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简析

2021-06-07 19:02 语文阅刊 评论

2021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简析


观止语文王越宣宗岐


全国甲卷


试题内容: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析】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作文试题延续了以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模式,阅读材料由一个自然段构成,文段呈总分总关系:材料第一句总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第二句通过我们“过的节日”“唱的歌曲”“读的作品”“景仰的革命烈士”“学习的榜样”等材料,证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第三句写我们当代青年的风貌和姿态,展示当代青年的形象。第四句写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我们应当肩负的任务,寓意当代青年要有所作为。


作文材料紧扣时代主题,弘扬主旋律,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有机的融入语文素养和能力的考查之中。材料通过历数人们耳熟能详的“节日”“歌曲”“作品”“烈士”“榜样”等内容,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史,形象地再现百年征程: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艰苦卓绝的奋斗事迹,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材料把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铺展在我们眼前,在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大背景下,突出“红色文化”“中国精神”对年轻一代的激励和滋养。同时,材料还展示了当代青年的形象:“心中有阳光”是他们的内心境界,“脚下有力量”是他们的外形特征。这一形象无疑是受到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和熏陶,这一形象还清晰的表明革命事业世代传承、后继有人,意味着当代青年要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里,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激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总体而言,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材料,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史浓缩于有限的文字之中,用百年历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浸润滋养当代青年,体现红色基因世代传承、革命事业代不乏人的重大主题。高考作文设置这样的材料情境,就是要求我们青年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在构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理想的过程中肩负的神圣使命,就是让考生在重温百年历史中缅怀革命先烈,在回顾峥嵘岁月时牢记光荣使命,在挥笔行文时思考义务担当!


【任务解析】今年甲卷作文试题的“任务”更加具体: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首先是材料的主题很明确:“可为与有为”。“可为”是指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指当代青年的选择空间。处在这样一个社会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伟大时代,青年人有丰富的选择领域,他们可以最大限度的朝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发展,“可为”的路子极其宽广;“有为”是指当代青年的使命,是指当代青年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有为”就是有所作为,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义,要把“小我”和“大我”联系起来,要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有为”就是要坚决杜绝“佛系”“精致利己主义”“平躺青年”等不良思想的影响。


其次,文体要求宽泛,作文没有在文体样式上做硬性规定。“写一篇文章”,这一要求给予学生极大的选择空间,这就不会让学生拘泥于某种形式,便于他们自由表达,便于表现当代中国青年的自豪感,便于展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宽阔胸怀。总体来看,试题难度不大,重点要落实到“可为与有为”这一主题上来,选材立意自由度较大。


【写法指导】本次作文材料紧扣时代宏大主题,不避社会热点,任务指令具体,主题明确,全文要围绕“可为与有为”这一主题来展开。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伟大历史时刻,作文材料中《为人民服务》号召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沁园春·雪》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古论今,充分显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荷花淀》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坚贞勇敢的性格精神;《红岩》讴歌了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回顾这些作品,梳理其内容,归纳其精神,可以引导我们深入体会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自觉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自然而然就可以领会到作文试题的命意指向——“可为与有为”。首先,我们要思考“可为与有为”的主体,找准角色定位、身份定位,解决好写“谁”的问题,这个“谁”显然就是我们考生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主人翁的姿态,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展现自己的精神风貌,展示当代青年的青春风采。其次,“可为”应该是对自己未来发展的美好预期,是当代青年的宏伟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有为”则是对自己应该怎样做的一种预设,是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面对这一任务指令,作为当代青年的你,应该如何表达你的信念、你的态度、你的思考、你的行动、你的热情……这些就应该是我们要写得大致内容。同时,“青年与国家”“理想与现实”“传承红色基因,创建美好未来”“长在红旗下,活出真风采”等都应该是能扣到题目上的作文。


全国乙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析】


2021年全国乙卷的作文题目属于材料作文,理解难度不大。材料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先指出古人常用比喻的方式阐释追求理想过程中涉及的各要素及其关系,然后举汉代杨雄以射箭为喻的个例来说明实现理想的具体过程,最后明白通俗地阐释了杨雄的观点。材料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实现理想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端正思想态度,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最后还要付诸实际行动。也就是说,实现理想是个人综合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是逐渐明确奋斗目标的过程,进而也是不断奋斗、靠近理想目标的过程。材料以“弓、的、矢”为喻说理,形象生动,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其中“弓”是基础,“的”是目标,“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标需要这些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最后还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发”,“奠而后发”表明“发”不仅要选择时机,而且要以庄重严肃的态度来“发”。这又表明,上述各要素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各有侧重。


【任务指令解析】写作指令部分指出,“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能给”二字明确表示古人的看法对当代青年追求理想有启发,这样的提示语指明了写作方向,就是要求我们借助古老智慧、汲取传统经验、运用正确的方法去顺利实现我们的理想、抵达目标。“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又为我们划定了写作范围,即我们应该深入领悟古人对追求理想的看法和认识,帮助我们在发展自身和追逐理想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基础、方法、路径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写一篇文章”的要求则较为宽泛,没有限制文体,给考生给予较大的选择空间。


【写法指导】材料以古人追求理想为例自然延伸到“当代青年”,古人只是个例子,目的是要写“当代青年”。这就要求我们写作时必须站在当代青年的角度去思考,必须写出特定的时代气息,必须写当代青年追求理想、发展自我的精神风貌,要突出“我”这个当代青年的形象特点。“结合自身发展”既要考虑到“我”这个自身,还要考虑到“我”所处的时代,同时要把“我”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引用杨雄“射箭为喻”则提示我们,既要考虑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又要考虑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