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实施新高考,广东教育考试院宣布今年将取消高优线,高优线将成为见证广东高考一个阶段的历史。
本文回顾一下广东高考近十年的历史以及这条实施三年的高考高优线的变化。
一、广东高考近十年的变化
广东高考近年一直都在变化——
2016年本A本B批次合并,
2017年专A专B批次合并,
2018年将一本二本合并为一个本科批次招生,
2021年开始进入新高考模式,从大文大理变成3+1+2,相应的规则也发生变化。
在早期,高考的批次是比较丰富的,层次比较分明,本科也分四个批次,提前批、一本(重点本科)、二本A(公办本科)、二本B(民办本科),专科也会专A(公办专科)专B(民办专科)考生填报志愿相对现在会容易些。
2012年,广东高考一本录取率仅为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5%,更远低于北京、上海25%的一本录取率。而广东高考全国部属重点院校的录取率仅为2.49%,仅高于河南的2.44%,排名全国倒数第二。
于是为了提高广东的一本率,广东考试院决定从2013年对一本招生院校进行扩张,也人有认为这是“注水”行为。
2013年
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大学4所高校共52个专业提至一本招生,一本学位增加超7000个。
四所大学纳入到广东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的专业均是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相关的专业。
2014年
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全部专业和广州大学、深圳大学的部分专业在一本招生,全省共新增78个专业在一本招生,一本学位增加近10000个。
2015年
广州大学所有专业,深圳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新增部分专业纳入一本招生,其中仅广州大学就为广东增加了5000多个一本学位。
2016年
深圳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等5所大学的93个专业调整到第一批本科录取批次招生,预计增加大约10000个一本学位。
外省的一些优质高校和专业也纳入到一本招生。
【注:深圳大学、广州大学为什么迟于广工全部纳入一本招生?原因是城市大学在二本批次招生对本市户籍生是有优惠的,纳入一本招生就没这种优惠了。2019年广东还有三所学校延续这种优惠,分别是东莞理工学院、五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2018年
将一本二本批次招生合并为本科一个批次招生,当时考试院为维护高分考生权益,在普通本科院校文、理类中,分别设置高分考生优先投档线,简称“高优线”。分两次投档录取,录取时,第一次投高分考生投档线上的考生,待相关院校录取结束后,第二次投本科录取最低分数线上的在库考生(含未被录取的高分投档线上的考生)。
二、广东高考高优线诞生的意义
广东教育考试院在2018年3月底发布的《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调整工作的通知》(粤招办普〔2018〕14号)里有这样的一条规定——
为维护高分考生权益,今年我省在普通本科院校文、理类中,分别设置高分考生优先投档线,分两次投档录取,投档实行院校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即:录取时,第一次投高分考生投档线上的考生,待相关院校录取结束后,第二次投本科录取最低分数线上的在库考生(含未被录取的高分投档线上的考生)。
考试院在“广东省2018年调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批次热点问题解答”里是这样解释“高优线”的——
问:本科录取批次为何要设置优先投档线,实行二次录取?
答:减少招生录取批次是国家和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和方向。今年,我省将原一本、二本高校合并为一个本科批次,让所有本科高校在同一平台竞争,将促进高校更加注重学科和专业的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但客观来说,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不同高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和水平还是有差异的,甚至有的差距还相当大,合并后的本科院校招生数量多,招生计划总量也大,如果实行一次性投档录取,将大大增加高分考生落选的风险,会直接落到专科批次高校录取,既不利于本科高校的人才选拨,更不利于高分考生的选择,特别是对于退档高分考生,无论是出现高分低录甚至落选,都是不公平的。因此,本科录取批次设置高分优先投档线,实行二次录取,既体现高分高录原则,保证本科高校优质优录,体现人才选拨导向,又保护高分考生利益。
三、取消高考高优线的原因
2021年广东实施新高考,决定取消高优线。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获得了一份权威解释。
不再设置高优线主要有以下三个考虑:
1.更好地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广东新高考实行院校专业组模式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院校专业组相比原来的院校模式,每个学校有多个院校专业组、多个投档单位(相当于原来的院校代码),每个院校专业组内的专业数会有所减少,但是组内专业趋同性更强,考生投档的专业适配度更高,投档更精准,退档会更少了。
2.体现考生机会均等、一视同仁。所有考生、所有院校都在一个平台上同台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综合发展、有利学校进行特色办学。
3.更好维护考生利益,避免考生曲解政策,导致滑档。他透露,设置高优线三年以来,发现有考生没有全面理解其出发点,简单地把高优线看成是一本批次线,刚刚达线却选专业并不服从调剂,造成被退档,但是在后续本科线投档时,填报的学校专业由于高优线投档时已经录满,考生又不服从调剂,所以虽然投档了,但是仍录取不了被退档,造成需要参加征集志愿或者落选。
另有声音认为,在以往,不少学校都能用“高优率”(成绩在高分优先投档线以上考上的比例)作为自身实力的宣传卖点。如今“高优线”的取消可能会让这部分学校产生不适感,对此考试院负责人认为:“不唯分数、不单纯以高考上线率评价高中办学质量,是国家深化教育评价的要求,评价学校的办学有很多指标,不能只是看高分、看屏蔽考生,还应该有很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所谓高优率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
四、甄别看待学校用高优率宣传学校的“加工能力”
学校喜欢用高优率(一本率)作为宣传资料,不少学校的高优率是年年增长的,并以此作为学校“加工能力”强的体现。
作为家长选择学校时,对此要甄别看待。简单分析一下。
自从一本招生扩大以后,一本率一直在增长。
2012年,全省文理一本上线总人数有39431人;
2017年全省文理一本上线共有82547人,翻倍还多一点了。
2018年改高优线后,全省文理上线人数为87740人;
2020年,全省文理上线人数破十万大关,达到101276人!
而广州在2012年文理一本上线人数为6356人,16年为11561人,17年为12854人。相比12年也是翻倍多一点。2020年没公布具体数字,估计有14000人左右达到高优线。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各高中学校的一本率(高优率)不逐年增长也说不过去了吧?所以在判别一所学校的升学率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广州前几所高中录取的学生多数是前几千名的学生,而全市上高优线的人数去年已经是14000人左右了,用高优率来衡量,你觉得还合适吗?
选择学校时,不要过于看重这些指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管理好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