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政务 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为首任校 长。1994年6月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正式组建成立天津医科大学。1996 年12月成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市属院校,2015年10月成为 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2月成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气象台路与广东路2个校区,入围“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学科:临床医学。
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途径。
近期,学校发布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详情如下:
(注: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
学校目前有气象 台路与广东路2个校区和7所大学医院。现有本科专业21个,设有19个学院(系) 和1个独立学院。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1659人,其中本科生5522人,硕士生4141 人,博士生1206人,学历留学生790人。包含大学医院在内学校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566人,其中正高级749人, 副高级1536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43人次,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 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及优秀青年科学基 金获得者1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人及青年拔尖人才7人,教育部长江 学者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 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7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8人。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 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天津市 级教学团队24个,天津市级教学名师34人。
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 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生导师514 人,硕士生导师1681人。现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重点学科18个;天津市顶尖学科3个,天津市 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6个;9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 学科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联合组建并获批全国重点 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9个,研究所16个,天津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 新中心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天津市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4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并获 滚动支持。
2022-2023 学年,学校现有本科专业 21 个: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五年制)、 口腔医学(“5+3”一体化) 、基础医学(五年制)、麻醉学(五年制) 、眼视光医学(五 年制)、预防医学(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五年制)、医学影像技术(四年制)、医 学检验技术(四年制)、临床药学(五年制)、药学(四年制)、药物制剂(四年制) 、 智能医学工程(四年制)、生物医学工程(四年制)、生物信息学(四年制)、康复治 疗学(四年制)、护理学(四年制)、眼视光学(四年制)、生物制药(四年制)、 公共事业管理(四年制)、法学(四年制)。招生专业 19 个,其中:医学检验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四个专业按照医学技术类大类招生,药学、 药物制剂、临床药学三个专业按照药学类大类招生。停招状态专业 2 个:法学和 公共事业管理。
2022 年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学生 11454,其中本科生 5519,本科生所占 比例为 48.18%。
2022 年,学校共招收普通全日制本科生 1258 人。
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