、隐性寓意。


相对而言,2020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有一定难度。好在题设中“齐恒公、管仲、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做了一定的限定,可以让考生就齐恒公的知人善任、胸怀广大,管仲的担当、知恩,鲍叔的胸怀坦荡、举荐人才(即便比自己有本事),围绕其中之一,展开论述,综合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叙述等手段,运用好“发言稿”的语境、对象、体例,写出800字左右的文章,不难。



难的是出新。考生如果能够综合运用所给材料,以感触最深之人为中心,其他人来例证、衬托,包括活用后人、孔子、司马迁等的评语,进行辩证分析,写出新意,就有了得分亮点。


这也是命题者的高明之处。我们常练的议论写作方式是引入材料,提炼中心论点,然后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在论证的基础上,最后旗帜鲜明地表达做什么、干什么的态度。


所以,就今年的命题,在分析和阐述时,考生最好能把所给定的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的类比联想,另选取二到三个古今中外的不同事例,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运用批判思维,对所给定素材进行联想、延伸,彰显考生的阅读之广、思维之深、情怀之阔。



因此,我一直强调对于作文的把握就是“稳字当头,日常呈现”——审题要稳,在准确上下功夫;立意要稳,在观点上不偏颇;作答要稳,在卷面上讲究干净、美观。


“稳字当头,日常呈现”的另一层意思是:功夫下在平时,多读多写,少押题猜题,做到稳扎稳打;考场“头脑风暴”,多审多思,少异想偏想,完美呈现日常 。




回归经典文化 贴近现实生活


张定勇,河南省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一.审题难度不大,内容上回归经典文化


所选材料材料出自《论语》和《史记》等经典文化典籍,重视传统文化,“管鲍之交”的成语耳熟能详,试题难度不大。命题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利用传统的优秀品格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试题所选角度主要有三个方面:


1.赞扬鲍叔能知人善任,敢于举荐能者。鲍叔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管仲为相。他明知管仲对齐桓公有杀身之仇,但自己拒绝了相位,并推荐当年差点要了齐桓公性命的管仲为齐相,鲍叔甘居其下。称只有管仲才能让齐国称霸,于是齐桓公封管仲为相国,才使管仲的才能得以施展。管仲尝叹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者。鲍叔是一个完美的人。


2.赞扬管仲的贤能才华,不尚武力。他是一个不拘小节以天下苍生的生活为己任,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伟大人物。管仲带兵阻击小白也是各为其主。当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靠的不是武力征战,而是以德服人,值得称道。


3.赞扬齐桓公能宽宏大量,任人唯贤。


齐桓公明知鲍叔推荐的是自己的仇人,却能以国家利益为重,虚心纳谏,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终成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难能可贵。


以上三个角度,只要能选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来写,再联系现实,自圆其说即可,三个人物均有可圈可点之处,个人认为选择赞扬“鲍叔能知人善任,敢于举荐能者”这个角度来写容易出彩,这个材料审题难度较小。


二.形式上贴近生活重视任务驱动


形式上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贴近生活。“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这是任务驱动要求。要熟悉发言稿的一般要求。文体特征要鲜明。发言稿由标题、称谓、问候语、主体、致谢语构成,考生要符合发言稿形式规范;多采用呼告、反问、祈使句式,增强发言的说理性。发言时 心中有听众,行文讲层次, 说理有情感。


命题具有较强的限制性,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认真审题,可以避免写作偏差。


抓住关键,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


题目不难,但写好不易,需紧扣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关键句来写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来写可以人物之间进行比较,但切不可三个人都赞扬,平均使用力量,体现不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的主题”。作文得高分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作文立意是否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准确丰富,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有文采,这些需要下一番真功夫,在确保审题准确的前提下,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至少占一条优势。




反押题 重能力 题型稳 审题易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语文备课组长  尧建兴


纵观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全国Ⅰ卷显得最与众不同,也最难能可贵。与众不同是因为全国卷几乎避开了所有的热点话题,体现了高考“反押题”的一贯传统;难能可贵是因为全国卷体现了对语文素养的回归,引导学生真正关注自身的语文能力。整体来看,全国卷作文题型稳定,审题容易。

一、题目解析


今年的作文题目体现了今年高考“稳”的特色。


首先,从作文题型来看,体现了高考命题的“稳中求新,稳中有变,尽量保持与往年试题的衔接照应”的原则。与2017、2018、2019年的全国卷相比略有变化,但是与2015年全国Ⅱ卷的“谁更具风采”和2016年全国Ⅱ卷“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比较”又有衔接和照应。整体上属于新材料作文加上任务驱动情境的类型,这种作文类型考生都比较熟悉。考生不管是围绕最有感触的一个角度直接成篇,还是在比较中围绕最有感触的一点来写,都属于审题准确。


其次,作文立意并不难,只要围绕“人才”这一话题,不管是不计前嫌地重用人才还是不计私利举荐人才亦或是努力成为堪当重任的人才都属于准确立意。而且这一话题考生并不陌生,只要认真审题都不会有问题。当然,考生最好能够紧扣“班级读书会”这一情景展开阐述。


二、命题导向


不少人觉得,和其他几套试题的作文直接指向家国情怀青年担当相比,2020全国1卷好像并不能很好的体现“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实则不然。不管是齐桓公还是管仲还是鲍叔在“人才”问题上都体现了“以国为重”的家国意识。即使齐桓公曾被管仲射中,但是依然以国为重重用人才;即使管仲本不属于齐桓公的部下,但是管仲依然能够以齐国为重,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即使鲍叔和管仲曾是敌对双方,尽管举荐管仲会影响到个人的私利,但是鲍叔还是坚决举荐管仲。他们都能放下个人恩怨个人利益去成就家国伟业,都能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家国命运中去,这不正是高考作文“以德树人”的体现吗?


三、导向教学


其实和这个作文题目相关的课内篇目有很多,《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晋灵公不君》等篇目都或多或少与这个话题有关。另外作文的思辨色彩,怎样通过材料提炼观点等能力都体现了高考作文对语文教学的引导。


总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看似出乎意料,其实都是考生常见的话题,常见的作文类型,要求考生在新的情景任务下,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思考与感悟。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解析


高锐,郑州一中语文教研组长,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标兵。


今年的作文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历史故事型”完整材料,既反套路又有章可循。与17年的“中国关键词”、18年的“时光瓶”、19年的“热爱劳动”都不同,从历史材料中探寻当下意义。并没与选择很多人都猜测的抗疫主题。


二、降低审题难度,或者说几乎没有审题难度,让同学们能快速找到角度,尽快进入构思阶段。


材料中的三个人便是三个清晰的角度。每个角度都与“德”相关,并且让人想到当下的社会与个人发展。


齐桓公代表治国者(管理者)角度。胸中有格局,胸怀宽广,有容人之量,能够听取建议,不计前嫌,把敌人变成朋友,开创不世之基业。如果因管仲曾经射过自己一箭就记恨在心,恐怕春秋霸主的地位就不会这么快获得。可以联系现实用人角度展开。


管仲代表辅助者(人才)角度。不管身处那个阵营,都能做到忠君为国,尽心竭力。自身有才能,但又不居功自傲,知形势,懂进退,终遇明君,成就伟业。如果因为曾经的恩怨不愿辅佐齐桓公,那么君臣皆有所失,但历史上可能还有齐桓公的雄霸天下,却不会有管仲的一世英名。可以联系现实人才角度展开。


鲍叔牙代表推荐者角度。心底无私,一心为国,善于知人又不妒贤嫉能,能够及时举荐人才又能甘居人后,无私无怨,成就一段佳话。可以联系现实知人荐才角度展开。


如果从辩证综合的角度写也是可以的。论述一项伟大的事业绝不是单方面努力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多方合力才能成就。


三、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读书会发言稿的情境设定很接地气。在当前提倡阅读的大背景下,考生大多数都实际接触过类似情境,甚至可能写过读书报告、读书心得、读书会发言稿之类文章。应该说,稍微注意一下,就能够体现出此种文体的特点。



2020高考语文全国

Ⅰ卷作文题目分析


李小娜,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三年级、高三实验班语文教师,省骨干教师。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卷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命题材料取材于历史、情境设置于当下,既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风云人物的嘉言懿行,又能让学生从自身感受出发秉笔直言,进而在个人品行修养上提高认识、在成人成事上有所思考,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命题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积极导向功能。


材料整体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经过精心剪裁的关于桓公、管仲、鲍叔牙的历史故事。整体上,故事中三人互相成就,共成大业。细节上,三人事迹各有侧重:在争位之战中,齐桓公差点被管仲伤害,但事后却能听取鲍叔牙的建议,不计前嫌,任用管仲,终成霸业,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察纳雅言、容人善任的明主形象。管仲才能出众,不管辅佐谁都能忠人之事、助人成功。鲍叔善于知人、甘于让贤、一心为公。三人皆有值得学生思考敬佩之处。第二部分主要呈现了不同人对三人的评价。“后人”句体现了对齐桓公功业的高度认可。“孔子”句体现了孔子对管仲能力的褒扬。“司马迁”句则高度赞扬了鲍叔的知人之贤。这些评价可以对学生的思考方向加以引导,学生可由这些评价出发,或以史为鉴,含英咀华;或结合自身,见贤思齐,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品评人物。


命题在写作任务的设置上继续体现了情境化、反套路的特点。通过具体任务指令,实现对学生真实写作水平的科学考查。“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材料展开讨论”是具体的情境设置,“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是命题的核心主题。学生可从自身感受出发,上追历史、下接现实,从不同角度认真思考不同人物品质的闪光点及在成人成事上的作用及意义,在权衡思辨中做出选择,行文中要对选择依据有所体现,辨析清楚为什么感触“最”深。同时“班级读书会”的情境设置,要求学生要充分考虑面向“本班”同学的特殊性,在行文中要注意措辞、语气的把握,可以有效区分学生的写作能力。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