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多数高校给出的破格入围条件为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满足奖项要求的考生在报考强基计划时按照破格考生申请报名。银牌以下考生,可以根据高考成绩选择感兴趣的高校和专业,在校测时发挥专业特长优势。
总的来说,强基计划的招生对象非常明确,主要分为两类:综合素质优秀和基础学科拔尖。而学科竞赛奖可以理解为基础学科拔尖的表现,奖项在强基计划中的用处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入围优势突出
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五大学科竞赛银牌以上奖项,则有资格破格入围强基计划(清北破格入围需审核),可免去入围阶段的竞争。因为破格生是不需要依据高考成绩进行入围,而且不与一类考生进行竞争,所以,对于竞赛生来说强基计划能够带来的降分是更加实际的。
提醒:1、并不是所有的强基院校都招收金银牌破格生,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就不招收破格考生,考生需仔细阅读生简章;
2、部分院校只招收部分科目的金银牌破格生,比如,复旦大学只招收数学、物理、化学竞赛破格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只招收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竞赛破格生;2023年各校破格奖项要求如下:
3、2023年已有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南大共5所院校开启破格审核,考生只有通过破格审核才能以二类考生身份参加校测,否则只能以一类考生身份报考强基。
近些年,特别是国内最顶尖的几所院校都加强了对于破格生的审核,除了竞赛奖项,还会去关注考生的平时成绩、营期活动参与情况等方方面面的素质与表现。这也提醒那些金银牌的考生,报考头部强基院校时需要尤其注重报名材料的准备。
校测优势凸显
当然,能够达到破格入围要求的考生还是少数,除了清北以外,大部分院校的破格生招生名额业并不多。对于更多的铜牌及以下奖项的竞赛生来说,即使没能达到破格入围要求,系统的学科竞赛学习在强基校测阶段也会非常占优势。
强基计划的校测难度普遍都在高考以上,清北这样的顶尖高校校测难度能够达到竞赛的水平,所以有过一定竞赛奖项和竞赛学习经验的同学,在校测环节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近两年强基计划的的招生程序主要分成“老强基”与“新强基”两种模式。
清北等大部分的院校都属于“老强基”的模式,即高考成绩公布之后,按照高考成绩排序确定入围名单,然后再进行校测,最终校测成绩与高考成绩加权综合排序进行录取。清华大学校测中只有通过笔试才能进入后面的面试,笔试环节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竞赛生的优势也更加明显。
2023年共有复旦、上交、浙大、中科大、南大、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共8所大学采用“新强基”模式。即高考出分前进行校测,依据笔试入围复试,新强基模式下,笔试的权重增加,更加强调笔试的重要性,对于那些高考成绩相对偏弱但是有学特长生来说无疑是利好的,也大大提高了逆风翻盘的几率。
报名审核优势
部分院校需提交特殊报名材料,有竞赛获奖经历绝对能让你的材料脱颖而出。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需要提交个人陈述;北京大学还需要提交综合素质评价表,具体内容包括考生个人信息及获奖情况等;上交大、中科大等高校更是明确认可竞赛省一奖项作为报名材料上传。
报考清北两校时如果报考材料出色,是有机会获得高的强基评价,在后续校测环节能获得实质的加分优惠。
总而言之,强基计划招生中对竞赛生是更加青睐的,从历年的招生数据来看,竞赛生也是强基计划的主力军,有过竞赛经历的考生在强基中是能够占据一定优势的。
当然,竞赛生并不是报考强基计划的充分必要条件,很多人认为“没竞赛奖项去报强基计划,没什么戏”。其实不然。
强基计划入围以高考成绩为依据,只要你综合成绩优秀,即使没有搞过竞赛,一样能通过。而且近些年强基计划招生体系逐步完善,竞赛生和非竞赛生名额赛道早已分开,竞争是较为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