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双一流”高校本科扩招2万人官宣已久,目前已经有大量高校宣布扩招,作为“双一流”高校一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也跻身扩招之列。
4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正式公布2025年本科招生新政,去年13个省区市基础上,学校决定首次增加在广东、江西、山西、河北、天津、吉林、黑龙江7个省市招生,预计招收本科生合计550名左右,相较去年扩招约130人,扩招幅度接近31%。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扩容并非简单的地域增加👇
梯度选拔机制:延续北京、江苏、浙江、四川、山东、陕西和湖南7个省份“综合评价(占70%)+高考成绩(30%)”的复合选拔模式,新增省份采用高考统招为主;
乡村振兴专项:在陕西、四川、河南、湖南、云南、湖北6省设立“春笋计划”,专项招收30名农村籍学生,配套“三免一补”政策(免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发放生活补贴);
民族教育延伸:内地西藏班/新疆班招生规模扩大20%,新增“预科-本科”衔接通道。
据国科大相关负责人介绍,国科大实施贯通培养模式,2025年录取的本科生,全部进入贯通培养体系。通过“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域覆盖”的育人模式,真正实现“去内卷化竞争”的教育改革目标,打造“在科研高原上培育创新高峰”的特色化人才培养路径。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一体化设计课程体系与培养体系,实现本科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无缝衔接,畅通人才培养“高速路”。
国科大贯通培养专项分为两个阶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有一定的弹性安排👇
第一阶段(第1-3学年)主要修读本科的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部分贯通课程;
第二阶段(第4-8学年)主要修读博士所需贯通课程、跨学科课程、研讨课程,参加前沿讲座等,通过博士生资格测试后,进入博士论文研究阶段;还可根据科研进展需要,再选修少量高阶课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在第一阶段结束时,允许学生自愿分流,达到本科毕业要求,为拟退出贯通培养的学生提供传统的本科毕业渠道。
该体系的核心优势在于“三个贯通”:
课程贯通:打破本硕博课程重复建设弊端,构建“基础模块-交叉模块-前沿模块”三级课程链。例如《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本科阶段侧重算法基础,博士阶段延伸至类脑计算等尖端领域。
科研贯通:实行“轮转实习制”,学生可在中科院微电子所、神经科学所等机构进行跨学科实践。2025级起将新增“大科学装置实践”必修环节,安排学生参与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维。
就业贯通:与华为、航天科技等创新型企业建立“预聘通道”,优秀学生可提前锁定科研岗位。近三年数据显示,82%的贯通培养学生进入国家级科研机构工作,平均起薪较行业水平高35%。
面向未来,校方透露将启动:
“院士领航计划”: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学术成长档案;
“大装置见习制”:要求大二学生完成至少200学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维实践;
“产业教授”制度:从华为等企业引进20位首席科学家担任实践导师。
此次改革不仅是招生数量的变化,更是人才培养范式的深层变革。正如国科大副校长所言:“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坐在实验室攻关、也能站在国家需求前沿思考的战略科学家。”这种“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理念,或将重塑中国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路径。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
学校前身是1963年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年校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1982年后同时使用校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005年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并入。2012年6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学校现有15个本科招生专业,包括8个理学专业,7个工学专业。分别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天文学、电子信息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和心理学。
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国科大30个学科被评为A类,其中A+学科18个👇
在2025年1月公布的ESI最新数据中,国科大全球排名16位,位列内地高校第一位。在ESI全部22个学科排名中,国科大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科学、地球科学、农业科学等7个学科跻身ESI前万分之一行列;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科学、地球科学、农业科学、生物与生化、物理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社会科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22个学科全部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学科。
2023年7月,2023届共379名本科生顺利毕业,348人继续深造,深造率91.82%。出国(境)深造27人,境内深造321人,其中在国科大各相关培养单位深造319人,其他高校2人。
学校本科教育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本科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提前达到毕业要求可申请提前毕业。学分制的实施,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拘泥于课堂的限制,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吃力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学校在专业选择、导师选择、学业规划等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专业选择方面,实行开放宽松的本科专业管理政策,通过开展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在大一下和大二上为学生提供两次转换专业的机会。本科各专业对学生人数不做限制,已修课程成绩合格的学生均可自由转换专业。2024年,2023级转专业学生共计209名,占该年级本科生比例为50.73%。