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位于天津,教育部直属、985高校,现有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 443.12 万平方 米,总建筑面积为 196.28 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专业学院 28 个,本科专业 96 个,2023 年招生专业 88 个,另有第二学士 学位专业 1 个。本科专业覆盖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工学、理学、医 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10 个学科门类。南开大学 2022—2023 学年本科专业设置详见附 表。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56 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9 个,占比 88.54%。学科力量雄厚,情况如下:



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途径。
近期,学校发布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详情如下:
(注: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
2022-2023 学年,学校有普通本科生 16902 人,硕士研究生 12232 人(全日制 9564 人),博士研究生 5943 人(全日制 5914 人),留学生 926 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 生总数的比例为 51.19%。
2023 年学校实际录取考生 4224 人,其中普通高考录取 4097 人(其中强基计划录 取 153 人),港澳台侨等不占招生计划的类型录取 67 人,第二学士学位录取 60 人。面 向贫困地区的国家专项计划及高校专项计划共计招生 359 人,2023 年本科招生前三专业志愿 满足率高达 99%,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达 81%,前二专业志愿满足 率为 96%。
截至 2023 年 8 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 2537 人,外聘教师 274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 975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38.43%;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 986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38.86%;具有博士学位的专 任教师 2243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88.41%。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2646 门(不含毕业论文、实习等),占课 程总门数的 75.13%。教授职称教师 752 人参与本科生授课,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160 门, 占课程总门数的 32.94%。副教授职称教师 714 人参与本科生授课,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486,占总课程门数的 42.19%。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率为 87.24%。
2022 年学校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总额为 15727.72 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9273.35 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3147.56 元(以折合各类学生总数计算),生均本科 实验经费为 1224.62 元。
本学年,转专业学生 274 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1.62%。辅修的学生 943 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5.58%。
南开大学作为天津市首批试点高校,自 2020 年起开展强基计划,即基础学科招生 改革试点,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 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强基生实行本-硕-博或本-博衔接培养。本着公平、 公正、公开原则,在科学评价、程序透明基础上,首批 145 名强基计划学生通过转段 考核,成功进入南开大学相关硕士或博士专业继续培养,其中转段攻读直博生学生人 81 人(占比 55.9%)、转段攻读硕士生人数 64 人(占比 44.1%)。
强基生转段研究生接收单位有 14 个,除了强基计划所在的 6 个培养单位(学院), 还有 8 个相近学科单位和跨学科单位。强基生转段研究生专业不仅是强基计划所在学 院范围内专业,也可以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索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 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 学科交叉培养。学校强基生转段研究生专业共有 28 个,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运筹学与控制论、光学、理论物理、凝聚态 物理、物理学、化学、数学、统计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 学、世界史、中国史、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共有 75 个研究方向。
国内升学率 46.65%, 留学率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