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湖南“南大门”、“天下第十八福地”的郴州市。郴州交通便利,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厦蓉高速、107国道等纵横交错,北湖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南京、重庆、海口等多条航线。郴州风光秀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森林覆盖率达70%,雾漫东江、莽山云海、飞天丹霞等生动诠释了山水之神韵。郴州历史悠久,自古为“文人毓秀之所”,交汇融合了湖湘文化与岭南文化,是农耕文化发祥地、“湘南起义”策源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女排精神”发源地、“两弹一星”功勋铀矿产出地。
学校源于1912年创建的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郴州师专、郴州医专、郴州教育学院、郴州师范合并组建为本科院校,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占地面积1713亩,分王仙、北湖两个校区办学,主校区王仙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王仙岭生态公园东麓。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832人。设19个教学单位,有7所附属医院,其中3所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学校办学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门类,已形成以医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为主,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临床医学、药学为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296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202人,副高职称人员446人、博士学位教师390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评估专家、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省优青、省荷尖人才、省级优秀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有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近200人。
学校现有53个本科办学专业,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社会工作、应用化学等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6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高等教育特色专业3个,通过教育部认证专业2个;省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2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省级应用特色学科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途径。
近期,学校发布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详情如下:
(注: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
2022-2023学年本科在校生21403人(含一年级5933人,二年级5480人,三年级4689人,四年级4618人,其他683人)。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1832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99.65%。
2023年,学校计划招生5370人,实际录取考生5370人,实际报到5277人。实际录取率为100.00%,实际报到率为98.27%。特殊类型招生843人,招收本省学生3968人。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14个,文科招生省份14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96人、外聘教师149人,折合教师总数为1430.5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0.11:1。按折合学生数23082.5计算,生师比为16.14。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27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1.37%;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64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0.00%;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10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5.03%。
2022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4843.08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514.05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374.4万元。
本学年,转专业学生377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1.73%。辅修的学生70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