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届本科毕业生中,有 2444 人深造,其中出国(境)留学 177 人,占深造总 人数的 7.24%,国内升学 2267 人,占深造总人数的 92.76%,其中升学到国内“双一 流”建设高校和中科院系统 2168 人,占升学总人数的 95.63%。 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 与专业相关的人数有 1866 人,占直接就业本科毕业学生总数的 80.60%。 本科生到世 界 500 强、中国 500 强、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等标签单位就业 1174 人,标签单 位就业率达 50.71%,实现专业对口契合度和就业质量双高。
GaoKaoZhiTongChe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 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 工程”“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 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积淀并形成了“自 强不息、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矿大精神,形成了“崇德尚学”的校训,“学 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好学力行、求是创新”的校风,成为国 家能源工业特别是煤炭行业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拥有 5 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 个国家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1 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 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 个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4 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 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 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9 个其他省部级科研平台。学校在深圳、北京、 新疆、贵州等地分别设立深圳研究院、能源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西部能源研究 院、贵州研究院,在校内组建碳中和研究院、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人 工智能研究院等 3 个交叉学科直属科研机构,与徐州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深地科 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中国矿大-徐工矿业智能 装备技术研究院等 6 个对外合作科研平台。 学校现有 2 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 个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 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 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1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 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 个一级学 科硕士点,20 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设 23 个学院,74 个本科专业,35 个国 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 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和 3 个教 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 3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个国家级虚拟仿 真实验教学中心和 1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9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 育中心、4 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有 17 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位 列全国第 21 位。 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途径。 近期,学校发布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3.9~2024.8), (注:报告数据截至2024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 详情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 35762 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23959 人,硕士研 究生 9068 人,博士研究生 1843 人,留学生 851 人,预科生 41 人,本科生占全 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 67%。 2023 年,学校本科招生计划 5930 名,另有面向港澳台侨招生计划 25 名。实际录取新生 5890 名,各招生类别名数如下:普通类 4837 名,国家专项 400 名、 高校专项 138 名、中外合作办学 176 名、艺术类 105 名、体育类 107 名、面向港 澳台侨联招 5 名,以台湾学测成绩录取 1 名、南疆单列计划 3 名,新疆高中班 29 名,西藏高中班 13 名,新疆民族预科生结业转入 36 名。此外录取少数民族 预科生(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名才协作计划)40 名。本科生源质量稳中有升。2023 年加权综合排名由去年的 96.8 位提升至 94.1 位次,提升 2.7 位。其中,理科(物理组)从 2022 年的 97.6 位提升到 95.2 位, 提升 2.4 位;文科(历史组)从 2022 年的 85.5 位提升到 85.4 位,提升 0.1 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978 人,外聘教师 1263。专任教师中,受聘正高级岗位 的教师 467 人,受聘副高级岗位教师 910 人,受聘高级岗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 的 69.62%;专任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 1678 人,硕士学位 268 人,具有博士学 位专任教师占比 84.83%;35 岁及以下教师 378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19.11%;50 岁以下教师 1604,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81.1%。 学校现有专任 教师 1978 人,其中正高级 467 人、副高级 910 人,博士生导师 621 名、硕士生 导师 1048 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 80%。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 团队 4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3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4 个、江苏 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15 个。学校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 培养示范基地。拥有两院院士 17 名(含外聘),国家级教学名师 7 人,国家级 高端人才 138 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78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 家 12 人。4 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 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6 人被评为 “全国优秀教师”,7 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学校设立了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8 个交叉学科,为国家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智能矿山 建设搭建了学科平台;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与生态 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物理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 10 个学科领域 进入 ESI 全球前 1%,其中工程学、地球科学进入前 1‰,矿物资源与开采工程 学科领域连续 8 年进入全球前 50 强,2024 年位列全球第 21;形成了矿业工程与 安全科学、遥感测绘与环境、地质学与地质工程、土木建筑与力学、机械电气与 控制、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与经济、化工与材料等优势学科领域。 2023 年,学校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 8,723.27 元,同比增 长 0.72%。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1.88 亿元,同比增长 6.75%,生均 7,840.35 元,同 比增长 6.16%,其中,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1,403.53 元,同比增长 1.55%;生均本 科实习经费 671.95 元,同比增长 203.49%。 二、学习效果&就业 2024 届本科生毕业率 93.57%,毕业学生中学位授予率 98.96%。 截至 8 月 31 日,2024 届本科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83.33%, 升学率为 41.56%,出国率 为 3.24%。
学校 2023 届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5.15%,其中本科毕业生 去向落实率为 93.46%,本科生深造率为 44.90%。 2023-2024 学年我校应参加测试人数约为 23925 人,有 772 人申请免测,本 次测试的学生数共计 23111 人,体质健康测试有效参与率为 96.6%,体质健康测 试的总体达标率为 93.31%(21566 人),其中优秀率 1.52%(352 人),良好率 4.31%(997 人),及格率 87.48%(20217 人),不及格率 6.61%(1528 人)。
查看完整试题
登录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阅读数:1.6 k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