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投放转专业名额较往年实现200%增长,覆盖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智能医学工程等36个特色及优势专业。特别在预防医学,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等国家紧缺专业领域,转入门槛全面取消,真正实现“零设限”。
构建“主修+辅修”双轨培养矩阵,32个非限制类专业实施“三无政策”转专业通道:
● 无排名限制:取消成绩排名硬性要求
● 无挂科限制:补考课程不影响申请
● 无年级壁垒:大三学生仍可申请专业调整
同步开设近20个辅修专业+微专业,涵盖医文,医工等交叉学科领域,提供“主专业+辅修专业+微专业”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推出“专业试读期”制度,允许学生在转入新专业后享有1个月学期的适应缓冲期。
转专业类别包括两类:一类为普通类,主要指因发挥学生兴趣特长或适应人才需求而调整专业;另一类为特殊情形类,包括因创业复学、参军退役复学、疾病救济、学习困难等原因申请转专业。
学生转专业分为“限制类专业”、“非限制类专业”(含“跨学院”“学院内”)两类,其中临床医学类专业(含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儿科学等)、口腔医学专业为限制类专业,其他专业为非限制类专业。
学生入学后,一般应在被录取的专业完成学业,如对其他专业确有兴趣和专长,转专业后更能发挥其专长,满足下列基本条件者,可申请转专业。
(一)学校全日制本科在读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学院内转专业可放宽到三年级;
(二)思想品德操行良好,遵纪守法,热爱学习,身体条件符合转入专业体检要求。
(一)申请转入限制类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儿科学、口腔医学)的学生需满足以下限定要求:
1.实施新高考的学生,其高考选考科目至少其中有一门是化学。
2.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中,已修读完课程的加权平均成绩位列本年级本专业前10%(含10%)。加权平均成绩的计算方法参照《广东医科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以报名截止日前已考核的所有成绩为准。
3.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无不及格,无缓考及缺考记录。
4.学业成绩和面试成绩合计为考核总成绩,其中学业成绩占比为80%,综合测试(笔试或面试)成绩占比为20%。学业成绩计算按照各专业已完成考核的相同公共必修课算术平均成绩。
(二)申请“非限制类专业”的,成绩不做限定性要求。
转专业工作在每学年春季学期进行,学院内部转专业在大一,大二每学期以及大三第一学期均可申请。
学生原则上应转入同年级专业就读,课程差异较大或特殊情形,需降一级转入新专业。
转入新专业的学生,须严格执行转入专业对应年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全部培养要求,修业期满,且达到转入专业毕业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方可获得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转专业工作在每学年春季学期进行,学院内部转专业在大一,大二每学期以及大三第一学期均可申请。转专业工作程序如下:
经学生申报、转出学院进行资格审核,转入学院根据转专业工作方案进行资格复审及开展考核,教务部汇总并根据“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按考核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学校审核通过,发文公布转专业结果。
“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路径”——这是我们对每一位怀揣医学理想的学子做出的郑重承诺。在这里,超过70%的转专业申请者通过系统培养成功进入心仪领域,临床医学等热门专业转入成功率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
无论你是渴望探索新兴交叉学科,还是立志深耕传统医学领域,这里都有最适合你的成长赛道。
2025,让我们共同见证:每一个炽热的医学理想,都将在这里找到绽放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