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控制住自己的控制欲,放下才能放飞!

2024-04-04 12:12 科研琅玡榜 评论

以下文章来源于科研琅玡榜 ,作者毛浩然教授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在错误的道路上,奔跑也没有用。

远离“我这还不都是为了你好”的伪命题。

突破认知天花板,控制住自己的控制欲,

家长如能适时适当放手,

孩子才得以放飞和成长。

家长的自我灵魂拷问

灵魂拷问:

五年、十年之后你最期待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五年、十年之后你最讨厌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多项选择:

请静下心来,认真做一道多选题:

灵魂拷问:我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A.拿高分,考名校;

B.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唯我独尊,巨婴;

C.玻璃心,耐挫折体验缺失;

D.温暖贴心,心中有他人;

E.独挡一面,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强;

F.身心健康,耐挫力强。


反思复盘:

我们现在所做的所操心的,

是更有可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自己期待的那种人,

还是更有可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自己担心的那种人?

“我这还不都是为了你好”真的是在爱孩子吗?

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苦情戏份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家长和孩子缺失了哪些爱人和被爱的能力?


出谋划策:

家长其实很大概率是在将孩子培养成自己担心的那种人而不自知。

“我这还不都是为了你好”,其实是个伪命题,甚至是家长犯错甩锅的常见说辞。

如何爱他人,如何被爱,是家长和孩子都需要用心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

其中,真正学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和尊重孩子预见未来是最难真正做到的关键能力。


家长千万不要一副我为你如何如何全面操心操劳并以为为由去绑架孩子,这是孩子非常讨厌的模式。最好的陪伴就是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家长因为不善于高质量陪伴孩子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反过来绑架孩子,本身就是极不明智的恶性循环。


家长的控制欲太强以及觉得自己无比重要或无比神圣甚至悲壮,是子女教育的普遍性硬伤。


疫情突发封控期间,很多妈妈被封在单位中着急如热锅上的蚂蚁,感觉没有了自己,孩子的天肯定要塌了。不肯吃饭怎么办?不会穿衣怎么办?拖拉上学怎么办?作业完成不了怎么办?不肯睡觉怎么办?


结果过了两天就被啪啪打脸。本想视频遥控,却惊奇地看到孩子们才适应了两天就已经一反常态,一边自己洗漱穿衣自己吃饭,一边背起小书包催促家人快一点要出发上学了,回来也快速完成作业然后自己上床睡觉了。


那些自以为自己无比重要不可或缺的妈妈们瞬间百感交集,也不知道到底是人设崩盘、心理失落还是倍感欣慰。


五味杂陈之余,回家后不懂反思,重启强控制欲模式,孩子再度跌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拖拉耍赖的漩涡。


这种情况在身边是不是比比皆是?谁之过?人间清醒了吗?


反思复盘:

我们的内卷式过度操心真的有用吗?

内卷式过度操心的副作用有多严重真的考虑过吗?

别的家长瞎操心,我们就一定要一起盲目瞎操心吗?

只求做了心安,不求是否奏效,真的是在爱孩子吗?


出谋划策:

了解孩子真实的被过度操心的感受其实挺难的,因为慑于在家长面前讲真话可能挑战家长的伪权威的巨大风险,于是就来个“你说的都对,你开心就好”,家长却以为自己的过度瞎操心模式真的深得孩子的心。


不能说家长不是真的爱孩子,但只有爱孩子的初衷是远远不够的,现实中大部分家长其实都在好心办坏事,部分家长甚至只是为了刷自己的存在感却给自己贴标签美其名曰都是为了孩子,而且乐此不疲还不自知。


反思复盘:

所有的陪伴就一定是最长情的告白吗?

带孩子除了吃穿用行之外,就是陪孩子玩吗?

目前的陪玩有什么智力含量吗?符合自己的高等教育背景或职业身份吗?

你与没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有什么区别吗?是相对更好还是更差还是差不多?



出谋划策:

能够相互滋养的高质量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几个小建议:

1.陪伴的方式方法要因年龄因个体而异,因材施教不是空话。

2.高质量的陪伴是需要智慧需要用心创意设计的(如任务驱动型陪伴),绝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做不到这一点。

3.要尽量基于任务驱动让孩子自己玩,而不是一味地陪玩。孩子在玩的时候,家长可以在旁边忙自己的事。


比如:可以为孩子(包括学龄前儿童)分年龄段设计一些循序渐进轻轻一跃而后得的任务(如积木、乐高、魔方、剪纸、绘画、五子棋、计算等益智小游戏、自编自导自演小故事等。只要不脱轨,家长就少管,专心做自己的事即可。


反思复盘:

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兄弟姐妹一碗水端平真的好吗?


出谋划策:

如果有两个孩子,而家长又信奉一碗水端平,在第一胎孩子看来就是没有一碗水端平,因为TA觉得原先父母的爱是100%,现在被第二胎分走了。


如何才能巧妙地避免两个孩子的内耗呢?就是应该重视重用大孩子,赋予大孩子更多的权和利,同时要求大孩子承担起带好小孩子的责任。这样表面上的不平衡却更有可能实现省时省力的再平衡。


一起来看看这篇《育女心经》节选和家长会院长致辞,或许能给您更多启发:


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是正能量!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摘要:基于17个生活案例,以多元思维能力培养和教学相长为导向,以提升子女解决问题能力为归宿,提出家庭教育话语的五种互动滋养模式:


1)优先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聚焦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2)开启多窗口互动滋养模式,进行准确判断、恰当表达和自主选择的常态化训练。


3)兼顾榜样示范和互动协商,强化成本意识、心理耐挫力和社会化训练前置引导。


4)开启供需冲突延时模式,以时间换空间,为而不争,拓展可持续增量复利通道。


5)开启角色预设互换模式,凸显教学相长,适时留白,演绎授之以渔和学以致用。


三回归、三减法、三加法:新生家长见面会院长致辞


目录:

三个回归:

 一是回归教育的真谛。

 二是回归家长的定位。

 三是回归家校的默契。

三个减法:

 一要减少对小孩子生活的瞎操心。

 二要弱化家长教育话语的伪权威。

 三要减少干预孩子决策的瞎指挥。

三个加法:

 一要增加与时俱进的学习。

 二要增加率先垂范的榜样。

 三要增加突发事件的担当。



作者简介:

毛浩然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会长,山东省高层次人才,语言服务博士点带头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英语)负责人。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1部,8份智库专报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和科研成果奖4项。


 THE END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