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直通车
全方位高考备战平台
App打开

2013~2019高考全国卷I语文名句默写真题汇总

2020-06-09 14:20 网络 评论
2019高考语文理解性名句默写

【2019全国Ⅰ卷】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答案
(1)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2018年高考语文理解性名句默写

【2018年高考新课标I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为政》中“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答案】
(1)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2)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2017年高考语文理解性名句默写

【全国卷丨】分值:5分,每空1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解析】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语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1)句的“澹”“竦”不能写错。

2016年高考语文名句理解性默写

【全国卷丨】共6分,每空1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__"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


【答案】
高考直通车
(1)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2)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全国课标卷名篇名句默写考14篇高中古诗文和50篇初中古诗文,共64篇,而且是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今年全国卷中的三道默写题全采用理解性默写,考察学生对古诗文意义的理解程度。且如《劝学》、《出师表》等篇所出题目皆非朗朗上口的名句,有一定难度,视乎考生的复习是否细致而透彻。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名句理解性默写

【2015年全国卷I】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答案】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014年高考语文名句理解性默写

【2014年全国卷I】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2013年高考语文名句理解性默写

【2013全国卷I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檐牙高啄;_______,勾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答案】
(1)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2)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3)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热度 4.8万
206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全部评论
努力加载中...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