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选择要上传的科目
有更新时将进行推送通知

【语文作文】2025新高考Ⅰ卷语文作文题评析:家国情怀,创新担当

高考
更新于 2025-06-07  |  
226次浏览   |  来源: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家国情怀,创新担当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黄华伟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毕本弓


图片

一、立德树人,以文育人

高考试题首先是材料的“阅读题”,材料择用对语文学科来说更具特殊的以文育人意义。


1.文意盎然。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意蕴充足。阅读Ⅱ采用老舍《鼓书艺人》《我为什么离开武汉》,将抗战时家国情怀“推送”到考生面前。语言文字运用材料关注汉语特殊修辞手法“谐音双关”、传统民间艺术剪纸。写作题材料提供老舍、艾青、穆旦抒发爱国情感的语句。


2.灵活多变。多文本阅读成常态。阅读Ⅰ、语言文字运用之前多用“多文本”,今年都只有一个文本。而阅读Ⅱ出现两个材料,阅读Ⅲ材料则多达四个,这在全国一卷中都较少见。试卷中出现3幅图画,即第17题“荷花图”、第21题两个剪纸图案,值得关注。此外,今年第一次出现用“阅读”统一称呼往年“现代文阅读一”等不同试题名称。它们都体现出当下时代对阅读的新要求。


图片

二、选拔人才,关注思维

时代发展进一步突显创新人才培育重要意义,使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变得越来越重要。


1.重视情境,强调语言建构与运用。尤其重视试题“当前”具体情境。第3题在阅读Ⅰ材料之外,再提供另外的相关的“小材料”,要求“根据原文材料……补写出恰当的语句”。第22题“论文写作常通过解决一个个紧密关联的问题完成”既关联第二大题内容,也遥相呼应阅读Ⅰ“打破砂锅问到底”式问答形式文章。写作题提供的第一个材料来自阅读Ⅱ,使阅读Ⅱ文本自然化为写作题大背景。它们使试卷更具内在关联性更富整体感之外,也突显出运用已有材料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创新精神。


2.富有层次,注重思维发展与提升。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内在思维运行,旨在促进学生思维力的提升。阅读Ⅰ的第4题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写出“根据上下文,问四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并阐述理由;这要求学生在读懂问一、问二及问三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推论,才能提出问四可能问的是什么,同时还得关注下面的问五、问六等。第14题持续关注“思辨”,“运用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观点”,实证之外,注重推理、批判和发现。


图片

三、引导教学,持续创新 

1.求变,不失稳定大气。试题结构各部分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呼应教材内容的用意依然明显。第5题要求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进行比较分析,第11题考查实词、虚词、句式等涉及教材文言知识。但是也有很多新的变化。第3题由原来的选择题改为“补写出恰当的语句”,这样的考查对阅读的整体性与联系性的要求更高了。名篇名句默写题的第3小题由原来从意象、手法等角度设题,改为要求考生写出“与左图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


2.求新,彰显时代精神。试题在强调综合性、实践性的同时,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第22题一改常规的出题形式,先设置一个“论文写作常通过解决一个个紧密关联的问题来完成”的情境,要求考生写出四个问句来作为选文的写作提纲,对学生进入大学的论文撰写很有指导意义。写作题用了老舍、艾青、穆旦三位作家的三句话,需要考生把三句话整合起来思考,对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是一种考验。



{{item.likecount}} {{item.likecount}}
{{item.user.nickname}}
{{item.user.verified_info}} . {{ getDateDiff(item.createtime) }}
{{item.user.city}} | {{item.user.grade}} . {{ getDateDiff(item.createtime) }}
{{ itemComment.nickname }}:
查看{{item.co_comment_count}}条回复
当前学科下暂无评论,快来发布第一条
或切换至 #全部评论# 查看其他评论内容
上拉展开全部评论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高考直通车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