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紧张,关于二战后世界格局,这些知识点很可能再考!

2021-01-11 15:53 评论

(2020·全国卷Ⅱ,35)冷战下美苏的对抗与合作

(2020·全国卷Ⅲ,35)第三世界的崛起

(2019·全国Ⅲ卷,34)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政府政策

(2019·全国Ⅱ卷,42)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2018·全国Ⅰ卷,35)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

(2017·全国Ⅰ卷,34)美苏冷战对苏联经济建设的影响

(2017·全国Ⅰ卷,35)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战后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6·全国Ⅰ卷,35)马歇尔计划与欧洲走向联合的趋势

(2016·全国Ⅱ卷,35)“冷战”格局下美苏争霸的特点

(2015·全国Ⅱ卷,35)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精讲一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一、两级格局的形成与影响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⑴背景:

    ①二战后期,确立了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框架。

(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按美苏的战略需要,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从而建立起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

    ②二战及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实力增强,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③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根本原因)

    ④战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主要原因)

    ⑤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发出冷战信号。

    (2)经过:

    ①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②美国对苏“冷战”→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2.美苏“冷战”:

    (1)冷战概念: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的一切敌对行动。 

    (2)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A.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①时间:1947.3   

    ②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也是实质)。

    ③内容:

    a.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极权主义”的威胁,要求国会在1948年6月底以前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 

    b.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④影响:a.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b.美国对外政策转向全球扩张。

    B.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①时间:1947年6月提出。  

    ②目的: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③影响:它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

但手段上各具特色。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

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C.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①时间:1949年

    ②建立:为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定《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③性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苏联和东欧的军事政治集团。

    ④影响: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3)苏联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

    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军事上:为了应付美国扩张和威胁,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约”。

    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1955年)

   

    3.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全面“冷战”

    ①德国分裂: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西德和东德。

    ②朝鲜分裂: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1948年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分裂状态。

    ③柏林墙的修建:时间;1961年

    ④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1)背景: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不利地位。

    2)时间:1962年

    3)结果:经过美苏两国的谈判,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4)影响:表明此时美苏争霸的战略优势在美国一边。(在世界史中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

    (2)局部“热战”

    ①朝鲜战争:1950—1953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②越南战争:1961年—1973年,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二者都属于冷战背景下的热战。是美国在远东遏制共产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表现。】

    (3)认识“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消极影响: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德国和朝鲜的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

    积极影响:

    ①在冷战的背景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均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收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两极格局下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举例:不结盟运动。)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A.欧共体的形成:

    (1)背景:

    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②现实因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③外部因素: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使西欧国家感到,必须加强合作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和提高国际地位。

    ④思想渊源: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2)过程:

    ①1951年,法、德、意、荷、比、卢等6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③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欧洲共同体正式诞生。

    (3)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资金的自由流动。

    (4)扩大:

    欧共体最初为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6国;从1973年至1986年三次扩大,英、爱、丹、希、西、

萄等加入,规模达到12国。

    (5)影响:

    ①促进西欧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使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②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③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B.欧盟的建立:

    (1)背景: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推动;

    ②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试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级世界”。

    (2)建立:

    ①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在荷兰签定《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和成立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

    ②1993年底,欧盟正式成立。

    (3)发展:

    ①1999年1月1日,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标志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

    ②2004年波兰等10国加入,成员扩大至25个;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成员增加到27个;2013年7月,克罗地亚正式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

    (4)影响:使欧盟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从 “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趋势(演变特点):

    a.规模不断扩大,成员国日益增多。

    b.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由单一的经济组织向经济政治集团过渡。

    

    2.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

    ⑴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①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奠定了经济恢复和发展基础;

    ②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③朝鲜战争使日本通过给美国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⑥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⑵表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第二大国

    ⑶影响: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 “政治大国”的目标。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⑷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

    ①80年代日本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要求在国际事务中增大日本的发言权。

    ②冷战结束后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

    ③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②新独立的广大亚非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互相支持,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概况

    ①成立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②政策: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③任务: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④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意义:

    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归纳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表现在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的兴起、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影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高考】

    1.(2020年山东卷,15,3分)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

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

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

    A.同苏联关系缓和

    B.与西欧竞争加剧

    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答案】D

    【解析】根据“1969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逐渐失灵,在和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整体国家实力相对衰落,因此美国迫切希望改善国际环境,所以此时美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故选D;此时美国同苏联的关系依然紧张,排除A;同西欧竞争加剧和陷入侵越战争泥潭都是导致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落的部分因素,不能全面涵盖题意,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BC。故选D。

    

    2.(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5,4分)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

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两国关系由战时同盟走向了敌对,形成了战后两极对峙的格局。根据材料信息“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可以判断出美苏两国在战后对抗的格局下又存在交流,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苏双方之间的交流协议,并非单纯的美国一方,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美苏之间的交流,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排除;D说法明显不符合美苏之间对抗的史实,排除。故选C。


     精讲二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苏联解体与两级格局的瓦解

    1.苏联解体

    (1)原因: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主要原因)

    外部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思想的影响

    (2)解体标志: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苏联彻底解体。

    (3)影响:

    ①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冷战时代终结;

    ②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美、欧盟、日、俄、中)。

    

    (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时间、背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原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表现:

    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国际地位提高;

    3、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5、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注意:多极化只是一个“趋势”,并没有“实现”)

 

   【高考】

    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Ⅲ,35,4分)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

    【答案】B

    【解析】亚非拉国家为了扭转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被动地位而成立了七十七国集团,在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上,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安全,故选择B项,世界多极化目前还是一种趋势,排除A项;“遏制了”说法错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冷战,正进行军备竞赛,排除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2.(2020年天津卷,15,3分)20世纪60年代末,基辛格说:“一个统一的欧洲对世界事务大概会坚持一

种特别的欧洲的观点——这就是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的另一种说法。”这一看法出现

的深层背景是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欧洲威胁到美国全球霸权

    C.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      

    D.美国与欧洲关系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意味着欧洲实力日渐强大,结合题干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可知,这一时期欧共体成立,同时日本逐渐发展、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而欧洲对美国在大西洋霸权的挑战只是多极化的表现之一,C是深层次背景,属于最佳选项;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是多极化趋势的一部分,是基辛格提出欧洲挑战美国大西洋政策的表层原因,不是最佳选项,排除A;20世纪60年代,美苏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未确立起全球霸权,B错误,排除;通过题干可以看出随着欧洲的崛起,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势必发生变化,D只是对现象的描述,未挖掘深层次原因,不是最佳选项,排除。


点击查看更多干货内容↓

更多干货(文末链接).jpg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全部评论
努力加载中...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