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直通车
全方位高考备战平台
App打开

物理动量守恒知识点及模型题讲解

2022-03-25 12:04 综合整理自网络 评论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⑴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⑵系统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可以忽略不计;(例如爆炸)

⑶系统在某一个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⑷全过程的某一阶段系统受的合外力为零,则该阶段系统动量守恒。


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形式

“守恒”的含义其实就是“之前的等于之后的”

图片


3.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

(1)分析题意,明确研究对象。

(2)对各阶段所选系统内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判断能否应用动量守恒。

(3)确定过程的始、末状态,写出初动量和末动量表达式。

注意:在研究地面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时,各物体运动的速度均应取地球为参考系。

(4)建立动量守恒方程求解。


4.注意动量守恒定律的“五性”:①条件性;②整体性;③矢量性;④相对性;⑤同时性.


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碰撞

两个物体作用时间极短,满足内力远大于外力,可以认为动量守恒。

碰撞又分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三种。


如: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物体A以速度v1向质量为m2的静止物体B运动,B的左端连有轻弹簧。

图片


分析:在Ⅰ位置AB刚好接触,弹簧开始被压缩,A开始减速,B开始加速;到Ⅱ位置AB速度刚好相等(设为v),弹簧被压缩到最短;再往后AB远离,到Ⅲ位位置恰好分开。

(1)弹簧是完全弹性的。压缩过程系统动能减少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Ⅱ状态系统动能最小而弹性势能最大;分开过程弹性势能减少全部转化为动能;因此Ⅰ、Ⅲ状态系统动能相等。这种碰撞叫做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以证明AB的最终速度分别为:图片。(这个结论最好背下来,以后经常要用到。)

(2)弹簧不是完全弹性的。压缩过程系统动能减少,一部分转化为弹性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Ⅱ状态弹性势能仍最大,但比损失的动能小;分离过程弹性势能减少,部分转化为动能,部分转化为内能;因为全过程系统动能有损失。

(3)弹簧完全没有弹性。压缩过程系统动能减少全部转化为内能,Ⅱ状态没有弹性势能;由于没有弹性,AB不再分开,而是共同运动,不再有分离过程。可以证明,AB最终的共同速度为图片。在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为:图片

这个结论最好背下来,以后经常要用到。




【例1】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上有圆弧轨道,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1向物块运动。不计一切摩擦,圆弧小于90°且足够长。求小球能上升到的最大高度H 和物块的最终速度v

图片


解析: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全过程机械能也守恒。

在小球上升过程中,由水平方向系统动量守恒得:图片

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图片 解得图片

全过程系统水平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得图片

来自高考直通车


点评:本题和上面分析的弹性碰撞基本相同,唯一的不同点仅在于重力势能代替了弹性势能。


2.子弹打木块类问题

子弹打木块实际上是一种完全非弹性碰撞。作为一个典型,它的特点是: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向原来静止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跟木块共同运动。




【例3】设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射向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不再射出,子弹钻入木块深度为d。求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的大小和该过程中木块前进的距离。

图片



解析:子弹和木块最后共同运动,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

从动量的角度看,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图片

从能量的角度看,该过程系统损失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系统的内能。设平均阻力大小为f,设子弹、木块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1s2,如图所示,显然有s1-s2=d

对子弹用动能定理:图片……①

对木块用动能定理:图片……②

①、②相减得:图片……③


点评:这个式子的物理意义是:f·d恰好等于系统动能的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动能的损失应该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可见f·d=Q,即两物体由于相对运动而摩擦产生的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等于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相对滑动的路程的乘积(由于摩擦力是耗散力,摩擦生热跟路径有关,所以这里应该用路程,而不是用位移)。

若M>>m,则S2<<d。木块的位移很小。但这种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相互作用,最后共同运动的类型,全过程动能的损失量均可用公式:图片…④

当子弹速度很大时,可能射穿木块,这时末状态子弹和木块的速度大小不再相等,但穿透过程中系统动量仍然守恒,系统动能损失仍然是ΔEKžd(这里的d为木块的厚度),但由于末状态子弹和木块速度不相等,所以不能再用④式计算ΔEK的大小。




3.反冲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原来系统内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发生相互作用后各部分的末速度不再相同而分开。这类问题相互作用过程中系统的动能增大,有其它能向动能转化。可以把这类问题统称为反冲。



【例3】质量为m的人站在质量为M,长为L的静止小船的右端,小船的左端靠在岸边。当他向左走到船的左端时,船左端离岸多远?


解析:先画出示意图。人、船系统动量守恒,总动量始终为零,所以人、船动量大小始终相等。从图中可以看出,人、船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L。设人、船位移大小分别为l1l2,则:

图片

mv1=Mv2,两边同乘时间tml1=Ml2,而l1+l2=L

图片


点评:应该注意到:此结论与人在船上行走的速度大小无关。不论是匀速行走还是变速行走,甚至往返行走,只要人最终到达船的左端,那么结论都是相同的。

做这类题目,首先要画好示意图,要特别注意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的移动方向和两个物体位移大小之间的关系。

以上所列举的人、船模型的前提是系统初动量为零。如果发生相互作用前系统就具有一定的动量,那就不能再用m1v1=m2v2这种形式列方程,而要利用(m1+m2)v0= m1v1+m2v2列式。


【例4】总质量为M的火箭模型 从飞机上释放时的速度为v0,速度方向水平。火箭向后以相对于地面的速率u喷出质量为m的燃气后,火箭本身的速度变为多大?


解析:火箭喷出燃气前后系统动量守恒。喷出燃气后火箭剩余质量变为M-m,以v0方向为正方向,图片



4.爆炸类问题


【例5】 抛出的手雷在最高点时水平速度为10m/s,这时突然炸成两块,其中大块质量300g仍按原方向飞行,其速度测得为50m/s,另一小块质量为200g,求它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手雷在空中爆炸时所受合外力应是它受到的重力G=( m1+m2 )g,可见系统的动量并不守恒。但在爆炸瞬间,内力远大于外力时,外力可以不计,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

设手雷原飞行方向为正方向,则整体初速度v0=10m/s;m1=0.3kg的大块速度为v1=50m/s、m2=0.2kg的小块速度为v2,方向不清,暂设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

图片

图片m/s

此结果表明,质量为200克的部分以50m/s的速度向反方向运动,其中负号表示与所设正方向相反

5.某一方向上的动量守恒

【例6】 如图所示,AB为一光滑水平横杆,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小圆环,环上系一长为L质量不计的细绳,绳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将绳拉直,且与AB平行,由静止释放小球,则当线绳与A Bθ角时,圆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图片


解析:虽然小球、细绳及圆环在运动过程中合外力不为零(杆的支持力与两圆环及小球的重力之和不相等)系统动量不守恒,但是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因而水平动量守恒。设细绳与ABθ角时小球的水平速度为v,圆环的水平速度为V,则由水平动量守恒有:

MV=mv

且在任意时刻或位置Vv均满足这一关系,加之时间相同,公式中的Vv可分别用其水平位移替代,则上式可写为:

Md=m[(L-Lcosθ)-d

解得圆环移动的距离:

d=mL(1-cosθ)/(M+m

点评:以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为依托,考查动量守恒条件的理解与灵活运用能力

易出现的错误:(1)对动量守恒条件理解不深刻,对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感到怀疑,无法列出守恒方程.(2)找不出圆环与小球位移之和(L-Lcosθ)。


备注:点击右上角,复制链接,即可将页面发给打印店打印哦!收藏即可随时随地查看!觉得有用,欢迎分享给更多同学!


点击领取 | 更多高考复习资料 ↓

房地产热点资讯新闻快报速报公众号首图.jpg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全部评论
努力加载中...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