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哈医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国家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院校,是省部共建大学、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黑龙江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基地、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
学校前身是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9月创建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和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49年4月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2000年5月,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10月24日,哈尔滨医科大学正式被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部委省共建大学。
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途径。
近期,学校发布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详情如下:
(注: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
学校校本部现有本科专业 20 个,以医学门类为主,涵盖理学、管理学、 法学和工学等学科门类。医学门类包括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儿 科学、眼视光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药学、临床药学、护理学和卫生监 督等 13 个专业;理学门类包括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 2 个专业;管理学门类包括公共 事业管理和市场营销 2 个专业;法学门类包括法学 1 个专业;工学门类包括智能医学工 程和生物医学工程 2 个专业。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临床药学、护理学、公共 事业管理、麻醉学、医学影像学、药学和生物信息学等 11 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 专业建设点;法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3 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招生专业 16 个,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包括临床 医学、临床医学(俄语班)、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 科学)和临床医学(于维汉班,“5+3+X”本硕博连读),基础医学专业包括基础医学(“5+2” 本硕连续)和基础医学(伍连德班,“5+2+X”本硕博连读)。
校本部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为 17154 人,其中本科学生 8110 人、硕士研究 生 6741 人、博士研究生 2117 人、留学生 184 人。本科学生数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 47.28%。(
2023 年,学校普通高等教育 16 个本科专业计划招生 1700 人,实际录取 1700 人, 计划完成率 100%。其中包括本科一批 1578 人、国家专项 82 人、地方专项 40 人。
学校折合在校学生 30875.50 人,折合教师 1946.50 人,生师比为 15.86:1,学校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 5601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 1347 人,占 21.05%;副高 级职称 1948 人,占 30.44%;中级职称 2306 人,占 36.03%。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 5703 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2567 人,占 40.11%;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 3136 人。
2022 年学校教学日常运行 支出 10532.28 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 744.02 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 133.05 万元。
其中,预防医学专业升学率为 78.72%,麻醉学、儿科学、生物信息学三个专业升学率均 超过 60%,临床医学升学率为 59.79%。 2023 届 1036 名国内升学的毕业生中,357 名毕业生进入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深造,占 比 34.46%;542 名毕业生进入到首批试办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的医学院校(哈尔滨医科 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深造,占比 52.32%;137 名毕业生进入到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深 造,占比 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