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关键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汇总

2021-06-09 13:59 高中学霸资料 评论

今天给大家分享高考中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最强提分技巧。高考就能用上!


政治


高考政治题型有选择题、简单题、论述题和主观题。简答题,顾名思义就是对问题进行简要回答。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简答题和包括辨析题的答题情况不如论述题。


简答题和辨析题这两种题型相对于论述题来说,其内容容量相对较小,但命题方式多样,题目设计灵活,要求颇高。要求考生用较短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题目要求回答 的主要内容,体现一个“准”字;还要求思维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体现一个“清”字;答题的角度要求面面俱到,体现一个“全”字;语言简约明了,惜墨如金, 叙述时要体现一个“简”字。


下面我们先分析简答题的答题要素,再整理一下“辨析题”答题技巧。


1
简答题审题五要素


简答题的审题,从内容看包括:审材料(或图表)、审设问、审背景。从具体要求看,包括五个要素:


①问题——本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或哪些问题;


②角度——围绕“问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分析,还是其中某一个或两个方面;


③知识范围——是运用哪个分册的知识,有没有更具体的限制;


④答题条件——设问中对于解答该问题有没有指向性或限制性条件,如“从……角度”、“结合(联系)……”等;


⑤时政背景——试题考查的是不是国家正在高度的问题,与什么重大时政有关,党和政府在这一方面有什么规定或政策(这些内容可能也是答案的组成部分)。


有些要素是试题直接呈现出来的,有些还需要进行分析、比较和认真思考才能获得。必须明确:五大要素不清,就不能去组织答案,否则就会导致答非所问、丢三落四,既浪费了时间,也不能得分。


例题: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毒火腿”、“注水肉”、“劣质奶粉”、“有毒粉丝”等事件接连被曝光和查处。这些事件,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问题: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答案:


(1)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必须依据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进行。


(2)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国家要严格执法,依法打击扰乱和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3)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析:通过审题,应该明确:


①本题的中心问题是“防止此类事件(生产有毒食品)的发生”;


②角度是“怎么办(怎样防止)”;


③知识范围很具体,是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的法制特征”;


④背景在于“针对市场调节的不足,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2
辨析题答题步骤


辨析题,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对题中的观点作辨证地分析。辨析题的观点一般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的关系作出一种界定(大多是两个或三个事物)。这种界定可能有正确或合理的成分,同时又是有缺陷的或错误的。


1.解答此类题目的基本要求是:论证正确点,分析错误点,澄清模糊点,补充不全点。


2.具体步骤一般是:


①认可、简析命题中的正确或合理成分。如该命题是不正确的,但其隐含的前提可能是正确的;该命题在现象上有合理性;该命题欠全面或走极端,但在某一方面还是有正确成分等。


②分析这一关系的不足并完善。如未揭示出本质的联系;关系表述不全面;极端性的危害;关系的成立缺少的必然性或条件性等;


③与关系主体中的结果性因素相关的应该是(或还有)哪些因素?


④对命题中的关系进行倒置性思考。


⑤简要指出错误的性质。


此外,高考试卷中较少出现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的命题,故笼统地下结论要慎之又慎,且不宜放在答案的开头;要树立多层辨析的意识,多个因素间关系的分析要力求全面。


例题:


实践出真知。人们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因此,实践出真知。


(2)仅仅从事实践活动,未必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必须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3)要实现这一飞跃,人们必须通过实践,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且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解析:


①论证正确点:真知出于实践;


②分析错误点:实践也会出“错知”;


③澄清模糊点:实践未必都会出真知;


④补充不全点:实践中如何出真知(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飞跃的两个条件)。


3
万能答题公式


(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


②我国的国家职能;


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


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


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⑤国际竞争的实质;


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


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三)政党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⑥加强党的建设;


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⑨我国的政党制度。


(四)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活动主体,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高考政治在《经济生活》部分经常考到企业的知识,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关联度大。但是也有规律可遵循。

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如下: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


②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③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④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⑥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⑦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


⑧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情;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⑨企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⑩坚持科学发展观。


(五)公民


1.《政治生活》在公民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⑵要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⑶三大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⑷公民监督。


2.《生活与哲学》在公民(个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

⑵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⑶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联系的关系;人与矛盾的关系;

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⑸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经济生活》在公民(消费者、劳动者)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⑵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制度;

⑶公民应该有纳税人意识

⑷公民的几种投资行为——购买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存款储蓄、购买债券;

⑸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六)《文化生活》主要命题点


1.文化的作用:文化精神力量;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


2.文化发展与创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和具体途径);处理好两对关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创新的主体—人民。


3.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核心;为什么要弘扬(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样弘扬。


4.先进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⑴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⑵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⑶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⑷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⑸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⑹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⑺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6.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及加强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经济意义


1.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⑤(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⑥(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第二、政治意义


1.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③(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①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4
主观题标准答题模板

 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生活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政府职能和坚持政府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经济意义


(1)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⑤(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⑥(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政治意义


(1)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③(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①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和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生活、哲学、政治生活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生活、哲学、或政治生活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生活、哲学、或政治生活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


(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


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一分为二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前后相继的关系。

其中又以ab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十、“综合探究型”主观题 


探究类试题题型主要有:选择探究课题类;收集准备资料类;选择探究方法类;提出解决方案类;设计活动方案类;形成研究成果类。


探究类试题的特点:


(1)关注社会热点。高考探究性试题以社会热点材料为情境,使试卷具有时代感,既能引导学生克服不良读书习惯,又能考查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2)关注地区热点。如山东实行自主命题以来,文综考试中政治探究性试题多是以一年来山东本地的热点材料为情境设置的。


(3)体现人文关怀。体现人文关怀,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


5
主观题七类题型突破分析及范例


一、意义、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从考查的方式看,紧扣国家大政方针或现实生活问题,以具体措施、重要决策、典型事件为载体,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设问方式既有全面影响类(积极意义和消极危害),又有单一影响类(积极意义或消极影响);既有针对某一问题的具体影响,又有没有明确指向的系统影响。


从考查的知识看,主要考查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影响、意义、优越性等知识,以及国家大政方针的最新表述等。


从考查的能力看,突出考查学生因果分析和推断能力。


【解答技巧】

首先,注意设问的知识范围。看其要求分析的是经济、政治、文化中的哪一个模块的影响或意义,还是围绕着某一点知识去分析影响或意义,甚至是没有限定的综合性的影响。


其次,明确影响或意义分析的起点和落点。


①起点就是弄清围绕着“谁”来分析影响或意义,即根据什么样的“因”来分析“果”,如分析哪项具体措施、哪个主体行为的影响或意义。


②落点就是弄清分析对“谁”的影响或意义,即根据“因”来分析什么样的“果”,如分析对国家、个人、企业等的影响或意义。


再次,注意设问对影响性质的要求。如果是指向“影响”,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从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两个角度分析问题;如果是指向“意义”,只需要分析可能产生的积极效果。


【典题演练】


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典故承载着传承历史、延续文化记忆的功能。因此,学习典故、使用典故也是在重温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动力。在他的一系列讲话、文章中,无论是谈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还是在国际场合阐明中国的原则、观点、立场,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会引用一些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古语,不仅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精准的阐释,而且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闪烁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芒。这些华章佳句,又和习近平总书记朴素的大众化的语言鲜活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让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学典用典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解析]明确知识范围和解答方向,即全面调动文化生活的知识来分析意义;对于意义的分析,明确分析的起点与落点,即分析学典用典的意义、分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如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等;结合材料信息指向调动知识,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核心价值观等。


[答案]典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典用典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典故与治国理政以及全球治理结合起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体现,有利于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自觉学典用典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


二、辨析、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从考查的方式看,主要是依托一定的背景材料,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调动相关知识对某一理论观点进行正、误判断,并阐明其正确、错误的原因。既有对某一观点的全面性辨析,又有对两个对应观点的全面性辨析,还有对某一观点的正确或错误的单独评析。


从考查的知识看,主要以哲学、文化角度的知识考查为主。既有对经济、政治、文化中的系列措施性、原因性知识的考查,又有结合相关哲学道理对某些理论观点、社会认识进行评判。


从考查的能力看,突出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论证问题的能力,要求有严谨的全面性、辩证性思维。


【解答技巧】

首先,解答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三步:找准是非、分析是非、总结是非。


①找准是非,就是对观点进行逐词、逐句的全面分析,通过分解,找出其中的合理或正确之处、不合理或错误之处。


②分析是非,就是调动符合要求的理论知识,对各个辨析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做到“有是说是,有非说非”。


③总结是非,就是综合前面的评析或辨析,或者对观点的正误下好结论,或者阐明应该树立的正确认识、采取的正确措施等。


其次,评析或辨析观点的过程中,要注意设问是否有所限定、材料是否有所导向。


①清楚设问是否要求运用某一模块知识或某一具体知识分析问题。

②清楚设问要求对观点进行全面性辨析,还是只分析其合理性等。

③清楚材料信息中是否蕴含着原因分析的主要指向或重点角度,是否可以找到分析问题的新论据。


再次,注意以下提醒:既要分析观点错误的原因,又要分析观点正确的原因;观点的错误之处可能不只一个,观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也可以不只一个。


【典题演练】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做强做优“中国制造”离不开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30多年来,始终坚持打造“自以为非、创业创新”的企业文化,致力于成为时代的企业。从砸掉76台外观有缺陷的冰箱,砸出中国冰箱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到创造性地提出“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再到互联网时代的由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海尔集团成为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之一。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用企业文化激发创新人才,坚持自主创新,驱动中国制造,重塑中国制造,“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张瑞敏和“海尔”、董明珠和“格力”成为中国实体经济企业的范本,他们的创新实践是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根据材料,有人得出结论:“企业发展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角度对此观点加以辩驳。


[解析]明确知识范围,即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相关内容。明确解答方向,作为观点辨驳题,要把握观点中的正确与错误所在,即看到创新精神对企业的重要性,但忽视了实践等条件对企业的作用。对观点的正确与错误之处进行理论上的原因分析,即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结合材料信息组织答案,做到有理有据。


[答案]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是否具有企业家创新精神关系到企业的成长能否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认识发生作用需要条件,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企业家创新精神只有通过创新实践才能推动企业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应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企业家要立足企业自身实际,顺应市场潮流,勇于求新求变,才能使企业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三、图表、数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从考查的方式看,主要依托表格、坐标、曲线、饼状图、柱状图等图示,考查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焦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其具有内容的鲜明时效性、形式的灵活多样性、设问的层次递进性等特点。设问往往以“分析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作为开始。


从考查的知识看,集中考查经济生活中的主干知识,特别是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密切相关的知识。


从考查的能力看,突出考查准确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突出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解答技巧】

首先,认真分析图表中蕴含的信息,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①读图表的标题(即名称)。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把握住图表的标题,联系图表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不同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同时图表的标题又对作答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


②读图表的内容(即各种数据),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对此,要做到纵向和横向结合,既要从纵向上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又要从横向上看到不同数据间的差别;要做到共性与个性结合,既要看到数据变化间的共同之处,又要看到数据间的区别所在;要做到成绩与问题结合,既看到数据变化反映出的经济发展成绩,又要看到数据变化反映出的经济发展不足;要做到现象与本质结合,既要对图表信息进行表面性梳理和归纳,又要通过表面信息把握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


③读注释(即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达,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其次,仔细研究设问内容,这是准确调动知识和合理组织答案的导向。


①宏观上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既包括不同设问之间的关系,又包括同一设问中的两个小设问之间的关系。明确设问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等,以便从宏观上把握各个设问的答案组织,避免答案要点的错位或偏差。


②微观上具体分析每个设问要求。借鉴措施类、原因类、体现类、意义类、评析类、探究类等主观题解答的基本要求或思路,对每一问都要“咬文嚼字”,把握知识范围、解答方向、主体限定等,根据设问要求仔细组织答案。


【典题演练】

例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2018中国鲜花电商行业市场规模及增值


图片


 注:2015年陆续入场的日常鲜花企业,将鲜花带入大众消费视野。2017年中国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为124.1亿,其中日常消费占比约5%,与欧美发达国家40%~60%的消费比例相差甚远。


材料二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的进一步提高,鲜花消费总量提升,但传统鲜花产业在种植结构、技术效率、采后管理、交易流通等多方面存在痛点,无法匹配迅速发展的消费市场。


(1)结合材料一指出其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鲜花产业应如何适应迅速发展的消费市场。


[解析]第(1)问,根据图示标题,明确信息分析的指向,即鲜花电商市场的规模与增速;将图示与注解结合起来分析问题,看到发展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第(2)问,明确知识范围,全面调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问题;明确解答方向,即分析鲜花产业发展的措施,如借助电商的优势等;明确设问对措施分析的限定,即围绕着适应消费市场来组织答案,如根据消费情况进行生产;结合材料信息来分析措施,如改变产业结构与技术水平等。


[答案](1)①我国电商鲜花市场规模在逐步扩大,消费需求增加,特别2016年鲜花消费更为明显;②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鲜花消费相差甚远,说明消费潜力仍较大。


(2)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传统鲜花产业的种植结构和技术水平,向高端化、品质化转变;②根据市场需求,根据消费升级情况,培育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习惯;③借助电商优势、宅配鲜花等新型消费模式,拓展终端消费需求市场。


四、建议、措施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从考查的方式看,本类题目一般以典型的事件、事例、做法等为背景,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某一问题的措施、建议等。设问往往以“分析如何解决、给我们的启示、针对某事提出建议、某些做法给我们的启发”等方式呈现。


从考查的知识看,既有对经济、政治、文化中的“怎么办”方面的知识体系的考查,又有对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某个具体知识点的考查。


从考查的能力看,突出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准确、全面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解答技巧】

首先,分析设问和材料对知识范围、措施主体、措施指向的要求。


①看对知识范围的要求,即明确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中的哪一模块角度分析问题,或者运用上述模块中的哪一个知识分析问题。


②看对措施主体的要求,如经济生活中的国家、市场、企业、个人(经营者、劳动者、纳税人、储蓄者、消费者)等中的哪一个、哪几个或没有限定;如政治生活中的中国共产党、政府、人大、政协、村委会或居委会、公民(群众)、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中的哪一个、哪几个或没有限定;文化生活中的国家、公民、文化生产者等中的哪一个、哪几个或没有限定。


③看措施指向的要求,即明确围绕着什么问题来分析措施。如果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可以首先去找教材对应的知识。


其次,要全面、准确地去分析题干材料,根据设问要求去搜寻和梳理有效信息,并根据有效信息去调动相关的知识。既要具体分析每层材料反映的个体信息,又要整体分析各层材料反映的共同信息;既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又要注意材料的总体指向。材料中的各种问题与成功做法都可以成为分析措施的切入点。

再次,注意把教材知识和党中央国务院最新的有关提法结合起来,多角度分析措施,特别是经济、政治和文化部分的题目。必要时,某些题干材料信息本身可以变通成具体措施。


【典题演练】

例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系千万中国人民的福祉。2018年7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用最严格的法律制度护蓝增绿,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决议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要求各国家机关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严格落实法律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应如何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解析]明确知识范围,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明确解答方向,分析加强环保的措施,如人大行使职权、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等;结合材料信息来调动相关知识,如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等。


[答案]①党领导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政治保证。人大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②人大要依法行使立法权,加强立法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③人大要依法行使监督权,监督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全面有效实施。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其他国家机关要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依法行使职权,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五、原因、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从考查的方式看,主要是结合国家时政中的重大举措或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分析这些举措采取的依据或问题产生的原因。设问以“分析……的原因、分析……的必要性、分析……的依据、分析……的正确性、分析……的合理性”等形式呈现。


从考查的知识看,既可能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为什么”系列的知识角度切入,又可能结合相关哲学道理进行考查。


从考查的能力看,突出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去论证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技巧】

首先,认真分析材料与设问,明确知识、主体和指向。①注意知识范围,主要是弄清是经济原因、政治原因,还是文化原因,甚至是哲学原因(理论依据等)。②注意行为主体,主要是弄清从国家、机构或组织、公民、企业等主体中的哪一个或哪几个角度分析原因和依据,还是没有限定。③注意原因指向,即弄清围绕着什么问题来分析原因和依据。


其次,对于经济、政治、文化原因的分析,注意知识调动的全面性。如将重要性、必要性、优越性等结合起来,将地位、作用、意义、影响因素等结合起来,将自身内因与其他外因结合起来,将教材理论体系与时政观点结合起来等。对于哲学原因或依据的分析,关键是把握题干材料信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再次,要注意仔细梳理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调动相关知识,而不是简单地罗列背诵过的知识体系。并非知识体系中的所有知识都是题目所需要的答案要点,材料中的某些信息可以在知识体系之外补充答案要点。


【典题演练】


例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0 533家,同比增长69.8%,实际使用外资1 349.7亿美元,同比增长3%,2018年前三季度,流入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制造业的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缩写形式,即外商直接投资)分別同比增长20%和50%,带动制造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3%。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规定,“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外商投资管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鼓励外国投资者依法在中国境内投资;国家实行高水平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建立和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以立法的形式鼓励和促进外商来华投资的原因。


[解析]明确知识范围,即全面调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明确解答方向,即分析经济角度的原因;明确原因分析的指向,鼓励和促进外商来华投资涉及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开放发展等新发展理念的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分析立法对投资环境优化等意义。


[答案]外资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立法形式鼓励和保护外商来华投资,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外资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公正公开参与市场竞争。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以立法的形式鼓励和促进外商来华投资是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展现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我国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实现内外联动,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立法保护外资经济是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要求。我国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能促使中国特色与世界规则相衔接。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我国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六、认识、理解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从考查的方式看,主要是结合时政热点或生活焦点,要求准确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对其的全面性认识或理解。既有对某一问题或措施的认识,又有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认识,还有对某一观点或理论的认识。设问往往以“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理解、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等形式呈现。


从考查的知识看,既有全面调动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又有具体运用某一知识的深入性考查。


从考查的能力看,对高考要求的分析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种考核技能都有所涉及和考查。


【解答技巧】

首先,一般来说,对于问题、措施、现象、事件的认识或理解,或者遵循“审读材料——认识道理——分析原因——明确做法”的思路去分析问题,或者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组织答案;既要透过现象把握问题的本质所在,又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依据、意义、目的、影响等,还要找出解决好问题的相关措施等。对于某一观点、理论的认识或理解,关键是全面梳理观点内容,多角度分析其所体现的道理,或作出正误判断及分析原因,或全面分析并下好结论等。


其次,解答过程中,需要分析原因或依据、措施或建议,或进行辨析或评析、理解或说明时,借鉴上述题型的基本思路组织答案要点。


【典题演练】

例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某校高一(1)班学生以“社区协商助力基层居民自治”为题,组成了研究性学习小组。该小组搜集到以下资料:2018年8月,W市某社区启动了百姓规划师项目,解决了社区内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问题。1 200多位居民先后参与了28次规划会议,提交居民提案32份,整个过程中,居民不再是被动接受规划管理,而变成了解规划、参与规划、监督规划、实施规划的主体;该社区还形成了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如“乡贤出智献策助力社区发展”“协商民主让黑臭河沟换新颜”等。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区协商,该地旧貌换新颜,居民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该小组对所搜集资料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展开了热烈讨论,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具体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析]明确知识范围,全面调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明确解答方向,阐述对所讨论问题的观点,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全面思考问题和梳理思路;结合材料信息,围绕着社区协商和基层居民自治两个点组织答案,如体现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我国民主的特点,对居民政治参与、社会治理的意义等。


[答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协商与管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提高居民的热情与信心;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七、探究、开放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从考查的方式看,根据贴近最新时政、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围绕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设置情境,要求学生灵活调动高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日常积累的生活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设问日趋多样性,思维日趋发散性,答案日趋探究性。通常以提出方法或建议、撰写宣传用语和发言主题、设计操作方案等方式呈现。


从考查的知识看,主要是将教材知识融合在现实生活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中。一是考查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有关公民参与经济、参与政治、参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二是考查哲学中的相关的方法论要求。


从考查的能力看,突出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求学生准确调动相关知识去分析和探究问题。


【解答技巧】

首先,明确题目的主题所指,即弄清题目在什么主题背景下进行探究性研究或发散性思考。这需要结合设问的关键词句和材料的主要指向进行分析和判断。


其次,抓住题目的问题所在,即弄清题目要求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如同样是提出建议或方法,要明确是站在公民自身、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司企业等哪一个角度分析问题;如同样的公民自身角度,要明确公民在探究活动中所扮演的身份等。


再次,要注意设问的具体限定,如建议或方法、宣传或广告等数量及字数限定;如要求只建议,还是要加上对应的方法要求。


最后,答案要点的组织上,要将教材具体知识、时政热点知识、生活实践知识等结合起来,对教材知识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脱离时就脱离”,该“回归时就回归”。答案要点的呈现上,要注意表述的简洁明了、层次清晰,紧扣问题、指向明确。


【典题演练】

例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省桐乡市的乌镇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它从一座安静的小镇成长为今天的“旅游热门地”“互联网特色小镇”,联合国专家将这里的古镇保护方式称为“乌镇模式”。保护古镇的生态和人文环境,留住乡愁,是乌镇受欢迎的秘诀。上世纪90年代,别的地方都在忙着建设新区,乌镇却在拆掉新大楼,保护老建筑,这种“拆新护旧”,看似“退步”的做法,正是乌镇在改革开放中向前迈出的一大步。2014年,乌镇提出“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通过全域环境治理,如今的乌镇处处是风景,乌镇人也都跟着得到了实惠。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落户,开启了乌镇发展的新篇章,生活在这里的老居民也拥抱了时代的浪潮,他们全方位地“触网”。他们有的成立电商销售团队,学会了自媒体营销,把乌镇的传统点。打造成网红点;有的借乌镇浓厚的“互联网氛围”将自己的服饰设计事业送上了“快车道”。从“小桥流水”到互联网发展“弄潮儿”,“互联网+”开启了古镇的智慧生活,外表古朴的乌镇,骨子里透着潮流范儿。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就如何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三条建议。


[解析]建议要围绕着文化旅游业来提出,体现出文化与旅游两个信息;建议要接地气,具有实用性或可操作性;注意建议的条数限定,不能少了,也不要多了。


[答案]如:①挖掘当地有特色的优质文化旅游资源;②保护与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相结合;③举办文化旅游节推介活动、举办线上线下展览会活动,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加大广告宣传力度。


历史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不难发现高考历史有一下几个趋势:


①题型固定;


②考查全面: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内容兼顾,政治史内容比例最高,次为经济史,再为文化史;


③考试对记忆要求降低,对能力考察突出;图文联系紧密:由图入史、因文入图;


④现实热点穿插在题中。


这些变化趋势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才有可能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1
选择题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属于客观题,不仅考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察学生的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能力,即一定要要做好审题。


审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面提升:


(1)通过看题目中的时间、空间信息,从而判定答题的知识范围;


(2)认真阅读题干,注意问的是肯定还是否定,从而判断答题的方向;


(3)阅读题干找关键词,明确内涵和外延。


特别要注意提取隐藏的时间信息,明确时限,界定范围;清楚历史现象的纵向、横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考查的时空点的知识,有针对性答题。


真确审题之后,我们还要做到客观思考:


(1)思考题目选项是否符合事实;


(2)思考题目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3)思考题目选项与题干之间是否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思考时,要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注意的基本观点。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主次矛盾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等等。


2
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第一,做非选择题的时候,首先要仔细阅读研究问题,把握问题要求。


第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的含义,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可以把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句标记出来。


第三,分层阅读。很多给定材料比较长,这时一定不要慌。一层一层来找层意,找关键词、关键句。注意关联词,这些词含有的是转折还是并列,还是递进的意思。进行层层分解,有条不紊的做题。


第四,回顾自己学到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材料答题。


最后,学会归纳整理,用简练准确的文字去表述。


3
掌握万能答题模板


所谓万能答题模板其实并不高深,简单而言答题的技巧和套话。例如题目问的是历史背景的问题,答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国内和国际背景从发,国际国内背景可以从当时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方面去分析,例如: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再比如涉及到事件原因的问题,我们就可以从原因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来回答:


原因的广度=主观原因(内因)+客观原因(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在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的各个芳年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


原因的深度=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最直接印发事件的偶然因素,如导火索、借口等;


主要原因:涉及引起事件发生的主观、客观等方面的因素;


根本原因:一般为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要求、时代要求等)+主观需求。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11.png

12.png

13.png

14.png

15.png

16.png

17.png

18.png

19.png

20.png

21.png

22.png


地理


1
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


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


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二)应试策略


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


2.认真审题


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三)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


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 东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东北方向  

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


(四)解题方法介绍


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


例如:美国“硅谷”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优美           B.交通便利           

C.知识技术           D.市场广阔  

答案:C


点拨:形成高技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包括知识技术、快捷交通、优美的环境,但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


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A.热带沙漠气候        B.寒流        

C.冷锋活动          D.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答案:D


点拨:将条件转化为“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不会存在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5.图示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


例如: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南半球,向南移动

C.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答案:B


点拨:可以用下图帮助理解选择。


6.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


(五)选择题类型:


1.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


2.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


3.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


4.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


5.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即可选择正确顺序。


6.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


做题时注意以下方面:


1)分析材料,画出文字中的关键词,图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规律、变化趋势、分布等,并将各个信息进行联系或汇总。


(2)统览给出的几道选择题,看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条件继承关系、后面题目对前面题目有无启示、每道题用哪个条件,所有条件是否都用到了。


2
综合问答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综合题常见类别有: 


(一)描述和阐释事物


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


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


(二)论证和探讨问题


1.评价问题


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


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


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


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2.比较问题


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


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3.措施问题


回答思路:三套系统


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


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


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


常见问题例如:


①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②环境污染措施

③生态破坏措施

④自然灾害措施


4.规律问题


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
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

③面:形状、大小。

④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


审题时注意以下表述要求:


①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


②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③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④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⑤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⑥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⑦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⑧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⑨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⑩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


(1)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2)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  


(3)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 


(4)注意“死”的采点、“活”的采点。  


地理考试中考生常见的能力问题:


①审题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题目没看完就开始作答。


②读图和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


③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导致答非所问。  


综合题答题过程:  


第一步审材料


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整理备用。  


第二步审问题


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步语言表达


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


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全部评论
努力加载中...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