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现有海淀校区、昌平校区,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交叉融合的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学校创办于 1955 年,初名为北京邮电学院; 1960 年被确定为全国 64 所重点院校之一;1993 年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1998 年入选全国首批“211 工程”建设高校; 2011 年入选“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2017 年、2022年均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两个学科群入选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建校六十余年来,为挺起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的脊梁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学科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 9 大学科门类。面向技术创新带来的科学研究范式、学科发展模式和智能技术方式的深刻变革,学校积极探索需求导向下的知识体系重组和学科交叉实践下的学科体系重构,将跨学科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率先提出并打造“雁阵式”行业特色院校学科体系,大力加强“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两个学科群建设,持续推进数字化学科固本强基、学科数字化交叉赋能融合发展,不断厚积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与底气。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3 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 A 类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为 A+学科。目前,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1个(包括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 个一一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4 个《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1 个)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12类。拥有本科专业 52 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21 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 16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7个。
编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是监测和反馈大学生就业状况和特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工作。
2024年,高校陆续发布2023届就业报告,学校也于近期发布了 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23 年,我校毕业生积极投身网络强国建设,56.77%毕业生在通信网络、集成 电路、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高新技术领域就业;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在 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 重点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达到 325 人,较去年增长 40.69%,46 名毕业生选择到部 队工作,较去年翻了一番;522 名毕业生就职于机关及事业单位,95 人入职中共中央 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外 交部、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等中央和国家机关及所属单位;毕业生积极响应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738 名毕业生赴祖国中西部地区就业创 业,同比增长 39.25%。 2023 届毕业生继续保持高质量就业优势,1946 人签约世界 500 强,2365 人签约 中国 500 强。去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毕业生达到 560 人,入围中国移 动“金种子”、中国电信“优才计划”、中国联通“新苗计划”高层次人才计划人数 均位列集团前列。去往华为、中兴和中国邮政集团毕业生达到 216 人,在中、农、工、 建四大银行就业总人数达到 295 人。毕业生广泛就业于信息通信、电子、航空航天、 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重要领域的单位。
详情如下:
其中本科生毕业生 3623 人, 硕士生毕业生 3297 人, 博士生毕业生 336 人。
其中本科生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89.73%, 硕士生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8.94%, 博士生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6.73%。
国内升学同学略减少。 出国出境留学同学明显增加,已经反弹至2021届水平。 深造人数创历史新高。
去英国留学略减少, 去美国继续减少。 去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大增。去加拿大、荷兰略增。
留北京、去广东就业人数明显减少。去上海增加。 去四川略增加。去山东、江苏、河北、天津、陕西明显增加。 去浙江略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