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肖刚(广州第六中学语文教师):今年的全国II卷作文与2018年II卷相比,算是一种常态回归吧,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选取了5个标志性的时间节点和事件,展现不同时代背景下,青年与祖国之间密切联系,命题者的“价值导向”是引导考生思考“我作为当代(1919/1949/1979/2019/2049)青年,如何与祖国同频共振”,材料和话题,都是考生们非常熟悉的热点议题。关键是,审题时要特别注意①—⑤
中的场景限定和具体任务指令,至少涉及到了演讲稿、书信、观后感等应用文体,身份角色意识和交际情境意识一定要强。
张红波(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全国II卷有些人可能认为历史意味太浓。今年属于特殊的年份,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都发生在与9有关的年份,我相信平时模拟试题的时候,很多老师和学生应该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一个自己较为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年份,结合时代大事,写出还不错的文章。
李海云(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教授):全国️II卷选择一百多年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需要考生有宏观视野,并能将自己放在某一个时间节点想象中体验,既需要理性思考又需要激情,破题不难,但写好不易。
代薇(猿辅导高中语文教研负责人):今年的高考作文在取材上,依然是立足于社会,立足于现实,考查学生对社会以及对国家的关注,注重个人与国家时代的结合。全国II卷选取了在历史中较为重要的时间节点。这都要求学生们将自己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并结合自身情况来进行写作。由此我们也能看出一个趋势——历史事件不仅仅是课本中冷冰冰的文字记载,而是需要学生去了解那个时代和背景,并能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将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与学生个体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