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设有 19个学院(部、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 1.9 万余人、研究生 5100 余人。现有专任教师 1600 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 735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80.61%。有国家级领军人才 20余人次,省部级人才 80 余人次。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6个。获全球首届唯一的“IS0标准化高等教育奖”,获国家级、省级
教学成果奖 43 项。学校现有国家质检中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浙江省 2011 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 40 余个。作为主要单位参与“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培育建设工作。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百余项。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截至 2024年9月 30日,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24713 人,其中普通本科生 19025人,硕士研究生 5187 人,博士研究生 75 人,留学生 426 人,本科生中具有1个月以上的海外学习经历学生 113 人。普通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 76.9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工程2个专业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在籍学生 875 人。
学校面向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2024年招录普通本科新生5273 人,其中“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 280 人,艺术类招生 260人,中外合作办学220 人,港澳台5人,专升本 369 人,单考单招 100 人,第二学士学位 50 人,新疆内地高中毕业班 20 人,新疆预科生转入 32 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604 人,其中专业教师 1446 人,公共课教师 158 人。校外教师、行业导师和外籍教师合计 412 人,其中本科教学外聘 172 人。折合教师总数为 1810人,折合学生数为28449.3,生师比为 15.72:1。学校秉持“引育结合,以育为先”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为重点,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和激励机制。2023-2024 学年引进专任教师 136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1人,博士134人:成功培育“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4 人。2023-2024 学年晋升正高职称 24 人,其中教学为主型教授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735人,占比 45.83%;具有博士以上学位 1293 人,占比 80.61%;35 岁以下专任教师 455 人占比 28.37%。
2023-2024 学年体质达标率 87.95%。
学校切实践行“人人成才”理念,为每位学生提供4次转专业机会,并在第一学期就可申请转专业。2023-2024学年申请转出708人,转专业成功219人,满足转专业需求比例达 30.9%,比上一学年下降约 20 个百分点。
2024届本科毕业学生数 4103 人,毕业率为 98.49%;获得学士学位人数为 4011人,学位授予率为97.76%,近三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率与学位授予率有小幅下降。全校共有 67 名辅修学生获得双学位证书。
应届生考研情况:2024届毕业生考研(含出国出境)录取率为31.28%,其中考取“211”“985”和双一流高校者有 425 人,占考取学生数 33.28%:211人进入境外院校深造。
学校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紧密围绕“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高质量就业”的工作目标,健全就业工作机制,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能力和水平。
截至 2024年8月31 日,2024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3.41%;机关、事业单位就业 161 人,国有企业就业 217 人,三资企业就业 78 人,国内外升学 1277 人,分别占 2024 届本科毕业生总数的3.94%、5.32%、1.91%和 31.28%。
上年就业情况:
2023届就业率94.5%。
本科生深造率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