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物藏风月,人生砺芳华
筱葭
古物在自然气息的氤氲中,被有温度手掌反复摩挲、拥裹,加之时光的浸润,表面由此形成一层如浆水凝结的包裹物,这给人带来特别的精神满足和审美享受,这就是包浆。古物有了“包浆”便能沉淀出岁月的光泽,人亦如此,“包浆”是人经历磨砺后达到的境界。
包浆,让一件件古物存贮历史的风味,昭示生命的韧度。于是,被包浆的古物便能藏风月、见天地。由物及人,人也需要在时光风尘的涤荡中,濯炼人生的亮色。司马迁于囹圄中创造传奇,霍金在轮椅上铸就辉煌。“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不让情绪在失败里沉沦。”张雨霏直面身体的挑战,不屈不挠、锲而不舍,十年如一日,探索运动的极限,最终收割了青春的金牌。
或许有人会问,不是谁都能成为名人、冠军,平凡的我们为何不能只当一名“佛系青年”?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可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一次重创就足以让人狼狈不堪、一蹶不振。有时候,面对磨难,“躺平”也是一种人生选择。然而,鲁迅先生曾经呐喊:“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当代青年,应是高擎时代大旗的领跑者,是为社会输入新鲜血液的助力者,是国家民族富强的奠基者。如果我们总是怯于接受风雨的洗礼,那终究只能做温室里的花朵,永远无法摆脱“佛系”“懦弱”等标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磨难,往往可以砥砺青春成长。当代青年应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拔俗追求,也应有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豪迈意气,更该有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恒心定力,直面挑战,战胜磨难。在时光的沉淀中,逐渐明白,接受磨难是一种坦然的接纳和始终清醒的生命理念,是为寻求升华自我所做的自我蓄积。人生的步履往往因此显得更沉稳,人生也因此更浑圆和深厚。
岁月的打磨让人生更丰富,国家也在时光的激荡中,更加波澜壮阔。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旧楼小舟,大国大党。从贫无寸土、势单力薄,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回望百年,从嘉兴南湖到汤汤赤水,从延安窑洞到北京城楼,中国共产党领航操舵,历经磨难,披荆斩棘,在险象丛生的密林中蹚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日月其迈,岁律更新。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中国共产党在时光的淬炼中,终成百年风貌!
“包浆”让古物藏纳风月,流淌出历史风尘不能湮灭的风流。“包浆”让青年于纷繁的尘世中沉淀出一份不为外物所惑的本真,在时光的磨砺中守住生命的底色,获得精神的澄亮!愿我们都能于生命“包浆”中,踏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向阳拔节,熠熠生光!
——参考解析——
这是一篇单主题作文。与3月份的广东一模相比,这道作文题的篇幅短小精悍,某种程度延续了2023新高考以来的“简约风”。这篇作文以文玩届的“包浆现象”为切入,要求考生阐述更广泛领域的启发。说实在话,启发类作文千千万,没想到老里老气的“包浆”也可以写一篇作文。
材料中对“包浆”的定义,是我们得出立意的关键。我们可以用“由果溯因”法。“包浆”何以形成?材料告诉我们,需经过人的反复揩磨,从这里我们可以概括出“持之以恒、付出”等关键词,这和近些年党政文章中“钉钉子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长久的时间之后形成的光泽”,这启发我们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真想做成一件事,需要长时间的付出,有时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漫长等待。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渴望迅速看到成果,却忽视了时间沉淀的重要性。要知道,真正的美好往往是在时间的沉淀中慢慢显现的,就像那些古老的器物、不朽的经典,经历了长久的岁月,才绽放出迷人的光泽。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时间沉淀、日积月累”等关键词。
一言以蔽之,包浆,便是时间的见证。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事物,才更能彰显其价值。以个人之途言之,每个人的成长,都如同一件器物经历“包浆”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磨砺和经验的积累。
生命如河,偶尔曲折,在所难免,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更有智慧。这就像那层包浆,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有光泽,更加有价值。由此,我们可以窥见这篇作文“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除了个人成长,大家可以选择写精湛技艺的形成,传统文化的积淀,抑或是某一段深厚感情的培养,不一而足。
因为是单主题作文,所以考生在结构上选择并列式、递进式皆可。广东一模和广东二模这两次模考都选择“单主题作文”的形式,难度不高,很好下笔。广东考生可以通过这两次考试,增加备考的信心。
参考立意(标题):
1、赏包浆之韵,品人生智慧
2、持之以恒,岁月弥坚——从“包浆”形成中读出成长密码
3、爝火不息,“包浆”现象背后的文化传承之思
参考段落素材:
涓涓不塞,将为江河;源源不断,是为奋斗。毛相林,是无数在广袤田野里辛勤耕耘、呕心沥血的奋进者的缩影。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用科技把荒山秃岭抛进历史的李保国,用36年的奋斗开凿出“生命渠”、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把“扶贫路”当作“长征路”、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正是有这样一群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倾力奉献的人,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我们才能共同实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迈步新征程,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锲而不舍坚持、义无反顾向前,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都将是通往胜利的新里程。
——人民日报《“绝壁天路”见证山乡巨变》








100分
平均分 0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