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创建于195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学校于1962年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高校(“一省一校”),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现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另有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级重点研究平台;4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西部卓越基层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途径。近期,学校发布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注: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5个,分属11个学科门类,其中哲学1个、经济学4个、法学8个、教育学1个、文学10个、历史学3个、理学12个、工学23个、农学1个、管理学15个、艺术学7个。本学年有在校生的专业为72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584人(不含满洲里学院,下同),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143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44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4944人,全日制普通高职学生530人,预科生190人,留学生336人(其中本科生231人、硕士研究生51人、博士研究生54人),普通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60.79%。2023年,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按照3个大类和61个专业进行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 28 个,文科招生省份 24 个。学校计划招生 4010 人,实际录取 3993 人,实际报到3970 人,报到率99.42%;其中区外录取1220人,区内录取2773人,区外生源占30.55%;民族学生1189人,占29.78%。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34人、外聘教师301人,折合教师总数为1584.5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 1:4.76。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766人(其中正高级313人、副高级453人),占53.42%;讲师及其他中级教师654人,占45.61%。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363人,占95.05%(具有博士学位的1155人,占75.47%)。年龄结构方面,35岁及以下的教师356人,占24.83%;36-45岁的教师547人,占38.15%;46—55岁以上的教师369人,占25.73%。学缘结构方面,具有外校学缘的教师1052人,占73.36%。有双师双能型教师152人,占10.60%。2022 届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占99.00%,愿意推荐母校的占86%。2023年应毕业本科生3426名,准予毕业3354名,毕业率97.90%;授予学士学位3340名,学士学位授予率99.58%(不含2022年冬季毕业本科生14人,其中授予学士学位14人)。授予辅修学士学位195人。除外语类专业、蒙古语授课专业、艺术类专业外,2023届有毕业生2599人,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有2319人,通过率89.22%;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153人,通过率44.36%。2023届本科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较往年稳中有升,主要去向包括:研究生升学965人(含出国留学65人),占毕业生数的28.73%;政府机关、事业单位467人,占毕业生数的13.90%。 用人单位对学校2022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6%,其中 49%的用人单位表示对本校毕业生非常满意,34%的用人单位表示对本校毕业生比较满意。用人单位需求较多的岗位类型为专业技术岗(53%)、管理岗(34%)、营销岗(28%)、专业支持岗(24%)等。2023届毕业生中有965人攻读硕士研究生(含出国留学65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489人(含研究生支教团8人),各专业平均升研率27.53%,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平均升研率56.93%,其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基地)升研率60.53%,数理基础科学(基地,物理学)升研率58.62%,生物科学(基地)升研率55.56%,数理基础科学(数理基地、数学)升研率55.17%,生物技术(基地)升研率54.76%。升入“双一流”高校、“双一流”专业、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849人,国外高校65人。![图片]()
注:此处毕业生总数分母按3354计算。
本文来源高考直通车
查看完整试题
登录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阅读数:2.8 k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