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G K Z T C
张心科(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授):江苏卷审题不易,前半“物各有性”,是说可保持各自的特点;后半说“共存相生”,也可在群体里面百味纷呈。看起来,可选择任何一种生存方式,也可二者兼顾。不过,其表述中暗含贬抑前者而肯定后者的倾向,因为里面有“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是说这样就显得单调。
张红波(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江苏卷很有文化和哲理意味。对于考生来说,不至于存在审题不明或错误的情况。这个题目主要强调个体的特质与群体的互溶。个人永远不应该拒绝陌生元素的渗入,也不应该排斥相左的意见和不同的做法,而是要如何互补相生,和谐共处,这样世界的色彩才会丰富多彩,人生也会丰盈精彩。当然,最后应该要上升到国家层面形成升华。文明本身就是多元的、互补的,各种文明应该和谐共处。
考生评价
江苏考生林同学:这次的题目感觉有些难,比较容易跑题,我写的内容就关于群体和个性的,希望没有跑题,个人感觉总体的难度还行,作文审题花了一些时间,最后时间上有些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