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 |「振兴乡村」:金句+时评+高考角度+优秀范文

2021-11-14 00:01 综合整理自网络 评论

乡村振兴


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吸引了大部分的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昔日生机勃勃的乡村只剩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于是老人的养老、就医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安全、心理问题,扶贫问题,淳朴乡规民约的消逝、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的问题等层出不穷;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重污染工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兴起,尤其是农药化肥的滥用,严重破坏了乡村曾经清新优美的环境,留下了满目疮痍的土地,也留下了许多因环境污染而患病的农民,还产出了许多残留着农药化肥的蔬菜、水果,于是环境保护问题、农民医疗保险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接踵而至。如何让乡村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留住年轻人迈向城市的脚步,留住全社会的安全与幸福,是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需要攻克的的重要课题。



满分金句



1.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2.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3.千年夙愿今梦圆,乡村振兴谱新篇。

4.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书写新的人间奇迹。

5.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6.人生不该只有城市的霓虹,也应该有乡村的月光。

7.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真正来地里面写,才叫真本事。

8.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毛泽东)

9.乡村治,则天下安。

10.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

1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12.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13.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14.增强使命感、紧迫感,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凝聚起亿万农民追逐梦想的奋进力量,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华彩乐章。

15.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

16.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凤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精彩时评


新农村需要新乡贤

 朱永新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脱贫攻坚实践来看,我认为还需要从更高的层面上认识和思考其价值与意义,从整个中国乡村重建的视角上统筹规划。


脱贫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更是乡村重建的关键契机。


从世界范围看,城市化是一个大趋势。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与城市疏离后,乡村的荒废与衰败比较普遍。


我们能不能走出一条中国的道路,让农村向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方向前行,又不导致衰落呢?当年轻人不断向城市集聚,乡村“空心化”似乎成为普遍规律时,我们能不能破解这一许多国家都难以摆脱的“魔咒”呢?在未来四五年的脱贫攻坚冲刺中,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重新规划我们的乡村,使乡村不仅获得新的发展,更获得新的生命?也就是说,我们能不能既要城市化、又要有一种“逆城市化”的思维?


我们应该努力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让乡村充满活力,而不仅仅只是聚集着老年人。人是可以流动的,乡里的年轻人可以出去,但外面的年轻人也可以进来。在湖南怀化调研时,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可能。把脱贫攻坚与中国乡村重建结合起来,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大课题。


新农村需要新乡贤。优秀人才不下乡,再多的扶贫资金也没有意义。人的问题,才是整个脱贫攻坚中最关键的问题。脱贫攻坚固然要关注钱、关注物、关注脱贫的精准和具体指标,但我们应该清晰地知道,如果没有人,没有人才,再多的钱砸下去都是白砸。即使今天脱贫了,明天还可能返贫;即使今天繁盛了,明天还可能再衰落。


因此,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参与脱贫攻坚的工作,如何让这些人才留在乡村,怎么制定出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的好政策,需要认真研究。在湖南怀化、湘西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规律:但凡建设得好的地方,正是因为有了人才——或是本地的人回来了,或是外面的人引入了,他们在这里成为新乡贤,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有尊严,也给这些地方注入了长久的生命力。


现在我们进行精准扶贫,“精准”毫无疑问需有标准,但这个标准是相对的,贫困人群是在不断变化的,先期脱贫的人,也可能会因其他原因致贫返贫。比如,在农村,因病返贫的就超过了40%。因此,无论是贫困人群的识别还是具体的帮扶工作,都应该对其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有足够认识。还要对那些处于临界点的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给予特别关心和扶助。这也是乡村建设中不能忽视的地方。


贫困和疾病一样,也有“贫来如山倒,贫去如抽丝”的现象。脱贫攻坚要有战略思维,要有长远考量。我们相信,中国正在进行的这场脱贫攻坚战,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消除贫困的一个壮举,更期待这场脱贫攻坚战,造就乡村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凤凰涅槃。



高考作文适用主题


一、农村农业农民

二、乡村乡土乡愁

三、民生民情民心

四、心系家国,文化寻根

五、脱贫攻坚小康生活

六、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链接素材


脱贫“爷青结”,乡村振兴可以单曲循环


东北的天气最近进入“速冻模式”。但撒宗朋刚进村,就遇上热腾腾的招呼。“撒书记,我家杀猪了,快来吃肉!”撒宗朋说,这是村民对亲朋的“最高礼遇”。33岁的撒宗朋是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职公务员。3年前他主动请缨,成了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南岗子村驻村第一书记。初来乍到时,“博士书记”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打小在城里长大的他是个农村“小白”。刚驻村时,他主动与忙碌的村民“套近乎”:“阿姨,这黄瓜往哪卖啊?”一句话引来捧腹大笑。原来,绿油油的长条蔬菜是绿皮茄子。一场玩笑加深了村民们对他的印象——城里来的,啥都不懂。打那天起,撒宗朋自掏腰包做了印有自己姓名和手机号的陶瓷杯,挨家挨户上门送水杯,和村民拉家常。走遍村里227户人家,他记住了村里大大小小的事,也让村民们记住了他。大安市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他深入了解后发现,致贫原因之一是农民守着盐碱地,种植玉米产量低。他鼓励大家将黄菇娘、蒲公英等经济作物进行轮作。如今黄菇娘产业年销售额达360万元,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500元。南岗子村脱贫了,撒宗朋也成了村民的“主心骨”。


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博士书记”最近正组织村里建设扶贫车间,还教村民搞直播销售……撒宗朋期盼,新年能有更多青年人加入乡村振兴队伍,让“青年力”在田间地头改天换地。



加满青春buff,玩转民间艺术“小清新”


美丽的川西林盘,从不缺少诗与远方。在四川成都崇州道明镇竹艺村,一家竹编小店素净雅致。每有感兴趣的游客,店主肖瑶便会将道明竹编的故事娓娓道来。肖瑶自小随母亲学艺。在她眼中,母亲长着一双巧手,竹条在灵活的指尖上下翻飞,很快就编成工艺品。母亲渐渐老去,肖瑶选择了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她记得,一位耄耋老人在展会上看到她制作的瓷胎竹编作品,竟激动地给她鞠了一躬。那时,她下了决心放弃大城市工作,重拾竹编手艺。青春的“加成”,让古老技艺换新颜。肖瑶将流行元素融入竹编中,制成饰品和竹装置艺术品,受到市场欢迎。“从未想过传统与现代结合,美得如此清新。”有客户如此赞叹。肖瑶的男朋友如今也随肖瑶回村创业、编织梦想。两人将作品传到抖音等平台,一些年轻人看到视频后慕名而来……以道明竹编为内核,竹艺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很多手艺人都在坚守、传承和开创。”肖瑶说,传统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希望2021年竹艺保护传承能星火燎原,勾勒出更多实现梦想的业态和平台。




真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记忆中的乡愁,是苍翠竹林中的驻足流连,是玩伴嬉戏的愉悦,是父母倚门唤儿的温暖,是邻里守望互助的温情……点点滴滴,融入骨血,伴我成长,难以忘怀。

材料二:杭侃先生在《永远的三峡》中写道:“多年以后回到我们家乡的时候,都希望能够看到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还遗留着什么东西,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有一种失落感,我们和原来的故乡就缺少了沟通的纽带。”


历史潮流无可阻挡。一边是匆匆从乡村撤退、全力融入城市的年轻一代,一边是国家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不禁试问:处在“十字路口”的故园,未来将何去何从?请谈谈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范文


守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最近,一组数据让人惊心: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则列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可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在云南古生村,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当地白族民居的庭院“记得住乡愁”,指出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在湖北峒山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一道,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备注:点击右上角,复制链接,即可将页面发给打印店打印哦!收藏即可随时随地查看!觉得有用,欢迎分享给更多同学!


点击领取 | 更多高考复习资料 ↓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全部评论
努力加载中...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