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老师的考前叮咛

2022-06-03 12:58 评论

图片

论述类阅读

一、做题要求:明确此类阅读题的考查目的

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找出选项和原文表达意思的不同,而不是采用的表达方式、语言的不同。

1先浏览出处或标题,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或中心论点

2逐段阅读概括段意

答题时间在20分钟

二、常见的错误类型:

(一)偷换换念:就是替代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尤其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二)以偏概全:重点关注:

A表数量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

b表范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分等)

c表程度轻重的词(特别,十分,等)

d表率高低的词语(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e混时时态(未然与已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F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三)强加关系:即选项前后两句话在原文中没有选项说的关系(如因果条件、目的,递进等),却强行说有关系

颠倒因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观点或没涉及到的领域

注意:和原文用语、句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或者是由原文推论出来的选项都是正确的。

()绝对化的语句可能是错误选项,如一定必、只要,就


主观题第四题常见题型

1.问材论证思路/行文脉络/文怎么展开的?给文章分层,概括层意,

先论述一一再一接着一最后一一一

2. 文草的论证方法

常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登

3.  材料的论证特点:

答论证结构:总分总、总分、并列、递进

运用的论证方法:列举说明

运用的修辞

④语言特点:严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等。

4、如何体现论证的严密性

答论证结构:总分总、总分、并列、递进

答段与段的衔接是否用了关联词

句子中是否有表限定的修饰语

5、给某个词下定义

格式为“…………”“…………”要求:

1、下定义的句子一定是单句。

2、下定义的句子不能是否定句、比喻句。

1)明确种概念(被定义的概念)。

2)确定属概念(包容种概念的概念)。

3)找出种差特性(种概念所独有的若干特点)。

4)调整种差顺序(按修饰或限制的逻辑顺序)

5)按常用模式表述:被定义概念(种概念)=种差+属概念。

图片

散文阅读

一、分析作品结构

1.文段作用

开头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小说);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欲扬先抑;开门见山,直入主题;首尾呼应。

中间段: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照应上文,呼应下文;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到……,层层深入);前后照应。

结尾段:卒章显志;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首尾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戛然而止,回味深长。

标题:主题;虚实;双关;线索

2.引用(穿插性材料)作用

印证……的观点(表现……的内容);与……形成对比或衬托(正衬、反衬);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文学色彩;多角度丰富文章内容。

3.分析句段作用型

内容上:主要看这句(段)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的意图等。

结构上:引起下文,过渡,铺垫,照应,点明(或深化)主旨,总结等。

4.文章的三种结构层次

相承:承接+递进(叙事——议论或抒情,写景——议论或抒情)

相并:并列+对照(并列式、对比式)

相属:总分+分总

5.布局谋篇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设置悬念;一波三折;主次(详略得当)

6.选取、安排素材

取材作用:凸显主题,拓展主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以小见大;线索

安排材料:按时间顺序;按观察点的变换;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按作者所见所闻、所感为行文线索;由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二、概括段(层)意、主题

题目解读法;分析首尾法;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联系背景法

概括模式:本文通过对……的叙述(描写),表现了……的思想感情(赞美或批判……)

三、体会句子含义

1.句子含义的类型

表层含义:字面意思

语境含义:在句中的临时意义,玩玩指概括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

深层含义:句外意义,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比喻)和附加意义(反语、双关、婉曲)

2.理解、体会角度

关键词语

分析修辞:还原为没有使用修辞的意思明白的句子:比喻句找相似性,比拟句找形象性,借代句找相关性。

特殊位置

文本主旨(段意、情感)、上下文、结构层次

3.答题步骤

步骤:思想性(句子含义)——艺术性(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格式:①这句(段)话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②表达了……的内容,达到了的作用(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作用)

四、鉴赏表达特色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语言表达

1.     表达方式

1)记叙:记叙详略、记叙人称、记叙方法

①详略:详写突出细节,注意渲染烘托,多用铺陈手法

②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有时起到拟人化作用;指责的语气,面对面的质问

第三人称: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③记叙方法:

顺叙:眉目清晰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平叙: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描写

景物描写:

方法:①修辞角度②写景角度: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绘③调动视、听、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④表现手法:三结合:动静结合⑤正侧面结合⑥虚实结合⑦方位变换(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定景换点⑧远近、高低、内外、点面结合⑨选取……的代表性事物来描写⑩细节描写、白描

作用:①交待时间、季节、地点等,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②表现景物的特点,渲染的环境氛围,奠定的感情基调;③暗示社会环境;④揭示(烘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⑤暗示作品主题。以上为景物描写内容方面的作用;⑥推动情节发展;⑦为下文写……作铺垫。以上为景物描写结构上的作用。

步骤:

①概括景物特点(注意文中形容词);②点明景物描写的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句分析;③景物描写的作用(内容+结构)

答题模式:特点+手法+角度+作用

人物描写:

描写手法:

①正面描写:语言、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②侧面描写: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

③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④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丰富文章内容,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⑤白描:使文章语言朴实,平中见奇,真实感人

3)议论:夹叙夹议、叙议水乳交融

4)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2.表现手法——常见表现手法解析

3.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对语言运用特色赏析的重要方面,分析修辞时一定要与品析、揣摩语言相结合

4.语言表达

鉴赏语言角度:①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②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

③辞格的选用: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④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

※针对新高考两个文本的题型:一道题是分析文本二的文体特点的,答案一般都在文本二中,注意总结归纳。另一道题是用文本二的观点分析评价文本一,一定要注意不仅要概括细节还要引用文本一的内容具体分析文本二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

答题思路

1.     先做第三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以时间、地点、官名、除主人公以外的人名为关键词在文章中找到选项的位置,一一对照,一般选项都是按行文顺序,错误选项一般都为细节之处,要仔细比对。

2.     断句题要仔细对比,然后两两分组,古汉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动词或形容词,再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

注意利用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来判断。

3.     文常知识题要用排除法,将自己能确定的先排除掉,然后剩余的选项带入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最终选出错误选项。

4.     翻译题:要逐字扩词,然后再把词语连接成语义通顺的句子。人名、地名、官职以及古今同义的词不用翻译正常抄写下来,如遇到不会翻译的字词,建议直接抄写,不随意翻译。

5.     对于新高考新增加的关于文言文的问答题,要先读懂题目,然后去文章当中找到相关的内容,然后先找到文言文相应的答案,然后根据答案,分成三个采分点整体成现代汉语进行作答,此处翻译不要直译,意译即可。


语言与文字运用

1.词语辨析选择题:首先找到一组语义差异较大的词,带入语境进行辨析,通过这种方法排除掉两个选项,然后再选择有语义差异的两个词进行对比,从而选出最终选项。小提示:如果四个选项中,出现有三个选项中词语一样,一个选项不一样时,一般情况可以直接排除掉这个不同的选项。

语文匠友情提示:成语题,并不是纯粹的积累题,也是信息匹配题。你不需要非要会8个成语,一般搞定2-3列即可。

2.语意连贯题:有可能出现选择题有可能出现主观题

语句补空三步骤

a通读文段,把握观点与层次

语句补空题虽说考查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要把握文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

b.因文推导,注意逻辑与形式

结合文意,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c.写后检查,保证连贯与简洁

补写后要检查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力求补写的内容连贯、贴切、严密。

4.     比喻句的相似性:

答题套路

a.     文中将....比作.....,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b.     ...比作...,相似点是....(相似点可以是形似或者神似)

c.      ....比作...,相似点是.....

d.     表现了.....(事物).....(特点)+作者情感

5.     整散句和长短句优点:

如果有修辞方法,要先把修辞方法的优势写上

长句特点:表意严格、内容丰富、精确细致

短句特点: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整句特点: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易于上口

散句特点: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

6.     新闻压缩:

拟定一句话新闻模式: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拟定新闻标题:人物(对象)+事件(谁+怎么了)

拟新闻导语模式: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结果

拟写一句话新闻:A、眼前时间  人物+事件时间(或+原因)      B、未来时间   人物+事件+原因(或+时间)

7.     提取关键词:基本程序为:压缩内容——提取主干——筛选比较——整合表达

8.     图文转换:(徽章类转写)

a.     先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再寻找徽标的构图元素(线条、文字、图形、颜色、大小、位置等)

b.     解读徽标中间每个构图要素所蕴含的具体意义

c.      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徽章的内涵和寓意,对徽标的创意跟现实中的组织、行业、机构的活动、会议等联系起来,并作出合理联想

推荐阅读:

①2022高考押题大作战

②2022高考作文热门素材

③2022高考急救指南!

④2022高考9科答题模板


点击领取 | 更多高考复习资料 ↓

稿定设计-2.png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全部评论
努力加载中...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