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你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感觉学一段时间就感觉很累,然后没有心情看书。但是有些同学的学习热情却非常高,感觉都不会累。
那么,在高三紧张的阶段,如何保持学习的热情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如何衡量自己是否进入高效学习状态,进入高效率学习状态的人,存在以下明显感觉或特征:
1.清楚地知道今天比以前多学了哪些新知识;
2.每天的学习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中,遇到疑难问题如获至宝;
3.解题、记忆觉得极其顺畅,学过的内容感觉像刻在脑海中一样;
4.充满自信,并且感觉自信心不断增强;
5.从不低看自己,不会为学习成绩所左右,善于反思自己学习行为,并不断调节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能不断吸收他人长处为自己所用;
6.感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自己的学习脚步;
7.有相对稳定的学习计划,各学科学习普遍能得到兼顾,且学习主动性强,发现问题总期待能在最短时间内予以解决;
8.做过的题目标注到位,并能采用长时记忆的方式不断循环性地复习笔记和做过的练习;
9.有主动翻看各类参考资料并进行知识对比、吸收、归纳的意识。
当你没有热情,想放弃的时候,这些方法可以让你快速找到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1、把每一次失败都当作是最后一次。
在遭遇不顺和失败的时候,试着对自己说:“这是最糟糕的情况了,不会再有比这更倒霉的事情发生了。”“既然‘最糟糕的事’都已经发生了,那么以后就该‘否极泰来’了!”等等。这样做会给自己以信心,增强心中的安全感。
2、别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
不要总是对自己说“我的能力实在不行”、“我缺乏解题的技巧”、“我嘛,本来就不行”、“我压根就不成器”、“那时候本应该……”、“那次要是那样,说不定......”等等这样的话。
3、不要总强调负面信息。
不要总是给自己一些这样的提醒:“昨天我有20个单词没有背下来”、“这类题我总是找不到解题思路”等等。越是这样担心的事情越容易发生,所以,聪明人应该避免用失败的教训来提醒自己,而应该多用一些积极性的暗示,如:“多背几遍我就能记住了”、“这次知道错在哪里,下次做这类数学题的时候就有经验了”等等。
积极的暗示和指导,比起强调负面结果,效果会好很多。
4、将失败归咎于客观原因,成功归功于主观原因。
我们常常听到领导或者老师用这样话的教训自己的下属或学生:“不要老是找客观原因,要多找找主观原因。”意思是不要用客观原因来推卸责任,要从自己身上寻求改进。这话固然不假,但是很多人找主观原因往往一找就是:“我自己太笨。”“我不是学习的料。”这种心理暗示的结果就是使你对自己越来越缺乏信心,结果每一次失败都成为你“笨”的证据,而成功则成了侥幸。抱有这样心态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真正的主观原因应该是寻找那些可以改变的因素,比如“我还不够努力。”“我在做题的时候比较马虎大意。”“我在这上面花的时间还不够多。”这样才能促使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发奋,而不是自暴自弃。
5、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我心理暗示不仅仅是以上直接的潜意识的沟通,还包括很多行为习惯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一些细节。比如,走路时挺胸抬头,会觉得自己很有精神;出门的时候照照镜子整理好仪表,会对自身形象有个积极的评价;学习的时候整理好桌面,摆放好物品,让自己感到很从容很有条理;说话的时候清晰大方,让自己感到自信沉稳……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其实都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一个人的精神风貌。
6、对自己说一些鼓舞的话。
成功者每天都对自己说:“我行”;“我正期待着……”;“比上次情况好多了”等等,说这些话的时候最好是有声地说,请“意识”调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可以站在镜子面前,看着自己的眼睛,真诚地表述自己的愿望:“你马上要参加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了,我相信你的实力,只要肯努力,你一定可以成功的!加油!”。
总之,每做一道题,就从各个方面鼓舞自己,这样,一张卷子做下来,不论难易,都自我感觉良好。
7、避免用消极或否定的词语。
不要说:“我累坏了”,而要说:“忙了一整天,终于可以好好的休息了。”不要说:“天啊,我坚持不下去了”;而要说:“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养成使用积极语言的习惯,拒绝不停的自我抱怨。试着将所有的否定句和疑问句都改成肯定句,这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一点一滴的赋予你积极思考的习惯。
高三是我们树立高考信心、培养正确心态的关键期,对高考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漫长的马拉松比赛中,如果你穿着一双合脚而又便利的跑鞋,那么你注定要比别人跑得轻松、跑得愉快。高考路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心理暗示的效应,不断地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强化信心,帮助我们克服高考过程中出现的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