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直通车
全方位高考备战平台
App打开

2025广州一模数学试题评析:强化主干,稳中有变 

2025-03-18 22:02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 评论

作者: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


2025届广州市高三一模考试数学试题,沿用2024年新课标Ⅰ卷数学试题的题型,考点分布相较于2024年新课标Ⅰ卷基本一致但有所创新,有助于学生进一步适应新高考试题结构调整,检测高频考点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后续复习备考指明方向。


2024年新课标卷Ⅰ卷减少了题量,同时增加了解答题总分值,优化了多选题赋分方式,强化了考查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功能,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不必过多关注做题的进度和速度,可以更专注、更深入思考问题,更从容地试错,使得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有更充分的空间展示素养、发挥潜力、脱颖而出,充分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引导数学教学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选择题部分,突出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直观地呈现数量关系,建立代数与图形之间的转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单选题部分计算量适中,重在思考与转化;填空题则涉及化归思想、分类思想、分类思想、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


解答题部分,解三角形、立体几何、概率以及圆锥曲线部分,注重基本知识原理、方法,突出数学教学本质,回归教材,重视基础概念;17题概率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情景架构以及递推能力,能够模拟事情发生的过程。15-18题难度正常,但要求学生基本功扎实。19题考查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函数性质运用及逻辑推理能力,难度比较大。


 试卷各板块占比


图片图片

由模块数据可知,今年广州一模的六大模块占比相比去年高考稳中有变,增加概率的大题,减少导数的大题。概率统计和立体几何占比有所增加,加强了对学生数据分析和直观想象的考查。今年的广州一模也增加了创新题,题型基本与2024年高考一致,侧重考查的是学生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核心素养,符合高校选拔顶尖创新型人才。


图片


由数据所知,两卷总体都注重基础,广州一模的选填难度略增,压轴题注重考查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这次试题总体呈现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的特点,有较高的区分度。各个题目的排列顺序稳中有变。本次考试的题目跟2024年的高考题型吻合度较高,让学生适应高考新题型,提高考试灵活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效益。


试卷各部分解析



①选填题


选择填空部分,难易梯度合理,考查全面,强调核心模块交叉,覆盖高中数学各模块的重要知识点。题目突出思维层次区分,引导“深度思考”而非“机械操作”。题目设计呼应“淡化技巧、聚焦素养”的命题理念,整体符合“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的特点,后几题具有较高区分度,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


1. 题目重视基础,回归教材,稳中有变,知识点覆盖全面。


如前5小题、第9、10、12题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计算难度不大,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其中第9题是对统计基础知识的考查,计算难度不大,属于常规题,第10题考查导数在研究函数时的应用,结合单调性和对称性,计算量较大,属于中等难度题。12题以三角函数差角公式与诱导公式为核心考点,要求学生直接运用公式对表达式进行化简与合成,属于基础性题型。


2. 强调核心模块交叉,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第3、4、5、6、7小题,都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需要学生通过图象进行探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其中第6小题是指数函数图像的考查,需要学生发现其实是2x的指数部分,画出2x、3x、4x的指数图像进行分析。第7小题是对三角函数的综合考查,既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又体现了 “多想少算”的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3题以九宫格数字排列组合为背景,考查分类讨论与分步计数原理的灵活运用。


3. 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强化数学思维渗透。


如第8小题,不仅考查偶函数的性质,不等式解集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对函数零点的理解,学生可用题目给的函数利用平移得到相对应的零点,进行抽象函数分析,最后采用基本不等式的方法得出结果。题目考查了逻辑推理与数学抽象思维。如第11题作为选择题压轴,难度较大。以高数知识为背景考查”心脏线“,出题更具有探索性和创新型,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如第14题作为立体几何压轴题,以正三棱锥的几何性质与轨迹分析为难点,综合考查直观想象与数学建模能力。


②解答题


第15题考查解三角形问题,用到了正弦定理、三角函数两角和差公式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边与角的转化、三角函数的运算。第(1)问,通过正弦定理将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再结合三角函数恒等变换来证明角的倍数关系,是常见的命题思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要求。第(2)问,在第(1)问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三角函数平方关系、三角形内角关系、面积公式和倍角公式求解三角形面积,增加了运算量和知识运用的深度 。


第16题综合考查了空间中的面面关系与空间角的计算。第(1)问主要考查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需要考生通过分析图形中的线线、线面关系,找到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从而证明面面垂直。第(2)问求面面夹角的余弦值,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方法求解,考查了考生对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法向量的求解以及向量夹角公式的掌握,是一个比较常规的空间角问题。


第17题以传球情境为背景,考查概率和数列相关知识。第(1)问主要考查对基本概率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可通过分析传球的不同路径来计算特定次数传球后球在甲、乙手中的概率。第(2)问需要考生根据传球规则建立概率的递推关系,并通过构造等比数列,综合考查了数列的相关知识和转化思想。第(3)问在前面概率计算和通项公式的基础上,要求比较两个概率表达式的大小,涉及对概率公式的进一步运用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整个题目综合概率和数列两大知识点,需要清晰的逻辑思维,对考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第18题圆锥曲线有一定的计算量,主要考查计算能力以及条件的翻译及转化。第一问比较常规,按照题目求出抛物线的轨迹方程。第二问分两小问,第一小问为第二小问提供了已知条件。其中第一小问在证明时,涉及到导数的切线知识,很容易计算失误。第二问的第二小问为四边形面积的处理,有一定的计算量。


第19题以集合和函数新定义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函数性质运用及逻辑推理能力。第(1)问围绕“T变换函数”和“T子集”的定义展开,要求学生准确理解这些全新概念,并依据定义判断集合是否为T子集,以及函数是否为T变换函数。这考查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应用能力。第(2)问在判断函数f(x)是否为T变换函数时,需要分析该函数的单调性、值域等性质,涉及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能力。第(3)问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深入的逻辑推理,判断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函数f(x),若存在还需求出其解析式,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证明能力要求较高。


给考生的建议


广州一模考试之后,各位高三学生也迈入备考冲刺得最后阶段。在该重点时期,突破核心在于增强逻辑思维、深化解题技巧、加强实践活动,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数学团队建议各位学生参考以下几点:


1.精准分析一模试卷:定位薄弱点,将错题进行分类(审题错误/知识漏洞/计算失误/时间不足),优先解决知识性错误;总结高频失分题型,狠抓核心考点,做针对性强化和专题突破;做好时间复盘和考场心态复盘,优化答题节奏。


2. 自我评估,敢于筑梦:以自评为主,师评为辅,内视自身优缺短板。需确立合理的终极目标,时时反思,每周复盘,做到稳步前进。新高考出题灵活,主观题序与模块没有必然联系,切忌硬化思维,要及时调整心态,勇于应战,做到胸有成竹。


3.错题勤做,规范解答:规划复习时间,将复习目标量化、具体化,提升做题效率。二三轮复习需要摒弃地毯式复习,找准着力点和突破点,建议围绕错题展开优化,逐个击破。解答题分值上升,对规范答题的要求提高,注重细节,笔头落实。做题时需回归学科本质,不要做“刷题熟练工”,而是以研究者心态探寻底层逻辑,对训练内容做到精细化总结分析。


4. 坚持“笨功夫”,维持小步子:二三轮复习容易进入瓶颈期,落入学习盲区,焦虑和浮躁是正常的,但需知“想都是问题,做都是答案”,可以适当停留脚步,调整心态,找准方向。相信自己,每解决一个漏洞,都是实实在在的提分。要坚信“笨功夫”,迈好每一步,一些必要的弯路会带领我们走向更远的远方。

G K Z T C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

App内打开

APP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